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在文[2]中有如下题目:在直角坐标系xOy中,设点P的坐标为(3,4),点Q和点R分别在x轴的正半轴上及y轴正半轴上,使得PQ=QR=RP,试求PQ的长度.文[1]分别用三角法、几何法、复数法讨论了它的简洁解法,并通过几何的证明方法给出了命题的推广.本文将此题再做更一般性的推广.命题设P(a,b)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内的点,点Q、R分别在x轴和y轴上,并使得△PQR为正三角形,设PQ=QR=RP=s,则:(1)点Q和点R全在x轴的负半轴上及y轴的负半轴上时,正△PQR的边长为:s=2a2+b2+3ab;(2)点Q和点R不全在x轴的负半轴上及y轴的负半轴上时,正△PQR的边长为:s…  相似文献   

2.
轴线角是指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轴线角不属于任何象限.轴线角有以下七种:①终边在x轴的非负半轴上,即{a|a=k·360°,h∈z}.②终边在x轴的非正半轴上,即{a|a=180° k·360°,k∈z}.③终边在y轴的非负半轴上,即{a|a=90° k·360°,k∈Z}.④终边在y轴的非正半轴  相似文献   

3.
(参考译文)让我们在平面上画两条相交且相互垂直的称为坐标轴的直线 Ox及 Oy(图1).这两个轴的交点O称为坐标原点,或简单地称为原点.它把每个轴分为两个半轴,一个半轴习惯上称为正半轴(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另一个半轴称为负半轴.  相似文献   

4.
让我们在平面上画两条相交且相互垂直的称为坐标轴的直线Ox及Oy(图1).这两个轴的交点O称为坐标原点,或简单地称为原点.它把每个轴分为两个半轴,一个半轴习惯上称为正半轴(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另一个半轴称为负半轴.  相似文献   

5.
题目已知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ABC,两顶点A、B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轴、y轴的正半轴上滑动,点C在第一象限,如图1,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数学奥林匹克问题》初 12 0题的作者吴伟朝先生来信指出 ,此题的解答遗漏了两种情况 :1.⊙O1与x轴负半轴相切 ,⊙O2 与y轴负半轴相切 ,且两圆公切点T在OA上 ;2 .⊙O1与x轴负半轴相切 ,⊙O2 与y轴负半轴相切 ,且两圆公切点T在OA的延长线上 .类似于原解答 ,可求得r=7+42 6 0 +42 2 .编辑发现此题还有另外两种情况 :3.⊙O1与x轴负半轴相切 ,⊙O2 与y轴正半轴相切 ,易求得O1(2 - 3+6 2 ,1+2 ) ,O2 (1+2 ,2 +3+6 2 ) ;4 .⊙O1与x轴正半轴相切 ,⊙O2 与y轴负半轴相切 ,易求得O1(2 +3+6 2 ,1+2 ) ,O2 (1+2 ,2 -3+6 2 ) .类似于原解答 ,…  相似文献   

7.
<正>一、以特殊代替一般造成错解例1(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kx+b(k为常数且k≠0)分别交x轴、y轴于点A、B,若点A在x轴正半轴上,点B在y轴正半轴上,且OA=OB,求k的值。  相似文献   

8.
1背景呈现,引人入胜题目:(2011陕西)如图1所示,过y轴正半轴上的任意一点P,作x轴的平行线,分别与反比例函数y=  相似文献   

9.
“正难则反”原则是解答数学问题的一种灵活思维的思想方法,它提醒我们,当从正面入手解答数学问题感到困难时,可以考虑从问题的反面着手去解答.下面结合数学中的具体例子谈谈“正难则反”这一数学思维的应用.例1若函数f(x)=(a?2)x2?4ax+2a?6的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其中至少有一个在x轴的负半轴上,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分析“两个交点至少有一个在x轴的负半轴上”包含三种情形,而其否定情形“两个都不在x轴的负半轴上”则较简单,因此从反面入手较容易.解假设两个交点都不在x轴负半轴上,设函数图像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1,x2,则有12402…  相似文献   

10.
二次函数y=ax^2+bx+c(a≠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如图1所示.可见二次函数y=ax^2+bx+c(0≠0)中的常数c表示抛物线与纵坐标轴Y轴相交于正半轴或负半轴或原点的位置.故而有:①若c〉0,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Y轴的正半轴;②若c〈0,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Y轴的负半轴;③若c=0,则抛物线过原点.  相似文献   

11.
题目已知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ABC,两顶点A、B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轴、y轴的正半轴上滑动,点C在第一象限,如图1,连结OC,则OC的长的最大值是——.  相似文献   

12.
今年高考数学试题(理工农医类)第五题是:“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定y轴正半轴(坐标原点除外)上两点A、B。试在X轴正半轴(坐标原点除外)上求点C,使∠ACB取得最大值。”这是一道求函数最值问题的典型题。它有许多种解法。  相似文献   

13.
圆的相关角性质是平面几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数学解题中也得到应用,现举三例。例1 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y轴的正半轴(坐标原点除外)上给定两点A、B,试在x轴的正半轴(坐标原点除外)上求点C,使∠ACB取得最大值。(一九八六年全国高考试题)  相似文献   

14.
<正>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是中考的热点,其中一种题型是利用该性质解决以特殊平行四边形为背景的最值问题,下面举例介绍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例1 (2021·四川·内江)如图1,矩形ABCD中,AB=1,BC=2,点A在x轴正半轴上,点D在y轴正半轴上.当点A在x轴上运动时,点D也随之在y轴上运动,在这个运动过程中,点C到原点O的最大距离为___.  相似文献   

15.
奇妙的中点     
例1如图1,P是抛物线y=-x^2+2x+3(在第一象限内)上的一个动点,点A、B分别是抛物线与x轴正半轴、y轴正半轴的交点,当△ABP的面积最大时,求出P点的坐标及面积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例如图1,半径为2的⊙C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B,点C的坐标为(1,0).  相似文献   

17.
例1 已知直线l过原点,抛物线c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轴正半轴上,D(-1,0),B(0,8)关于l的对称点都在c上,求l、c的方程。  相似文献   

18.
一次函数y=kx+6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当b〉0时,直线通过y轴的正半轴,当b=0时,直线经过原点,当b〈0时,直线经过y轴的负半轴,这是b值的作用,那么k值的作用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例题已知过点P(9,据)的直线优与z轴正半轴、Y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则A、B两点间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相似文献   

20.
初中平面几何中有切割线定理,该定理在高中数学中有许多巧妙应用、许多高考、高中数学联赛、模拟试题如果能够使用该定理,可以大大改进常规解法,减小思维量和运算量,为考试赢得宝贵的答题时间.下面举例说明切割线定理在解决平面解析几何有关问题中的妙用.1解决张角最大问题例1(1986年高考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y轴的正半轴(原点除外)上给定两点A(0,a),B(0,b),试在x轴的正半轴上求一点C,使∠解AC析B取得最大值.本题有多种解法,但利用切割线定理十分简便.如图,过点A、B作一个圆与x轴的正半轴相切,切点C即为所求最大值点.事实上,对于x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