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于20世纪50年代末所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看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对奥斯汀行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意义理论的发展.间接行为理论的提出。  相似文献   

2.
言语行为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末首先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Searle)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3.
运用奥斯汀的施为句和言语行为三分说理论,以及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主角凯瑟琳的台词,凯瑟琳挑战传统、勇敢坚毅、诚挚友爱、心思细腻的性格跃然纸上。分析还发现凯瑟琳多使用隐性施为句表达言外之力,理解时多靠语境共识,句式以陈述句为主,表达方式以逻辑一语义为主。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于语言本质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是其中一项重大突破,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在继承和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5.
关于言语行为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李昌年一、言语行为理论及其目前国内的研究状况言语行为理论主要是英国牛津学派哲学家奥斯汀在50年代提出来的,六七十年代又由塞尔、格赖斯等人加以修改和发展,目前已成为语用学中一个最重要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语言的作用是完成各种...  相似文献   

6.
黄洪 《考试周刊》2010,(52):33-34
言语行为理论最开始由奥斯汀提出,后经其美国哲学家赛尔发展及完善,这一理论已经成为语言哲学、语用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观点出发,对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到奥斯汀对言语行为的分类,到后来赛尔对言外行为的深入探索等作了简略的概述,给人们提供一个认识言语行为理论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言语行为学说的理论基础:奥斯汀的施为句理论和他的"言语行为三分说",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以及最新的研究动态,为我们进行语用学的研究提供了语言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曹小菊 《考试周刊》2011,(75):32-33
奥斯汀是公认的"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领袖人物,是当代英国著名哲学家,在英美哲学界有很大影响。概念和言语行为理论是他对哲学和语言学的原创性、永久性的贡献。他勇于对传统的哲学观点提出质疑,以其精细的语言现象学方法观察日常语言,区分了施为句和表述句,提出了言语行为三分说,认为说话就是做事,从而改变了人们对语言、世界和心智之间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世界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中都存有大量的表示威胁语义的句子或句群,这些言语是人类威胁性行为在语言上的表现.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L.Austin)创立了言语行为理论,他认为,句子的意义即是言语所产生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论题。它最初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而后,在其理论基础上,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塞尔于1975年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在人们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繁。那么,人们使用间接言语行为目的何在?本文在论述了间接言语行为定义和分类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人们使用间接言语行为的动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他的学生即哲学家塞尔对这个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并且进一步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通过塞尔对该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使得它成为语言学及学科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2.
石荣 《快乐阅读》2011,(21):178-179
20世纪初,西方出现了研究语言学的热潮,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是其中一项重大的突破。他认为说话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是词和句子,而应是通过词和句子所完成的行为。美国语言学家塞尔系统地修改了言语行为理论,除了认同言语行为是语言的最小单位,还发展了奥斯汀的观点,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3.
致使义是兼语句的共同语义特征,致使范畴有多种次范畴,根据周红(2006)隐喻扩展理论的分析,言语致使是致使的一个重要次范畴:本文认为V1为言语致使动词的兼语句是兼语句中的一个典型,对其进行了语义和语用进行了重点分析,语义上将致使情状分为七种,语用上用格赖斯(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与奥斯汀(Austine)的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分析,并将N2的话语优先权地位分为四种.  相似文献   

14.
英国哲学家奥斯汀于1955年在哈佛大学的讲座中提出言语行为理论,指出使用语言是人类语言交际的一个普遍现象,概括介绍了言语行为的理论知识、理论的发展过程及言语行为的哲学思想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西方传统哲学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语言转向",语言取代认识论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1962年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这一概念,此后,美国哲学家塞尔提出了著名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修正和完善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我们在新时期全面理解语言的现象和本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16.
摘要:日常言语行为是导致人际矛盾的升级和化解的重要因素之一。奥斯汀“说话就是做事”之观点启发人们要从实际语言交流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语言和行为之间的联系。如实地把语言看作一种实施行为的手段。美国哲学家塞尔依据奥斯汀的理论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并对奥斯汀的理论作了继承修正和改进。本文主要依据塞尔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探讨间接言语行为与人际矛盾的升级和化解之间存在的联系,并通过实际案例的解析,对怎样运用间接言语行为化解人际矛盾提出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语用学的基本理论语用学的三个主要理论包括: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L.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美国加州大学哲学家塞尔(J.R.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8.
对言语行为的分析阐释是一个复杂的语言学问题,不仅涉及到句法结构和命题逻辑问题,还涉及到言说意向和认知问题。威胁言语行为是一种特殊的祈使行为,其在施为形式和意向表达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本文拟从语义、语用的角度对威胁言语行为的言语表现特点、其间接表达方式,及其情景认知过程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英语法律语篇中的法律言语行为,法律言语行为指那些能够产生法律效力的言语行为。文章首先明确了法律语篇中的施为动词,然后借助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以英语法律语篇为研究素材,对法律语篇中的言语行为进行了六项分类。另外,本文对法律言语行为的区分,为正确理解英语法律语言及对英语法律的翻译提供了合理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0.
语言转向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语言研究代表了哲学范式由认识论向语言哲学的转向。语用学一词由哲学家莫里斯明确提出。作为语用学的重要奠基理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都有着深刻的哲学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