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兵报道员     
最近,我在病房结识了一位战士报道员,他叫刘道兵。他和病房里的其他几位战友,经常帮助一些重病患者做好事。端屎倒尿,打水扫地,他总是干在前头。一次,病房厕所下水道堵了,他第一个到厕所掏大便,其他几位战友总是跟随着他,听他的调遣。人们问他:“你是班长?”“不是!”“你是……?”“我是老兵报道员,指导员常告诉我:‘什么叫老兵报道员?就是意味着受的教育比人多,觉悟比人高,工作比人强!’”老兵报道员@史广胜  相似文献   

2.
刘邦当上皇帝之后曾经有一次和他手下的那些功臣将相一起座谈,刘邦问,请大家说一说,我和项羽争夺天下。为什么最后得到天下的人是我?项羽为什么丢了天下呢?你们大家都要说真话说实话,不要隐瞒朕。这时候就有两位大臣。高起和王陵,出列说实话了:我们认为陛下为人很傲慢。不会尊重人;项羽这个人仁而爱人。很仁厚也很体贴人。但是。为什么像陛下这样又傲慢、又不懂得尊重人的人得了天下,那个仁而爱人的项羽却丢了天下?我们认为原因是陛下您每打下一个地方就把这个地方分给那些功臣,得到了什么好处呢也分给我们大家,所以我们都乐意拥护您,您就得了天下。  相似文献   

3.
白荧 《新闻窗》2005,(6):43-43
一次,在和一个朋友交谈时他问道:在这个以“读图”为主的时代里,你们创造“图”的人,尤其是生产影像的摄影记者读书吗?读些什么书?  相似文献   

4.
干练、白净的高文苏,尽管已是“腕级”记者,却依然保持着多少年的谦逊,见了哪怕是一个初次相识的战士,也会露出和霭的微笑。但你若是以为这个“看上去没有什么”的人实际上“也不会有什么”,那就大错特错了。常常的,当别人豪言壮语地描绘将来如何如何的时候,他已经在不动声色地制造着一声又一声“惊雷”! 智慧而又勇敢,这便是高艾苏留给我的印象。 没有称号的勇士 如果高艾苏的那些经历和成绩发生在部队中某个人的身上,他会得到什么样的荣誉呢?也许会被授予称号?我常常这样想。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对自己立过7次功的荣誉感到不…  相似文献   

5.
口头语体? 人们对广播电视语言的语体定位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意见认为广播电视语言属于口头语体。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广播电视语言是一种借助于电子传播技术创造语境、面对广大的个别听众而又无及时反馈的有备性谈话语体。”这里所说的:“谈话语体”是与“书卷语体”相对立的、与口语“相适应”的一种语体①,论者抓住了广播电视语言区别于其他语体的最根本的特征,这就是使用电子传播工具,面对着广大受众而做的有备的谈话。 的确,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无论是播音员的“播”,还是主持人的“说”,其实质都是对着那些“…  相似文献   

6.
《大观周刊》2006,(45):12-13
还记得你为他激动颤栗的那些日子吗?吃不下,睡不着,担心自己晚1分钟就会永远失去他,忍不住要向朋友们倾诉你和他的故事,世界因你们而存在。哈,那段又酸又甜的燃情岁月……现在,他是你的了,而你们的生活却像一个失去水分的苹果,你再也找不到当初的滋味。这并不是因为你们之间已经没有爱,而是你们的激情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挥发了。当最初的“激情”退却以后,又有多少人懂得怎样去面对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的生活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说来你许会咋舌:我的头一篇就获了奖!不信?听我道来──自这以前,咱也做过许多“无用功”:写稿不少,投出去也不少,却都泥牛入海,没有回声。我在寻觅着契机。1991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当时在总参炮兵指挥学院政治部当报道员的我,请假到一家地方理发店理发。3D上下年龄的女理发师边理边问我:“你是哪个部队的?”我答:“炮院的”。她又问:“你们有个姓马的大校么?高个儿,东北D音,蛮有风度的。”我略作思索,那肯定是我们政治部马副主任!我反问:“您认识他?”,“他这个人爱管闲事儿。上个礼拜天,当时没顾客,我们几个理发…  相似文献   

8.
在编纂传记丛书《新闻人》过程中,使我陷入敬重、感激心绪而深切怀念的,莫过于我的新闻启蒙老师邵红叶。在1948年末平津战役中,我被调到天津日报后,是邵红叶分配我当记者的。在房东的东屋里,他操着上海口音问我想做什么工作?我说:“服从组织分配。”他说:“好,你做文字记者怎样?”我说:“那可不行。我不会。”他问我会做什么?我说:“我会摄影,冲卷、洗印放大照片都会点儿。”他说:“摄影,以后再说,你先搞一段文字记者试试,好不好?”我说“不行”,他却说:“就这样定了!”从那时起,我和从华北局城工部调来的十几个…  相似文献   

9.
张华立 《视听界》2009,(3):115-115
湖南卫视拿到了“快乐女声”的批文。许多关心湖南卫视的朋友先知先觉地惊讶:限制那么多,你们还要办它干嘛?我说你们又没有见到批文长什么样,怎么知道限制之类?朋友们爆笑,好像我是隔壁的阿二,装什么玄弄什么鬼。  相似文献   

10.
香港苹果用户协会简介有次和朋友谈话家常,我问他说:“香港有乜?”他反问我:“香港乜都有,你想要乜?”我说:“不是香港乜是香港MUG!”看他一面无奈的表情,我想他心中一定在说“你在讲乜!”才知道他不懂什么是香港MUG。1997年9月9日尖沙咀Marin...  相似文献   

