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信托是普通法财产制度分叉产生的一种多体耦合复杂系统.信托创新是法系统的耦合型创新,表现为:对新的正义系统的追求和法律机制的创新.新正义系统是以实质正义为主导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协同正义体系.新的法律机制,在结构上为三角色(财产授予人、受托管理人、受益人)分离,主体功能互补的古典三角实施三方关系整体控制,静态关系的动态处理;其核心原理是衡平正义主导下的双权协同控制,其中包括:双重所有权互控;信托财产的封闭性保护;救济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学者对亚里士多德的正义分类有着不同的观点.实际上,亚里士多德将正义分为抽象的正义和具体的正义;抽象的正义包括自然的正义和传统的正义,具体的正义包括分配的正义和矫正的正义.亚里士多德的正义分类不仅符合古希腊人的常识,而且有着相应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从理论的角度看,哲学上的"二因"和伦理学上的"中道"构成了亚里士多德正义分类的理论基础;而希腊人的宗教观为自然的正义和传统的正义、政体观为分配的正义和矫正的正义提供了现实基础."公平"和"交换的正义"由于缺少相应的基础而不属于独立的正义分类.  相似文献   

3.
从《正义论》全书的逻辑来看,原初状态是罗尔斯正义论逻辑起点;正义的两个原则是正义论的核心内容;构建正义的社会制度和具有正义感的人是正义论的目的。简言之,自由而平等的理性人在原初状态以及无知之幕的设定下,受正义主客观环境的限制,以及原初状态中对原则选择的限制,最终确定了正义的两个原则。罗尔斯通过在原初状态下选择两个正义原则,最终目的是试图构建正义的社会制度,并论证正义制度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姚丽平 《文教资料》2009,(24):99-100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要追寻的是对正义的定义.他虽然没有对正义进行直接的定义,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对正义的界定.柏拉图的正义现是非常独特的,它是基于人生和天赋能力不平等的观念.灵魂的正义就是要求个人去实现这种不平等的天赋能力:城邦的正义就是让城邦的各项工作让天赋相适合的人去做.可是灵魂与城邦的这种正义是善的吗?柏拉图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认为人们选择正义便是走向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详细地论述了正义概念的内涵及其种类。在总体上,他把正义分为一般正义和具体正义。一般正义是相对于公民与整个城邦和社会的关系而言的,它要求公民的言行举止必须合乎法律;具体正义是相对于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它要求在公民之间实现公平。他把具体正义分为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分配正义涉及的是钱物、财富、荣誉,还包括权力等可分配之物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强调比例平等;矫正正义旨在维护人们经济交易中的公平和根据法律纠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伤害,强调人与人的平等。同时,他还论述了回报正义、政治正义和家室正义。他对正义的分类是迄今为止关于正义种类的最为透彻的解剖,即便在当今也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正义主题的讨论,尤其是他关于正义种类的划分,更成为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无法绕过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6.
西方文学表现骑士的正义事业多为民族解放,骑士是为广大民众铲除暴君统治者、外敌的英雄,注重强调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信念;中国古代侠文学中的正义,带有明显的个体借助为君国建功立业来体现自我价值的趋向.西方的鹰与中国的剑,分别代表欧洲骑士与中国侠的正义精神.古代中国极重"私义"(private justice),是家族或小团伙的道德,未必是社会公理正义.在中国,违法杀人复仇是一种道德实现;在西方,受基督教影响,人的善恶,上帝才是仲裁者,西方骑士的爱情本身就由正义构成,行使正义使命的主要动机即获取女性爱情;而古代中国侠的正义,却要高于情爱,常以牺牲情爱换取正义实现.  相似文献   

