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契可夫,正如其他的俄国经典作家一样,始终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受到俄国文学批评界的关注。”〔1〕的确,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这位作家的天才创作的研究。早在19世纪,托尔斯泰就称契可夫为“无与伦比的艺术家”和“生活的艺术家”〔2〕,并这样评价契可夫的作品:“这简直是杰作,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无论是陀斯陀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冈察洛夫,还是我,都创作不出来。”〔3〕 而今,对契可夫的作品,有关专家更是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挖掘、整理、分析和研究,大大加深了人们对契可夫思想艺术成就的认识。契可夫的创作首推…  相似文献   

2.
从艺术接受角度,阐述现代陶艺创作是一个艺术家及作品与艺术接受主体对话的过程,并最终表现为接受主体呼唤艺术家创作更有美学意味的艺术作品,进而推动社会的艺术发展,追求人类生活的审美化、诗意化.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的对话过程”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该理念是以“对话理论”作为基础,包括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主体间对话过程的“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主体间对话过程的“教学对话理论”,在这个意义上,该理念是这二者的“共同体”。正是基于这种“对话理论”,“感受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个性化阅读”成为了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所在。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说,传统的阅读是以作品为本位的阅读观。阅读要立足于作品,阅读的目的是探寻作者的创作意图,寻找作品的原意。在…  相似文献   

4.
水彩画创作应有一种适宜的“环境”。其“环境”一是指创作主体本身的主观环境,二是指艺术家所处的社会与时代背景及艺术导向与艺术批评的氖围。  相似文献   

5.
作为凝结和表现人类生存图式的一种精神创造过程的文学艺术,是有着其创作主体的。文艺的创作主体包括一切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且能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进行自由的艺术实践或创造活动的人。艺术家在艺术创造的主体中,居于重要的核心地位,在解释与映证艺术思维与艺术现象过程中,艺术家及其作品常常被当作艺术创造者的代表来作典型阐发。文章对人们在文艺创作主体认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审视与厘清。  相似文献   

6.
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练习说话刘亚琴美术活动是一种“有形”、“有色”甚至可以说“有情节”的艺术活动,对幼儿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常常把自己的喜悦、快乐、悲哀、烦恼都倾注出来,使之成为他们自己天真的语言,他们时儿自言自语,时儿互相对话,表述欲...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说话”已成为语言科学中的一个专门学科,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各行各业更讲究“说话”艺术。“说话”——即口语表达,其含义应当包括谈话、对话、演讲、朗诵、朗读、讲故事、辩论、做报告等等一切由大脑指挥言语器官运动所产生的结果。为区别于普通的日常说话行为、同时也区别于“语言”这一含义更为深广的概念,本文采用“口语”一词,旨在讨论“口语艺术”——口头形式的文学语言在少儿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艺术主体所养之“气”包括生理之气,心理之气,道德品质、精神人格之气,还包括艺术家创作前的精神状态。艺术主体所养之“气”的不同,转化为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气”就是人对自我本能、自我生命的体察,从而以自我生命去体合宇宙生气流行的大生命节奏。从文艺创作和批评的角度看,艺术家“养气”就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他在力求把握和艺术地表现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97):165-166
烙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珍品,是用烙铁在物品上烫出烙痕作画,它的创作具有浓厚中国画的艺术风格,如何让幼儿欣赏感知烙画作品及其创作呢?泉籍旅美现代艺术家蔡国强用火药爆绘作品恰巧与烙画的创作方法类似,都是火烧痕迹形成的作品。运用"仙女棒"自由创作泉州古城榕树的不同姿态,不仅能让幼儿在别样、趣味的绘画中感受榕树包容、有力、温暖的乡情,还能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感知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烙画的魅力。如何在幼儿园大班开展烙画美术活动,让幼儿用"仙女棒"替代"烙铁"作画,从而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对话”的隐喻来自对哈贝玛斯“主体间性”的理解,这就意味着‘物的环境”在我们眼中不再是一堆冷冰冰的土、木、沙、石建筑材料,或可被分解成色彩、线条、光照等空间设计的元素集合,而是将这些物质作为承载体——就如同人拥有四肢、躯干、毛发、血肉等物质载体一样——将办园的理念、宗旨融于其中,使之人格化。经过人格化的幼儿园环境,获得了一种与幼儿“对话”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社会把“特征印在艺术家心上,艺术家把特征印在作品上。”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在四十年代炮火纷飞的中国文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代表作家的徐哥却创作出了不同于同时代作家的浪漫主义作品,如严家炎就在《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中最早把徐打和无名氏作为一个流派——“后期浪漫派”来看待,并认为他们的出现,“打破了艺术上的一统天下,开创了小说创作的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论鲁迅小说的蕴藉美薛伟布封曾说:“一个大作家决不能有一颗印章,在不同作品上都盖上一颗印章,这就暴露出天才的缺乏。”〔1〕所以,凡是艺术技巧高超的作家,艺术风格往往是丰富多彩的。鲁迅在这一方面就是一位具有卓越成就的艺术家。他的作品风格多变,手法多样。杂...  相似文献   