11.
少留疑团     
初秋某日,我的一位从外地来武汉出差的朋友,拿着一份武汉当地的报纸问我:这报上说武汉将举行“两会一节”,请问“两会”是什么会,“一节”是什么节呀?我笑着反问:报上没有说明吗?他道:说明了我还问你干嘛?我拿过报纸细看,包括几篇报道迎接“两会一节”的消息和一篇相关评论在内,果然均未注明“两会一节”到底是什么会,什么节,而篇篇都只有“两会一节”的简称。 时下诸如此类留下疑团的种种简称、英文缩写以及其他交代不清的问题,在一些报刊的不少报道和文章中均屡屡山现。例如,有篇讲e时代报纸新闻实现形式的文章,无一处…  相似文献   

12.
“新闻核心期刊”的由来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新闻核心期刊?编辑同志:《新闻战线》杂志的《服务热线》栏目,从今年第3期开办以来,服务性和实用性都很强,我期期必看。我有个问题,想请你们解答一下,我常看到一些杂志封面上标有“中文核心期刊”和“新闻核心期刊”等字样,这两者是如何划分的?湖北读者刘玲《新闻战线》编辑部的同志要我就“新闻核心期刊”这一话题,回答一下读者关心的问题,我作为“新闻核心期刊”的“鉴定专家”成员,有责任、有义务来满足读者的要求。为此,现将有关问题回答如下:“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它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  相似文献   

13.
在许多年以前,我曾作为一个富翁而裘衣肥马。那个时候,衣有锦绣行有专车的我,最深恶痛绝的莫过于那些不守交通规则的路人了,对于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窜到马路中间的冒失鬼,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这些人为啥都不要命呢?”  相似文献   

14.
一位老朋友打来电话,约我去采访,他那个单位属“七所八站”之列,是编辑部明确要求少跑的。我问他有什么新闻?他哈哈一笑:“有什么新闻?你记者一来,就有新闻;记者到哪儿,哪儿有新闻。”这话我一直放在心里。现在不少新闻单位不是记者跟新闻跑,而是新闻跟记者跑。这种现象绝非是个别的,很值得我们深思。 本来,新闻报道是源于新闻事实的,记者得跟着新闻跑,而“新闻跟着记者跑”,就使本末倒置了。工作再出色的单位,事迹再突出的个人,记者不去写、不去拍,就成不了报纸上、电视里的新闻;反过来说,有些单位工作虽说平平常常,…  相似文献   

15.
曾有外国记者提出这样的疑问:雷锋做好事是自发的,还是被迫的?为什么雷锋做好事还有照片,这是不是经过“导演”的?也有不少国人心存这样的疑惑:雷锋生活的那个年代,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的阴影还没有散尽,人们生活温饱尚属勉强,照相无疑更是奢侈消费,作为一个普通军人,他怎么会在各种场合拍下那么多的照片…… 那么,雷锋生前到底拍了多少张照片?究竟都有那些人为雷锋拍过照片?雷锋哪些照片是补拍的,为什么要补拍?雷锋给别人拍的照片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人肯花5万美元买雷锋生前的一幅照片的版权?本期《档案揭密》刊载的《揭开雷锋生前照片之谜》一文,将为读者逐一打开问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当我捧起这本还散发着油墨香的《追星集》的时候,心中颇觉蹊跷:“杨玉展同志也在追星?”然而读过作者的自序之后,狐疑顿消,原来作者是将那些为祖国的繁荣默默奉献的人们,那些在成才道路上艰辛跋涉的人们,比喻为灿烂星河中的颗颗明星,大加褒扬。这些“星”尽管没有名噪一时的“天皇巨星”们那潇洒的外表,动听的歌喉,但是从他们身上辐射出来的自然而真实的生命之光,却是“天皇巨星”们无法比拟的。这本集子成书之时正是传媒爆炒“天皇巨星”的鼎盛时期,作者用心良苦地为他心爱的作品集取了这个名字,将那些普通的人捧为“星”,而…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视察南方时,针对当时报纸R项成广播电视中的一些长篇大论发了一段感慨:“毛主席不开长会,文章短而精,讲话也很精练。周总哩四届人大的报告,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超过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务。五千字,不是也很管用吗?我建议抓一下这个司题。”他所说的“抓一下这个问题”,主要是指新闻宣传必须刹长风的问题。刹长风,兴短文,历来就是端正新闻文风的需要。众所周知,毛泽东同志的新闻作品高屋建领,气势磅将,言简意赅,短ILM悍,是我记作习的典范。早在1942年,他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批评那些空洞…  相似文献   

18.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和各地广播电台从事交通宣传的同志有过不少接触。总的感觉是大家都精神振奋,信心十足,对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为什么从事交通广播宣传的同志们精气神十足?这里面有什么道理?其他广播电视工作者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依我看,广播交通宣传的启示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专业化、面向市场、开展合作。 一、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的路子 从广播转向“窄播”是全世界范围内广播业的一个发展潮流,不但电台广播如此,电视广播也是如此。目前,“天上一颗星,地上一张网”已经是世界通用的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方式。在美国,有线电视可以传50…  相似文献   

20.
轻松一刻     
更正 约翰气呼呼地给报社打电话质问: “你们报纸搞什么名堂,明明我还活 着,为什么发表了我的死讯?你们要负 责刊登更正的启事。” 编辑:“真对不起,要更正是不可 能的。” 约翰:“为什么?” 编辑:“为了维护我们报纸的信 誉,我们从不登自相矛盾的消息。不过, 我们可以想另外一个办法来弥补一 下。” 约翰:“有什么办法呢?” 编辑:“我们可以在明天的《出生 栏》里,刊登您出生的消息,让您重新 做人。” 严重警告 邻居家的篱笆内,马丁正与邻居家 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起劲地交谈着。 突然,一把亮闪闪的菜刀“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