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的教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我们講鴉片戰爭以前清朝的經濟情况時,講到農業經濟的恢復,說满清統治者統治中國後,曾受到廣大人民的激烈反抗,爲了緩和種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恢復封建社會的秩序,在抑制土地兼併,農民逃亡方面,採取了一些改革賦税制度的新措施。採用明朝嘉靖、萬曆年間的一條鞭法,取消明末的雜役和‘三餉’的加派。從康熙末年起經過雍正到乾隆年間,各地又先後實行了‘攤丁入畝’的新的賦税制度。這樣,一方面保證了賦税的收入,另方面對農村經濟的恢復也有一些促進作用。並把這種情况,作爲清初農民情况比明末稍好的原因之一。但是在講中國近代史的時候,又常提到满清中葉以後,賦税繁重,農民生活異常痛苦。范文瀾著中國近代史第三章太平天國革命第一節緒言中曾提到鸦片输入的不斷增加  相似文献   

2.
王莽的改制     
王莽的改制,並不是由於他的一陣心血來潮,就想恢復周公的「聖制」而是當時行將垂危的地主階級確是需要一劑救命湯,雖然這劑藥並不見得有效。同時,王莽的改制,也不是他個人創造的發明;因為早在西汉元帝時(公元前四八——三二年),贡禹就會建議「罷採珠玉金銀鑄錢之官,无復以為弊……使百姓壹歸於農」;哀帝時(前六——一年),師丹針對着土地兼併所造成的嚴重危機,曾建議限田,他說:「所以有改者,將以救急也。」不過,由於地主階級的土地兼併而促成的敵對階級矛盾的尖銳化,决不是用「改制」的辦法所能緩和的,所以,王莽的改制,註定了是必然要失敗的。  相似文献   

3.
(六)羅馬 【羅馬共和国的階級矛盾與對外侵略】過去一切統治階級,是慣於以對外侵略來轉移人民的视線,麻庳人民的思想,緩和階級的矛盾的。羅馬共和國時代的对外侵略,到布匿戰争為止,几乎都是属于這一類型的。為使人民忘記国內的階級不平和階級壓迫,羅馬貴族所控制的政府不斷地發動對外的侵略战争,每次勝利后也分給人民一點土地及小恩小惠,但大部的土地及利益都為貴族所佔有。【布匿】迦太基人是腓尼基人,羅馬稱腓尼基人為「匹匿」  相似文献   

4.
巴黎公社     
(一) 一八七一年革命的歷史背景與社會根源第二帝国的压迫一八四八年,法國產業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聯合起来推翻了代表金融大資產階級的‘七月王朝’,成立了‘第二共和國’;但由於‘法國資產階級抵抗勞動的無產階級底統治’(註一),一八五一年,拿破崙第三乘機掌握了政權,建立‘第二帝國’。其時,法國資本主義已接近衰落,法國的資產階級也漸漸由革命的階級轉變爲反動的階級了。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第二帝國’的反動統治已引起了廣大人民的不满。統治階級‘每年從法國農民抽取如此多的利息,使其數额,簡直与英國全部國債底每年債息相等……一千六百萬的農民(包括婦女與小孩)居住於洞  相似文献   

5.
一 滿清入关後四十年的民族戰爭公元一六四四年李自成所领導的農民起義軍在山海关一帶與滿清八旗兵和漢奸地主武裝激戰失敗,撤出北京,滿清軍隊在漢奸吳三桂勾引下,侵入关內,建都北京,開始對中國人民進行殘酷的壓迫、掠夺和統治。由於滿清統治者的侵略、压迫,使全國各地,生产破壞,人民流亡,民族災難,日益加深。在當時的階級形勢下,中国人民已由反抗明朝封建統治階級的鬥爭轉入反抗滿清侵略者的鬥爭了。這時各族人民反抗滿清貴族統治者的矛盾,便成為社會矛盾的主要方面,從而使社會鬥爭中主要的階級矛盾轉化為带有直接,现實的以反抗滿清貴族统治為主的民族矛盾,历史進入了以民族鬥爭為主的另一階段。  相似文献   

6.
十七世紀前半期的東林黨爭是明末農民革命形勢逐漸成熟時期的社會上层——統治階級的政治分裂,是明末農民革命形勢到來的條件之一。研究東林党爭是瞭解十七世紀中国社會的階級关係所必須接觸的重要問題之一。本文企圖就明代社會的政治鬥爭與階级关係來說明這一問題的首要之點——东林黨是如何形成的。一十四世紀五十年代的反元人民大起義推翻蒙元在中国的統治後,明帝國建立了。明帝国的統治者從各方面加强了封建的中央集權制度,鞏固了皇权的專制。同時也實行了恢復社會經濟及汉族文化习俗的措施。這一統一和集权的用帝國對蒙古進行了有效的防禦,同時也擴大了中國與週邊國家及南洋各地的政治的和經濟的聯系。公元十四、十五世紀頃的中國封建社會呈现了發展和繁榮。中國封建社會也就是從此時開始進入了解體的過程。十五世紀中葉以後,封建社會的危機日益加深。明帝国国內土地兼併劇  相似文献   

