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知识构建 “地球的圈层结构”是自然地理中地球知识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内容为第一章第四节(湘教版、人教版、中图版;鲁教版没有编排专门的章节,但集中、详细编排于第二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中),本节是继前面三节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转及公转的地理意义后,继续学习地球自身的特点,为后面章节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学习打下基础。了解地球的内外部结构其实质是了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环境,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以及科学的探索精神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绍春 《地理教育》2012,(Z2):21-23
一、知识构建"地球的圈层结构"是自然地理中地球知识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内容为第一章第四节(湘教版、人教版、中图版;鲁教版没有编排专门的章节,但集中、详细编排于第二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中),本节是继前面三节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转及公转的地理意义后,继续学习地球自身的特点,为后面章节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丽琼 《地理教育》2013,(Z1):85-85
<正>一、教材分析"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教材知识内容由"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两部分组成。1.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提出的要求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并在活动建议中提出:"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本标准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要求。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地球呈现的圈层结构可以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内容,主要讲述地球运动的特点和地理意义,是前两节"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内容的深化,为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作铺垫。这四节内容逐层递进,从宇宙空间逐渐缩小到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运动在本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二、知识结构及内外部联系分析  相似文献   

5.
曹元 《地理教育》2014,(10):14-15
正一、地位作用本节内容选自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三节,是在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和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桂林山水成因的剖析,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感知。从知识层面说,也是对第二单元第一节内容"流水侵蚀作用"的补充,使学生认识到流水溶蚀是流水侵蚀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内容分析课程标准对喀斯特地貌及其成因虽未作出显性要求,但作为一种地理素养和高考高频考点,有必要进行  相似文献   

6.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教材分析】通过前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地球的圈层结构,熟悉了地球的大气圈和水圈。本章内容学习地表岩石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大气和水是营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本节课对认识地貌的形成和变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对地壳和地表形  相似文献   

7.
<正> 沪科版全日制九年级化学上册"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是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一节内容。上好本节课对培养学生化学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和学习下边章节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本节教学时,由于准备不足,在测定氧气含量时,出现了问题,我依靠教学机智,巧妙"救课",竟然错出精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意义陆地环境是由多个地理圈层、多个地理要素构成的综合的有机整体 ,是地球四大环境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对人类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的一个部分。地貌是陆地环境构成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地貌是地表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最为活跃的界面 ,也是人地相互作用最集中、最强烈的场所。这一部分内容在本单元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是前一节岩石内容的继续 ,又可以通过了解地貌变化及原因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对于指导人类生产活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御地质灾害有重要意义。本节教材共包括四…  相似文献   

9.
一、借助引言 ,说明特点“同学们 ,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知道 ,地球在结构上有一显著特点 ,这就是圈层构造 ,即从地心向外 ,可以把地球分成若干同心圈层。如以地球表面为界 ,可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内部圈层又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前面学过地球的外部圈层 ,本节再来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教师一边讲述 ,一边板书 (附后 ) ,既说明了地球的圈层构造特点 ,又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圈层构造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二、巧设比喻 ,突破难点本节涉及地质学概念多 ,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10.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教材知识结构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的重点章节之一,因为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同时,它又严重地影响着气候、水文、植物、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因此,学好地形知识、将为后面章节以及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章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编排方面——先总体、后部分 第一节,我国地形概况,首先,鸟瞰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  相似文献   

11.
正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水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探究水循环的类型、基本过程及其地理意义。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可见本节的重点是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及意义。在能力要求上水循环的过程只要求说出,而对水循环的意义则要求说明。水循环维持着各种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将各大圈层联系起来,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教材中利用直观形象的图像来辅助内容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通过前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球运动的基本原理及规律和地球的圈层结构,并详细学习了地球上的大气和水。第四章则是在前面几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述大气和水是营造地表形态的两大主要外力。当然,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不仅有外力作用,内力  相似文献   

13.
姜兴伟 《地理教育》2015,(Z1):81-82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本节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通过对前一节"地图的阅读"的学习,已使学生对地图有初步了解,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地形图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地理学习中常用的地图类型,故具有地图应有的性质和功能,即地形图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地理学习中是较为基础和重要的一节。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七年级第二册科学教科书分为"对环境的察觉"、"运动和力"、"代代相传的生命"、"不断运动的地球"五章内容,<声音的发生与传播>是"对环境的察觉"一章的第二节,学生只有在了解了声音是如何发生和传播之后,才能理解人的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产生听觉的,本节课为学生继续学习<耳和听觉>作好铺垫.  相似文献   

15.
<正>"密度与社会生活"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四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基础知识以后,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前三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学生在地理课程中关于季风的章节已经知道暖空气轻,冷空气重,并且通过《物态变化》一章中"常见温度计测温原理"的学习,对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密度没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16.
现行的初中地理教材,是以区域划分为章节编排内容的,各种类型的地理事物、地理知识分别穿插在不同的章节中。如地形、气候等地理知识,几乎涉及到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每个分区。整个初中阶段,在按教材顺序学习之后,还要进行综合性复习。传统的复习,往往是按教材顺序,逐章逐节,一步步进行,学生往往不能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起系统的知识结构,影响了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节内容编排在《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中,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的一个基础性的重点,本节从力的概念人手来研究分析重力,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心,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便于学生接受,笔者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自己动手设计了几个小实验,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  相似文献   

18.
甘露 《地理教育》2014,(3):11-13
正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与课标要求相关的是"举例说明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本节内容是继前两章学习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后,从"产业活动"层面展开论述,探讨人类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综述产业活动和地域联系,为具体学习本章的重点知识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等主要产业活动做好铺垫,也为后面"人地如何协调发展"的学习埋下伏笔,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在全章的地位如图1。  相似文献   

19.
一、横向复习简论   现行的初中地理教材,是以区域划分为章节编排内容的,各种类型的地理事物、地理知识分别穿插在不同的章节中。如地形、气候等地理知识,几乎涉及到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每个分区。整个初中阶段,在按教材顺序学习之后,还要进行综合性复习。传统的复习,往往是按教材顺序,逐章逐节,一步步进行,学生往往不能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起系统的知识结构,影响了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学校地理教研组根据许多教师进行专题复习的经验,将初中地理知识归纳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类。自然地理再划分为地球、地图…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2013版)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的内容,教材在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之后安排土地资源的内容,主要是因为地形与气候两大要素是影响土地类型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环境要素,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和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资源,教材第四章编排了“交通运输”“农业”“工业”等内容,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作用。在学生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基本概况并形成正确资源观的基础上,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土地为主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特点和分布等,在学习探究过程中联系实际,分析淄博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分布情况,从而做到学以致用,拓展知识,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