7.
休谟认为,正义不是自然之德,而是一种人为之德;出于物质财富的有限和人性的局限,所以人类需要正义.在正义与财产权的关系问题上,休谟指出正义起源于人类的约定,是人类出于尊重和维护财产权而设计的人为美德,并提出了经济正义的“三条基本的自然法”,即财产的稳定占有法则、依据同意而进行的财产转移法则和许诺的约束力法则.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正义观经历了一个转变与重建的过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中,马克思从早期的法律正义转向经济正义,解构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正义观,并从经济基础、实现路径和价值目标等维度重建了科学的正义观,认为经济正义是社会正义的本质内容,经济增长是实现正义的基本前提,公平分配是实现正义的根本路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正义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9.
基于高等院校特困生扶助工作的复杂性,认为对特困生的扶助方式要因人而异,不能千人一样,要根据特困生的实际情况,多种扶助方式灵活运用;同一名特困生,不列时期采用不同的扶助方式,在同一时期也要采用多种扶助方式的"立交桥式"纵横交错的方式进行扶助.提出了建立定期资助与不定期资助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以工代赈与直接补助相结合,减免学费、助学贷款与缓交学费相结合,学校扶助与社会救助相结合,资助与奖励相结合,经济援助与精神抚慰相结合的纵横交错式的扶助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内涵;明确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了解公平与正义的区别与联系,正义的制度是公平的支持和保障,正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确做有正义感的人的具体目标;理解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具有分辨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认知能力,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是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从社会生产方式出发,通过对近代资本主义非人道和剥削的批判,致力于阐明资本对劳动的统治的不合理性、非正义性。马克思通过对正义存在方式的批判,把正义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历史范畴;对正义实现方式的批判,认为正义的实现必须经过革命建立共产主义制度;对正义内涵的批判,指出正义本质上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休谟的正义起源说建立在两个预设之上:一是自然资源的相对匮乏的外部预设,它是正义起源的外部条件;二是人的自私和有限慷慨的内部预设,它是正义产生的深刻人性论基础,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
自由是人活动的一种状态,是一个重大的正义问题.但是,自由与正义是两个概念,自由并非都是正义的.自由的内涵、类别、自由与正义的关系构成了本文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穆勒以个人权利的实现和保障作为正义的第一要义,把“功利优先”作为统摄正义的第一原则。他认为,正义的中心内容和根本基础就是功利;正义的本质是以功利原则为基础的个人权利;正义的目标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他还提出政府适度干预对实现经济正义有重要作用。这些思想对于研究当前中国社会的经济正义问题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义的性质和正义的起源是连为一体的,互为说明的,正义是什么?正义从何而来?休谟认为正义不是人类最初就有的自然之德,而是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人们设计的人为之德;正义起源于人的自私性,起地人泊无限与物供给的有限之矛盾冲突,正义是们为稳定财产占有而达成的一种限制人自利之危害的社会协议或契约。  相似文献   

16.
牛津大学G.A.科恩教授在其代表作<拯救正义与平等>一书中对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运用场域实现了超越.他认为正义原则不仅仅适用于基本结构内的制度,也可以适用于这一结构内的个人选择.科恩对罗尔斯正义原则运用场域的推进是对罗尔斯及近现代政治哲学家思想的综合和超越,更是直接对马克思理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这种综合和超越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对罗尔斯与哈耶克的正义范围的综合;回应了麦金泰尔的正义理论挑战;对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的综合;对"重要性平等的原则"和"具体责任原则"的综合;对马克思理想社会主义观念的继承.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弱势儿童学前教育扶助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维护弱势儿童教育权利,推进学前教育公平和健康发展,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积极采取多种扶助政策保障弱势儿童享有平等的学前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研究发现,国际弱势儿童学前教育扶助政策主要特点有:1.立法明确并保障弱势儿童享有平等的学前教育权利;2.强化政府扶助弱势儿童学前教育的主导责任;3.坚持公平导向的财政投入原则,优先扶助弱势儿童;4.以公办学前教育为主体确保弱势儿童获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5.建立多种扶助制度,为弱势儿童提供免减和有资助的学前教育;6.依托国家专项行动计划优先发展弱势儿童学前教育.国际政策与经验对于我国制定和完善弱势儿童教育扶助政策,进而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最大均等自由原则和差异原则是罗尔斯正义观的两个基本原则。围绕这两个原则,罗尔斯表达了下面的基本思想:关注群体中每个人的自由,特别是处于不利地位者的自由;人是目的;自由是人最大的价值,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人的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罗尔斯正义观对现代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儒家思想包含有丰富的正义观念和意蕴,"仁"、"道"、"礼"、"义"、"中庸"、"正名"、"均富"等思想都充分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正义观.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基于对功利主义的批判,通过"无知之幕"、"最大最小值规则"等对原初状态的设定和描述,论证并提出了体现其正义观核心的正义两原则.儒家和罗尔斯的正义观都表明政治与伦理道德不可分割,二者都在某种程度上主张大体上的均等,且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同时,这两种正义观在时代和政治出发点上各不相同,还体现了中西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两种正义观及其差异给我们留下许多启示:我们不能把现代人的政治原则强加于古人;应在主张伦理与道德正义的基础上强调法律正义和制度正义;一个正义的社会必须保证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平等的自由权利,并通过各种福利政策和补偿措施充分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关注弱势群体、扶助弱势群体是当前我国学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就伦理学的角度而言 ,应从道义论与功利论两方面为弱势群体进行辩护。道义论辩护基于人的终极关怀 ,认为扶助弱势群体是维护人的尊严的要求 ,是体现社会公正的要求 ;功利论辩护立足于社会整体发展 ,认为扶助弱势群体对于我国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我国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应将道义论与功利论有机地整合起来 ,有效地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