7.
我覺得初中中國歷史課本第一冊(一九五二年七月版)和第二冊(一九五三年一月版)關於中國歷史上的兩個重要問題——農民戰爭問題和民族問題,在課本中都沒有按照它的重要性恰如其分地體現出來。一 農民戰爭問題 毛主席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發表的「中國革命和中囯共產黨」裏指出:「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議和農民戰爭的規模之大,是世界歷史所僅見的。在中國封建社會裏,只有這種農民的階級鬥爭、農民的起義和農民的戰爭,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在中國歷史課本裏,沒有把這個精神體現出來。第一冊寫中國封建社會共六十七頁,而寫農民起義只占五頁,不只分量不夠,更大的缺點是沒有把秦末第一次農民大起義與西漢經濟發展的關係正確地表達出來。像課本裏敍述西漢「生産的恢復」一段中所寫:「秦漢交替時期,戰爭頻繁,人民死傷和流亡的很多,生産受到嚴重的破壞。因此,恢復生産成爲當時的迫  相似文献   

8.
編輯同志: 我看到「人民敎育」一九五二年五月號中「工農子弟入學間題」以後,想起在我們學校中也在在著同樣錯誤。我校在表面上(如招生廣告上)也說學校要向工農開門,其實並不是這樣。就拿申清人民助學金來說,我們初級技術學校人民助學金是百分之二十五到五十,學校行政上在作評定的動員大會時,雖悅要掌握具體情況及數額,應該申請者申請,不應該申請者不要申請,儘量克服個人困難,不浪費祖國一滴財富……,但卻沒有特別說明今天的學校要貫徹向工農開門的方針,對工農子弟申請人民助學金或減免學校給予照顧。因此,等到小組、班級評定等次時,某些同學,甚至老師也說:「解放後農民翻身有了自己的土地和房屋,生活好過了,經濟情況也好了,應該儘量爭取不申清人民助學金或減免學費……。」他們認為農民子弟家有不動產(土地、房屋等),比起市鎮上的「貧民」(指工商界子弟)情况一定是好的,因此申請同學(農民子弟)再三申明理由也沒批准,結果引起這些同學悲觀失望,學習情緒低落,以到於膳費等費用發生困難直接妨礙了學習。可是,某些老師和同學反而認為這是「思想問題」「自己不肯想辦法,單想依賴政府」。另一方面,某些老師認為地主的田地被沒收了,無  相似文献   

9.
一、从兴盛走向衰落的高丽王朝公元918年,王建建立了高丽王朝(通称“后高丽”),到936年,統一了朝鮮半島。高丽王朝是在新罗末期農民战爭勝利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所以在它的建國初期,一方面鑑于農民起义軍力量的偉大;一方面为了巩固新政权,緩和階級矛盾,便施行了一些客观上符合農民利益的讓步政策。例如太祖(918-939)时“置審穀使以备水旱飢饉,定租稅征賦之法以禁暴斂,免三年之租而使流民归于田里”(見“高丽史”太祖世家),光宗(950-975)时施行“奴婢按檢法”,使一部分奴獲得平民身分等政策;再加上对外采取和后周、宋朝联合,井对契丹修好的方針,所以能够造成五十余年間的和平环境,因而使社会經济得以迅速  相似文献   

10.
旅順中學自一九五二年十月至一九五三年七月,教職員系統地學習了「政治常識讀本」下冊和「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中「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及「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準備至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中旬學完「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至一九五四年一月末學完聯共黨史第九章。我校的政治理論學習所以能夠堅持一年:並將能堅持下去,有以下的幾點原因: 一、市教育局和學校領導上都重視這一學習,制訂了有系統的學習計畫,並保證執行了這一計畫。有些同志提出過去學習了一些零碎材枓,解決了一些  相似文献   

11.
北京農業大學,在「三反」運動教師思想改造的過程中,著重批判了本位主義、宗派主義以及資產階級的敎學觀點和方法,絕大部分教師們在党和羣眾的幫助下,進行了自我檢討。「三反」運動後,學校出現了一片新的氣象:教師們在迎接祖國偉大經濟建設的口號下,團結起來了,工作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在課程改革中,教師們都努力學習蘇聯先進理論和經驗,努力學習俄文,為農大教學進一步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充分說明了教師思想改造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 (一)「三反」運動前嚴重的本位主義、宗派主義及資產階級教學的觀點。中央人民政府為了集中高等農業教育的人力物力,為新中國培養大量優秀的農業幹部,于一九四九年底,將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和華北大學農學院合併成立「北京農業大學」。在成立大會上中央敎學部錢俊瑞副部長曾明確指示,要求全校師生親密團結,努力貫徹新民主主義敎育方  相似文献   

