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论”问题上,一向是五角大楼烧火,《华盛顿时报》鼓风。五角大楼最新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刚给中国贴上所谓“潜在军事威胁”的标签,《华盛顿时报》就公开了2000年至2004年美国“商业”卫星偷窥中国军事情报的内幕,以期强化美国五角大楼的“中国潜在军事威胁”的论调。  相似文献   

2.
本次“导弹打卫星”事件,与其说是美国“负责任”的表现,不如说是五角大楼为测试自己的反卫星武器,找了一个借口和机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现在,不仅美国老百姓对反恐感到乏味,就连发动“反恐”战役的大本营——五角大楼的谋划者们也对反恐失去了兴致。 据《华盛顿邮报》8月12日报道,在五角大楼有一个专门负责起草“反恐”文件的骨干机构,由25人组成,他们  相似文献   

4.
在众人的非议和怀疑中,伊拉克战争的总设计师,美国新保守主义政府中的“黑鹰”沃尔福维茨,从五角大楼空降到世界银行。  相似文献   

5.
国际     
《航空档案》2008,(6):8-9
美国“空中勇士”无人机完成首次飞行;“守望者”无人机首飞成功;F-35战斗机发动机成本上涨28亿美元;五角大楼恢复JASSM防区外导弹项目;德国向阿富汗派遣新“狂风”特遗队。  相似文献   

6.
新闻榜     
美国五角大楼12月9日举行了一次国防咨询会谈,两位主角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和五角大楼的第三号人物,美国副国防部长费思。 这是布什政府上台和2001年  相似文献   

7.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5,(39):16-16
美国防长拉姆斯菲尔德:上任后首次访华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10月18日展开了他“姗姗来迟”的中国之行——这是拉氏2001年入主五角大楼后首次访华。除了与中国政府和军方领导人会晤之外,拉姆斯菲尔德还被安排与中央党校及军事科学院的学员交流,并获准访问“中国二炮的导弹防御指挥中心”,他是首位被允许亲眼目睹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神经中枢的美国军方人士。为期三天的访问中也会涉及台湾问题、朝核问题、区域安全以及打击恐怖主义等,但拉氏此行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它意味着中美军事交流的全面恢复,也表明五角大楼对白宫所奉行的对华接触政策不持异议。  相似文献   

8.
不攻自破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事实能戳穿谎言。美国战机轰炸了阿富汗中部的一个村庄,几十个阿富汗平民被炸死。五角大楼称:轰炸这个村庄,是因为美军在这里看见了他们认为是“防空炮火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梅子 《湖北档案》2010,(1):92-93
1970年夏,美国驻越南某集团军接到五角大楼密电,令其迅速派出一支小部队,前往一个叫“冲文”的雨林地带,营救被越共俘获的美国7人高级军事考察小组。美军立即决定派出“飞虎连”前往执行任务。当天夜里,上尉马丁奉命率领100余名全副武装的美军官兵,深入越共控制区,在预定地点悄悄潜伏下来。  相似文献   

10.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23):13-13
“国防部对女兵怀孕数据的保密程度要高于对武器库中核弹数量的保密等级。” 美国一位陆军退役上校说,美国没有对那些因为怀孕而必须撤离伊拉克的女兵人数进行统计,五角大楼甚至试图通过避免发表这一可能令人尴尬的数据来掩盖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以美国新闻司法诉讼案例为线索探讨几个影响美国言论自由与新闻自由的原则.具体而言,即曾格案确立的“真实辩护”原则;申克案确立的“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影响埃布拉姆斯案的“观念的市场”原则;尼尔案确立的“并入条款”原则;《纽约时报》诉苏利文案确立的“实际恶意”原则以及五角大楼案对不得“事前限制”原则的重申.文章指出,这几个原则的发展为1970年代美国专业主义新闻业的颠峰状态奠定了基础,但1980年代以来的美国新闻业则有些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与他国之间发生的战争历来是新闻媒体注的焦点和专家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美国媒介在战争新闻报道方面的立场片面性、以及美国媒介屈从于本国政府而阐述的观点而大多是在反映华盛顿和五角大楼所倾向的看法,一直受到学者的批评和指责.近年来由具有国际战事记者背景的英国学者率先发起的“和平新闻”报道思路,倡议新闻学教育在课堂上向未来的记者传授如何试图做到与“战争新闻”大相径庭的“和平新闻”报道,在国外新闻传播教育界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气候”,但目前似乎尚未引起国内有关学者的注意.本文拟在梳理美国媒体于近年来的战争新闻报道现状的同时,也试图对“和平新闻”这个新生理论及其职业实践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青年记者》2006,(12):17-17
《美国新闻史》对“调查性报道”的解释是:“挖掘五角大楼、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卡车司机工会.犯罪集团和璃败客活动的,是1960年代和1970年代所谓的调查性新闻记。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ing)是指利用长时间内积累起来的足够的消息来源和件,向公众提供对某一事件的强有力解释。”(493页)  相似文献   

14.
匿名消息,指在新闻写作过程中,记者不便对外公开消息来源,消息提供者因安全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在新闻中体现出来。在西方新闻界,匿名消息由来已久,如果没有匿名消息来源,就不会挖出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水门事件”和“五角大楼泄密案”,消息源保密制度也成为西方新闻界最高的伦理准则。即使司法部门要求交出消息来源,媒体宁可顶着“藐视法庭”的罪名也不得违背这一准则。  相似文献   

15.
没有什么比这场似乎不可避免的战争更能牵动媒体的神经了。当五角大楼一反对塔利班战争中遮遮掩掩的态度,公布媒体可以进行随军报道之时,媒体就已经注定成为这场博奕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很多美国媒体看似轻松地戏称这场可能到来的战争为“海湾战争20版”,但  相似文献   

16.
远林 《航空档案》2004,(7):20-24
最近,美国五角大楼公开鼓动台湾发展远程攻击性武器。  相似文献   

17.
零点 《档案时空》2005,(5):43-44
两年前,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和五角大楼宣布:美国新一代间谍卫星集群将交由美国波音公司来打造,数十年来一直独揽美国军事间谍卫星制造大权的洛克希德一马丁公司在竞争中败北。  相似文献   

18.
黄玲 《记者摇篮》2004,(12):47-48
匿名消息,指在新闻写作过程中,记者不便对外公开消息来源,消息提供者因安全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在新闻中体现出来。在西方新闻界,匿名消息由来已久,如果没有匿名消息来源,就不会挖出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水门事件”和“五角大楼泄密案”.消息源保密制度也成为西方新闻界最高的伦理准则。即使司法部门要求交出消息来源,媒体宁可顶着“藐视法庭”的罪名也不得违背这一准则。  相似文献   

19.
1989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曾以“优秀的武器必须有效,可靠,易于操纵,保养,价格便宜,可大量购买,使用时能满足战时需要,鼓舞士气,在战场上要能比敌方的武器更好地完成使命”等为标准,向25位武器专家——其中有前步兵、战斗机驾驶员、将军,还有五角大楼的智囊、国会的议员和军事委员会成员提出咨询,就美国武器作一评价。他们评出美国四种最为优秀的武器就包括A-10攻击机。  相似文献   

20.
于名浩 《军事记者》2007,(4):F0003-F0003
3月17日,示威者从美国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附近出发,前往五角大楼参加反战集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