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情感教育的歧化现象及其分析 1.简单化 一部分教师认为情感教育,无非是讲课要有表情,待学生要慈爱而已,把情感教育简单化。在课堂上对学生都是正面的表扬,认为批评和惩罚会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乃至伤害他们的自尊。也有的教师认为情感教育就是课外多“关爱”学生,课外多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但课堂上仍然是认知教学、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2.
<正>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由此可见,师爱是教师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我认为师爱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因此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做学生的榜样。与学生在课堂上是师生关系,在课外要做知心朋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生活情况。他们希望得到教师  相似文献   

3.
正一、加强情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兴趣是与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爱屋及乌",当学生热爱自己的老师时,也会爱上这门学科。"爱"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课外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要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对孩子要一视同仁,在给优生"锦上添花"时,一定要注意为中间生和希望生"雪中送炭"。课堂上,学生不喜欢"严肃"的教师,因而教师的态度要和蔼可亲,把学生当成教学活动的朋友。教师可以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谈,从而激发他们继续主动参与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这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而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讲,转化学困生则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笔者认为,要转化学困生应当做到“六多”。一、多接近一般来讲,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喜欢接近教师,而学困生由于自卑等原因对教师有一种敬畏感,总是有意无意地躲着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主动去接近他们。一要在心理上接近。“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的关注对每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会起到激励作用。教师课堂上一…  相似文献   

5.
学校多元文化教育具有系统性和集中性。多元文化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课堂教学活动的显形教育,另一方面,课外的环境氛围的隐性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同时也要重视教师的个性,教师和学生的个性是相互作用的。教师应能在他们自己中间以及在课堂上诱发有目的的或类目的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苗晓丽 《教书育人》2013,(12):21-22
大部分人认为学校是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世界,教师就是诗人、作家,表达出来的语言都是优美动听的,能够加倍地传情达意。但是,学校中会有部分学生不仅文化课成绩落后,在行为方面、审美情趣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生;有的学生对教师甚至口吐脏话,对学校的任何规章制度都嗤之以鼻。从小养成冷漠、自私、任性等性格。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对他们进行美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更多和更好的情感世界,让课堂到处充满着情商因素。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商教育。  相似文献   

7.
美国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仅重视课堂语文教学,还十分重视课外和家庭的语文教育活动.他们认为“在各种有意义的经历和活动中使用语言时,那么能动的交流就会兴旺起来,学生每天读和写,他们与伙伴或者小组组员们一道学习知识,研究策略并互相影响.他们对语言有一种新奇感,他们乐于高效以及富于想象地使用语言。”正因为如此,教师要尽力安排学生的课外语文活动,并与家长配合开展家庭语文教育活动。关于课外语文活动,常常是采取和课内语文学习密切结合的方式来安排。在语文课上经常会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去完成,以深化课堂教学的内容。例如,在一所高中,语文课讲  相似文献   

8.
《历史与社会》这门崭新的课程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和杜威先生“教育即生活”教育理念的高度结合。课程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兴趣、意志等品质培养,更突出课堂的外延——课外学习生活的重要地位。故而学生的课外学习就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契机,使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以鼓励学生积极、自觉投入课外学习。  相似文献   

9.
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一下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多留一些空白和悬念,把思考的权力、寻觅结果的权力还给学生。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需要,让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时时处在不懈地追求中。对有些知识的传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耐心地引导,启发学生去悟规律、悟方法,当他们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时,他们才会记忆终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留下一些空白和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深深体味到思考的乐趣和寻觅的快乐,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学习。课堂上多留下一些空白,是培养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的场所。教师与学生交流最多的地方就是课堂。如何让课堂充满爱,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课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如何,无论他们是生在农村还是生在城市、是否有残疾,无论他们对学科是否有兴趣,教师都应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在学校都能接受到同等水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学校情感教育是使学生的情感系统与认知、意志、行为等系统和谐发展统一的教育,我国当前的学校情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挫折在开发学生情意潜能方面的作用,学校情感教育应加强挫折教育的内容,首先要寓挫折教育于学科教学中,其次要组织课外教学活动磨练学生的身体和心智,最后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为挫折教育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主体,大家都认为教师只是传授知识的,一定要保持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其实,课堂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学生在进入课堂时,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都带有情感和意志,带有属于自己的特殊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课堂教学必须植根于社会生活,必须植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课堂教学成为与外部世界隔绝的"象牙塔"。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更应该以学生的感受为出发点,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使课堂成为"快乐享受的地方".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往往站在比学生高的角度"居高临下",让学生产生了压力.我认为,教师应该在乎学生.在乎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言行举止,在乎他们的情感态度,像他们在乎教师那样在乎他们,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汲取更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人生哲理.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是有效果的.  相似文献   

14.
某中学一位校长,喜欢在会上表扬那些给学生布置作业多、经常占课外时间补课的教师,认为他们责任心强,精神可嘉;相反对布置作业较少,没有用课外时间补课的教师。则不分肯红皂白,旁敲侧击地批评,认为他们责任心不强,工作抓得不紧。有个教师不无感慨地说:“校长是学校这个‘大乐队’的‘指挥’,倘若批评和表扬没有用好,指挥不当,学校教育就有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确实,学校领导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正确的教育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校领导的引导。运用批评和表扬,也是引导的一种具体形式。倘若  相似文献   

15.
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学府的教学工作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从教育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到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再到社会各界人士,都发表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调动自己的积极情感因素来激发、培养学生的情感,让课堂充满情感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学府的教学工作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从教育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到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再到社会各界人士,都发表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调动自己的积极情感因素来激发、培养学生的情感,让课堂充满情感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情感的调整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自身,而且也影响学生及其整个课堂的气氛。课堂教学是充满情感的活动,一些学生的吵闹或捣乱都可能引起教师情感的变化。1.不要把消极情感带进课堂教师应该把健康的情感留在课堂之中。不要迁怒于学生,动辄训人;不要把自己的抑郁蒙在学生心头;更不要喜怒无常,尖酸刻薄。2.不要让学生左右自己的情绪学生不守纪律的情况是课堂上常有的事情。这会很自然地引起教师的烦恼。但是,教师不要以为是学生有过失就觉得可以对学生发火。教师的责任是教育他们,如果因此就向他们发泄怨恨,那是教师的失职。不但无助于教育,而且只…  相似文献   

18.
董纪明 《成才之路》2011,(21):86-86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育中具体体现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存在后进生现象,主要是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的综合影响及自身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转化后进生,教师要从情感人手,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笔者就数学课堂上如何关注人文教育进行了认真的实践与思考. 一、把握人文性教育目标,激发人文情感 我们有许多教师认为,语文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生品德、情感教育的主阵地,认为小学数学只要让学生会做数学题就可以了;也有的教师认为,在数学课堂上很难进行人文教育.其实不然,在数学课常上实施人文教育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高中时期,是他们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段,也是他们心理健康、情感培养的最好时间,学校在教学上加强对他们的情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可如今的高中语文课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的,不喜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点就是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缺少语文味,即缺少情感。不少语文课也被教师上得干巴巴的,学生学起来没有味道,就不想学了。于是,我们在这里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最质朴的情感来完成语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课堂环境中感受中国厚重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