12.
(甲)割股療親 割股療親是唐代的一种新奇風俗,这一風俗,在唐代地主經济發展的基礎影响下,經过就治階級的獎励傳播,已經成为民間旧礼教之一的唯一孝道。在封建社会里,礼教原是統治人民的一种手段,統治階級要想維系封建秩序,便須有一套足以維系秩序的礼教,來束縛人民,使人民在礼教的束縛之下,尽忠尽孝,不敢有所反侧;以忠和孝作为人伦道德的最高标准,“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提倡孝親,也正是为了忠君,唐代割股之風之所以为統治階級百般褒揚,原因便在于它对封建統治階級的統治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3.
要講為什么要進行勞動教育的道理,首先要講清楚為什么要办教育的道理。在階級社會裹,教育是具有階級性的,是階級统治的工具,是按照統治階級的思想、要求來教育學生,為统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饨ㄉ鐣慕逃?是為地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时局髁x社会的教育,是為資產階級的利益服務的鷣淼膭兿麟A級為了盬o他們的階級利益,經常採取兩種基本辦法:一種是硬的、大家看得見的辦法,就是用軍隊、法庭、監牢等等來鎮壓被压迫階級的反抗;一種是軟的、殺人不見血的辦法,就是利用宗教和  相似文献   

14.
這學期我組學習了凱洛夫「教育學」第五、第六兩章,它們是論述關於課堂教學和教學方法的問題,內容比較具體,也較易聯繫實際,學習以後,感到有些收穫。 過去我們學習「教育學」是採取個人閱讀、集體討論的方式。閱讀時間主要在每週兩小時的業務學習時間內。因此對「教育學」的內容,體會不夠深刻,以致在討論時,往往提不出什麼問題,有時就把時間花在理解詞句方面,並不能很好地聯繫自己的教學實際,因而收穫不大。 這學期(今年上半年)開始,我們參照了瀋陽二中「中心發言人」的辦法(見「人民教育」本年三月號「怎樣學習『教育學』? 」一文)進行學習。在第  相似文献   

15.
现在把有關隋唐五代時期歷史發展的重要狀况,給以簡括的說明,它對本學期初中中國史的教學或許是有點幫助的。如有不妥當的地方,請同志們指正。一、隋唐歷史發展的基本狀况 階級鬥爭是歷史發展的動力,也就是我們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在封建社會裏,當階級矛盾發展到尖銳的頂點的時候,農民起義便要爆發了,而每一次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總會給統治階級以一定的打擊,都或多或少的把歷史向前進了一步。  相似文献   

16.
十七世紀中叶是中國的階級斗爭最剧烈的時期,由偉大的農民战爭轉化為反滿清異族统治的斗爭,延續了近四十年。这一个斗爭深入的影响了各个階級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因此,侭管在滿清的森嚴的鎮压下,文学上也以各种各樣的形式得到了不同的反映缭趹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便是采取了愛情故事來反映这种現实与感受的兩部杰作?疤一ㄉ取眱H僅斥責了南明統治層的荒淫混乱,并惋惜故国山河的淪陷,尚未敢吐露对異族統治者的仇恨。而“长生殿”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教学中,引用诗歌民谣和一些文学作品,我認为基本上是可以的。這因為: 第1.首先就中国的历史著作而諭,中国古代的文,史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历史著作。过去一般人总好把尚书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著作,但分析其内容,則完全是統治階級的文告,是帮閒文人為統治階級歌功颂德。(所謂典謨訓誥,誓命书之六体)充其量也不過是描寫統治階級如何生活,如何統治人民,和历史的真面目相差很遠。孔子著的春秋,后世人也把它当魯史看待,但孔子著春秋的目的都是恢復西周等級從制的封建社会,另一套寓褒貶别善惡的政治哲學,也不能視為真正的历史。因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尚書和春秋上面的材料,还不如詩经丰富。過去一般人  相似文献   

18.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人口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十四分之一;居住地區占全國總面積的一半以上。過去由於歷代反動統治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少數民族同胞大部分被趕到偏僻的山區和遙遠的邊疆,生活非常悲慘,經常是在饑餓線上掙扎,根本談不到文化敎育。解放前湘西苗族聚居區幾十裏內找不到一個識字的人;海南島五指山區許多黎族老人對數目的概念都是很模糊的。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雖然在少數民族地區也辦了一些學校,但辦學的目的是爲培養反動統治者的代理人、爪牙和作爲、懷柔欺騙少數民族人民的工具。絕大部分名爲少數民族學校,實際上少數民族的學生卻很少,有的甚至根本沒有少數民族學生。  相似文献   

19.
為謀劃一蠶種,改良技術,增加生產起见,於本年由農民教育館,農村改進會及蘇州農校合辦蠶業指導所二區,計加入共育蠶戶七十二戶,共同催青四十二戶,計共蟻量四十三兩二钱,結果成績優異,兹將經過情形分述於後: 甲 組織及辦法 蠶業指導之組织,由農教館,改進會及蘇州農校,會同進行,其场所寶林區設於館內,雙堰區設於藏書廟  相似文献   

20.
(一) ‘耕者有其田’,是中山先生對於農民问题的最終目的。孫先生對於土地,主張共將來而不共現在的公道辦法,‘和歐美所謂收歸国有,把人民已有了的产业,都搶去政府里頭,是大不相同。’(民生主義第二講)對於實行‘要耕者有其田’的辦法,孫先生也說過,用‘农民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