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籽粒中戊聚糖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皖麦19等9个品种(系)的戊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戊聚糖含量在5.92%~8.01%之间,品种间具有显著差异。皖麦19和内乡188是戊聚糖含量较低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对皖麦19等9个品种(系)的戊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戊聚糖含量在5.92%~8.01%之间,品种间具有显著差异。皖麦19和内乡188是戊聚糖含量较低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戊聚糖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溶性戊聚糖能满意地进行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测定.但小麦中的戊聚糖以非水溶性为主,不同于水溶性戊聚糖,因此用测定水溶性戊聚糖的方法不适合用来测定小麦戊聚糖.本文以小麦作为实际样品,在优化其测定条件下建立起间苯三酚光度测定小麦戊聚糖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5.4~34.6mg/L,线性方程为y=-226.0 989.8x(吸光差),r=0.9915,样品添加标准木糖溶液测定的回收率为92.1%~102.6%,方法的检出限为0.03mg/L,对戊聚糖含量为4.76%的小麦样品进行6次平行测定,测得方法的精密度RSD为2.18%.方法应用与于260多个小麦实际样品的测定,在研究小麦品质及小麦育种等方面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戊聚糖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溶性戊聚糖能满意地进行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测定。但小麦中的戊聚糖以非水溶性为主,不同于水溶性戊聚糖,因此用测定水溶性戊聚糖的方法不适合用来测定小麦戊聚糖。本文以小麦作为实际样品,在优化其测定条件下建立起间苯三酚光度测定小麦戊聚糖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5.4~34.6mg/L,线性方程为y=-226.0 989.8x(吸光差),r=0.9915,样品添加标准木糖溶液测定的回收率为92.1%~102.6%,方法的检出限为0.03mg/L,对戊聚糖含量为4.76%的小麦样品进行6次平行测定,测得方法的精密度RSD为2.18%。方法应用与于260多个小麦实际样品的测定,在研究小麦品质及小麦育种等方面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选用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4个氮素水平(施纯氮0、120、240和360 kg/hm2),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稻茬晚播小麦籽粒淀粉组分含量及糊化特性的影响,及淀粉组分与糊化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稻茬晚播小麦籽粒中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逐渐下降,3小麦品种均表现一致。增施氮肥对晚播小麦籽粒的淀粉糊化特性有较大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3小麦品种淀粉峰值黏度等糊化参数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N2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小麦淀粉峰值黏度等糊化参数与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极显著负相关,与支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氮素通过改变稻茬晚播小麦籽粒淀粉组成含量进而影响其淀粉糊化特性。  相似文献   

6.
双吡啶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植酸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建立了用硫酸铁铵-双吡啶比色法定量测定小麦植酸含量的一种新方法.在所述试验条件下,样品重为25mg,加热时间为30min能较好的测定出籽粒中的植酸含量,5次重复测定3个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92%~2.68%之间.内标试验表明,植酸的平均回收率约为97.3%,测定结果与三氯化铁比色法进行相关分析达极显著水平.因此,该方法可用于小麦籽粒中植酸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7.
以3个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为材料,在不同氮水平下,研究施硫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硫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与氮施用水平有关,在高氮水半下(N128)施硫可以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尤其是更有利于高蛋白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在高氮水平下施硫也有利于降低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改善淀粉组分。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16,(2):70-74
筛选"免晾晒"小麦品种(种质),实现小麦籽粒在穗上脱水至安全水分后直接入仓是小麦规模化生产的新需求。以安徽省主栽小麦品种及部分新育成苗头品系为材料,于小麦蜡熟初期至收获期,测定了籽粒含水量、脱水速率和穗发芽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蜡熟至收获期不同小麦籽粒含水量呈"慢—快—慢"的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3.07%,14.77%和3.06%(5月29-6月1日籽粒含水量),白皮(半冬性)小麦品种同期籽粒含水量高于红皮(春性)小麦品种,并随籽粒成熟度的推进,差异逐渐缩小;不同小麦品种间籽粒脱水速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小麦具有脱水快的特性,1天内籽粒水分可从25%脱至13%左右(5月30-31日,6月4-5日籽粒含水量),其中脱水最快的品种为新麦26,为4.83%/d,最慢的品种为生选6号,为3.13%/d;相同籽粒含水量下不同小麦品种穗发芽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红皮小麦品种穗发芽抗(耐)性明显高于白皮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测定开封市不同地点水源中氟的分布,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作指示电极的直接电位法对7个地点水源中的氟进行了测定。该测定所建立的回归方程为E=-54.45pF-160.8,r=0.9991,线性范围0.4~2mg.L-1。平均回收率为100.8%,RSD=2.58%。开封市不同地点水源中氟的含量在0.5875~2.2744mg.L-1之间。  相似文献   

10.
采用籽粒发芽法研究了8个不同硬度小麦品种的种子吸水率和发芽进程.结果表明:0~36 h处理时周麦18种子吸水率最高,百农201种子发芽率最大,为70.5%,其次是周麦18,种子发芽率为34%,二者均属于易穗发芽品种;百农207、良星99、郑麦366、百农307、矮抗58种子发芽进度较为一致,种子发芽率显著低于百农201和周麦18,种子发芽进程相对较慢,其抗穗发芽能力较强,百旱207种子发芽进程最慢,抗穗发芽能力最强.处理48 h种子平均发芽率为57.38%,种子平均吸水率为57.52%,发芽率最低的品种为百旱207;处理60 h种子平均发芽率为90.69%,种子平均吸水率为66.33%,百旱207种子发芽率最低.同一水分处理条件下同样硬度的小麦品种其吸水率和发芽特性有的差异显著,有的差异不显著,说明小麦籽粒硬度和籽粒吸水率仅是影响小麦种子发芽特性的一部分因素,种子发芽特性受众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