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教师的职责是什么?教师的职责不是教书,而是教育和教学,教学生学,育学生长。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成长,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责任应该是用自身的学识和言行去引领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生活中逐步成长。而教师的教学也不是教书,而是从学生出发,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并且,教师自身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教学模式,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不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要求教师必须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接受教育,从而在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   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学生做为一个受教育者,其发展固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但这种引导和帮助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讲的正是这个道理。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也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材"之个性特点施教,从而使"材"成为有用之才。这里面都包含着珍贵的…  相似文献   

4.
学生作业不是单方面的教师布置——学生做,精心布置的作业对学生和教师都有非凡的意义,这需要我们教师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不断地进行作业的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性作业"、"合作性作业",让学生感受到作业的快乐,让教师感受到作业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学教学要推进素质教育,应该全面落实在各科教学中,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多提供"说"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讲解课堂教学。毕竟是学生"学",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就始终处于"听"的被动地位。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的主导是为建构学生的主体服务的,学生主体的形式与发展又离不开教师主导的发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6.
"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课程标准》的宗旨和核心理念。只有老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才可能真止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也才愿意同教师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对此,老师要在思想上,学习上及生活方面倾注心血,关爱学生。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亲和力。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深感到只有使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相似文献   

7.
<正>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基本上是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听"和"练"成了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强调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教和学是矛盾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首先做到尊重学生。教师要放下架子,视己为普通一员置身于"主体"之中。教师还要具有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着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教师工作所面对的是一个个进入21世纪的学生,是有思想、情感的"人",怎样认识和对待这样的"人",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传统的学生观认为:学生调皮捣蛋不好对付,认为学生会与教师故意为难,于是有的教师对学生采取"讨好"或者"高压"政策,哄着学生或者与学生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0.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双边互动、共同进步的过程.其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体,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准"和评判"依据",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环节、实施的教学手段、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围绕学生主体特性这一实际进行的.教育学认为,学生主体性实际就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但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强调和突出了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忽视和弱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1.
现代心理学指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师的"教堂"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学堂"。一、创设情境引导主动"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需求,使  相似文献   

12.
家访是一项费时耗力的工作,但我却乐此不疲,坚持不懈地做了26年,并且总结出了"生进师访"的激励性家访策略,即"学生进步,教师家访;学生再进步,教师再家访"。这样良性循环的办法改变了"老师家访,学生遭殃"的弊端,家访成了教师的乐事和学生的荣耀。  相似文献   

13.
在今天的英语课堂中,一些英语教师仍习惯于讲授,教师总是在尽心尽职地讲解,替学生想替学生说,努力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成绩。在应试教育中,教师的"独白"似乎能够提高知识传授的信息量,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也让教师更容易组织和控制课堂。但事实上教师的"独白"剥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语言之于教师的功用恰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美的言语,是教师专业的智慧,高超的能力,高深的修养和高尚情怀的体现。这种美的语言必然会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影响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吴璟 《四川教育》2020,(14):1-1
与其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倒不如说是"天下最幸福的职业"。教师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孩子们的信赖与爱,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并继承、发扬前人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在成就自己,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在和学生一起享受幸福。  相似文献   

16.
学会爱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概括了教师角色的内涵.作为教师学识和道德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于漪老师曾说:"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过亲子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教师,只有深爱每位学生,才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才会欣赏他们.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家说:"教育的技巧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护学生对于一个教师而言,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实际中该如何学会爱学生呢?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讲授时,通常是要面对存在着个体差异的学生,"一刀切"教学模式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教师的"统一"教学和"一把尺"评价,不能客观地衡量每一个学生的收获和进步。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方式,以此来满足不同差异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相似文献   

18.
"小先生制"是让学生带领学生学习,体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能破教师"一言堂"的状况,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师将"小先生制"融入课堂时,应着力于操作和评价反馈两方面,实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共赢。  相似文献   

19.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对他人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做事一定要有成果.如果将这句强调言行一致的箴言改为教师"言"学生"行"、教师"导"学生"演",做到教师、学生高度一致,这对于新课程下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具有了现实的指导意义.只有学生对教师的"言"必信,才会使学生的"行"必果,只有教师布置的具体任务学生做到了,学生的学业才会有成果.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是教学课堂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很好地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就要认真了解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的特点,以此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