13.
曹晓梅 《学前教育》2008,(11):24-25
音乐欣赏是提高幼儿艺术素养和审美认知、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实质就是情感的审美,因此,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应始终把握一个“情”字,使幼儿在与音乐的对话中,体验情绪,表达情意,表现情感,从而达成陶冶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作家的写作又被称为“创作”,人们对其作品的创造性是广泛认同的。但是认定读者的阅读也有创造性,恐怕会听到不少的质疑的声音。这有其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中外艺术理论研究的重心更多投注于“艺术家主体”及“艺术作品主体”,较少关注“艺术接受”的问题。就文学作品而言,作家、作品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文艺创作中出现了一种淡化现象,引人注目。十分明显的是文学艺术家在创作中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感受、主体意识大大加强了,从而使作品产生很大的穿透力、诱惑力与获得深邃的意蕴。艺术的淡化给创作充注了新的能量与血液。  相似文献   

16.
大家知道,艺术形象是创作主体——艺术家用来再现生活和表达情感的载体。它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情感,是主体认识功能与心理功能的有机统一体。艺术家是靠艺术形象和欣赏者“交谈”的。人们欣赏艺术,是从形象入手,和形象交流思想和感情的。然而,我们的文艺理论给艺术形象所下的定义却是“根据生活各种现象加以概括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图画。” (《艺术概论》第27页,高等艺术院校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具体研究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在再现性艺术和表现性艺术中的不同显现方式。这种创作个性在再现性艺术中主要显现在人物塑造上;在表现性艺术中主要显现在情志抒发上。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特征(典型)和情感类型(意境)能够集中地表现出艺术家创作个性的独特风貌。透过作品的再现与表现来返观艺术家的自身素质和审美心态,可以更多地发现艺术家的精神个体性与作品形象内涵的对应性联系。  相似文献   

18.
<正> 时下,在我国文坛上,一种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越来越深地渗透在作品中。与此相应的,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作家以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投入到文化的“寻根热”中。我以为这是我们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吉兆。艺术自有艺术的庄严与高雅。艺术家只有自觉地去提高自己的修养——本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质和艺术感受力、表现力,才能不断地为时代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好作品来。  相似文献   

19.
刘咏梅 《甘肃教育》2008,(11):16-17
德国著名学者雅斯贝尔斯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自由天性。”幼儿教育是一个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心灵沟通过程:从教育的意义来看,教师与学生处于一种平等地位,而没有屈从的依赖关系;教学过程则是教师与幼儿在“对话”中相互沟通、理解、体认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通过“对话”,共同面对、理解、思考当前的事物,他们彼此既是对话者,又是倾听者,是“对话的伙伴”。  相似文献   

20.
绘图讲述,其中的“图”是指幼儿自己创作画出的图,“讲述”的内容也就不是围绕——个主题,而是“各讲各的”。其过程为幼儿根据一主题构思情节——幼儿创作绘画——幼儿将自己作品的内容讲述出来。 在以往的美术主题意愿画教学中,教师给幼儿一个主题,幼儿进行创作,画面画满了,课也就结束了,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更不能满足幼儿的表现欲。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绘图讲述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