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古人将自然万物抽象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万物共生。自然界中万事万物和谐共生,人类社会和睦共处,地球上的人们将无比幸福。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后,建设和谐企业成为工会工作的重点任务。厦门市总工会将五行共生观运用到企业发展建设中,助推企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立在有无之辩基础上的道家虚实美学思想,对中国的艺术创作及艺术审美心理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虚实美学思想包含着三个重要的基本观点--虚实统一,虚实相生,实生于虚.它一方面阐明了虚实的相生与统一,另一方面又以虚为本,对"虚"进行了强调,从而影响了中国的艺术审美心理,将中国艺术创作引向了虚实结合,以虚为尚的道路,使中国艺术表现出追求无限、崇尚空灵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国先人创立五行理论,俗称金、木、水、火、土,按相生关系来说是木、火、土、金、水,按相克关系来说是木、土、水、火、金。五行理论运用于自然界、人体、人类社会,其解释并非科学,但却有正确性。五行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作用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五行说"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的哲学观之一, "五色"观是五行学说的引申与发展,成于周,发展到汉代已具雏形,并在理论和色彩的实践经验方面得以发扬."五色"被认为是构成世界秩序的成分,是可以相互转换、相互比附的整体系统,色彩已经转换成思维的认知符号和图式,是一种对内视心象的文化反思.传统色彩观历经发展又延伸出了更丰富的含义,为现代设计中色彩的分析及处理提供了深厚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5.
金木水火土五行是西南彝族历代先民沿袭的一种物质观,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共有的一种物质观.彝族历代先民传统思想认为宇宙万物包括人类自身均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彝族原始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及生产生活实践活动都以五行文化来指导,并按五行文化原理来进行一切宗教、民俗、生产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6.
严玉 《考试周刊》2008,(48):196-197
巫文化是人们对万物有灵崇拜时期的文化通称,是华夏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巫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着深厚影响。本文着重从雕塑、园林、绘画三方面探讨了巫文化思想精髓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理解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体系,无法回避其“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五行大义》作为中世纪重要的五行学说专著,反映了基于“天人合一”观的人世伦理与自然规律相互推演思想:世界万物均由阴阳五行化育生成,因此万物同质、同构且交感;人在五行之中,故人之伦常秉于天性、人之伦理行为也须服从自然规律;人世伦理与自然规律可以相互推演,也须协调一致。如人世伦理顺于自然规律,则祥;如逆于自然规律,则凶。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气"是宇宙、人生的本体,也是美的本体,艺术表现了"气",也就是表现宇宙、人生的真谛,即表现了美.根据"气"的运动、变化、性质的特点,艺术采用"虚实相生"、"动静相衔"、"刚柔相济"等方式来表现美.艺术因其所表现的仁义道德与"气"相融合而具有价值.艺术欣赏就是感知"气",并让生命与"气"交融而体验生命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沿线国家学术人才流动步入快车道.本文通过对我国109所研究型大学教师简历的分析,初步分析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博士、博士后研究人员面向中国的学术人才回流规律.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的世界一流大学总体占比较低,但对中国学术人才流入也具有重要贡献;流入中国的学术人才来自全球顶级高校的比例较高;东亚地区一流大学与中国学术系统联系极为紧密.研究认为,当前中国应抢抓"一带一路"机遇,逐渐成为全球高等教育的亚中心或副中心,并凸显共享发展和双向流动理念,形成中国与沿线国家学术人才流动的良性格局.  相似文献   

10.
马军 《教书育人》2007,(10):14-14
在传统的学校管理中,由于思维定势,往往沿袭常规的管理方法去执行,而管理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管理应因势而变,因变而进,一些传统的管理方法,融进新的理念后稍作调整,就会出现"柳暗花明"的效果.笔者经过亲身实践后认为,在管理中"旧瓶"可以装"新酒".  相似文献   

11.
湖州竹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画派,它以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蕴,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书入画、佛道思想和人文精神传统的注入使湖州竹派达到了一定的文化高度,从而具有了一种超越绘画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北宗"论是中国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借鉴禅宗二派的分法,将中国画史分为"南北宗"的理论创新,其主要贡献是中国画流派理论体系的构建,学术指向是古代山水画,对明、清两代的中国画发展影响甚大。那么既然有"南北宗"的山水画,就必然有"南北宗"的人物画,本命题就是这样产生的。南宗人物画以写意为创作形式,因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目前研究南、北宗山水画的人很多,而研究南、北宗人物画和花鸟画者"鲜有闻"。所以梳理南宗人物画发展脉络,解读南宗人物画风格流变和审美取向,具有填补南宗人物画研究空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魏晋南北朝绘画教育存在的基本形态做一个粗浅的探讨。当时承担绘画直接传授功能的机构是官学和家学,这也是主要的教育形态。除此之外,有两个重要的非显性的形态,对绘画传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一,绘画搭载佛教的传播而传授;其二,绘画与书法的传授紧密不分。  相似文献   

14.
花鸟画作为绘画形式,比山水、人物出现早。它经历了宋、明、清、现当代等四个大的鼎盛发展时期。长安画派多擅花鸟,是花鸟画在现当代发展中的一个高峰。张施民师承“二蔡”和康师尧,但更重自己的创新和发展,他在花鸟画创作上有自己的不少特点,他是长安画派的第二代重要画家。  相似文献   

15.
禅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是佛教在中国的表现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禅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种思想现象,在艺术表现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方面给文人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绘画语言形式上讲,它促成了文人画风格的诞生和南北宗画风的分离;从绘画题材上讲,它促成了山水、花鸟等自然题材在画坛上的传统地位;从绘画批评机制上讲,它左右了社会普遍的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郑艳 《天津教育》2021,(6):185-186
心理绘画日记,指的是学生运用图画加文字的形式,在纸上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将自己内心中对外界的认识表现出来,能够有效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课程,教师可以应用生动有趣的心理绘画日记开展教学活动,探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心理绘画日记的作用和方式,落实运用心理绘画日记讲解新课程、开展心理绘画日记的交流活动、创设心理绘画日记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湖州竹派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画派。以水墨为元素.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宗旨的墨竹创作思想深深地影响着赵頫.他以文同、苏轼为师法对象,继承和发扬了湖州竹派的美学思想.明确提出了“书画本来同”观点.对元代及元代以后的墨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重大变革,尤其是元四家山水画代表了元代最高水平,其抒情写意的风格影响了以后的中国画坛,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明代中后期发端的吴门画派山水画是明代最重要的画派,其代表人物沈周和文征明代表了整个明代的最高水平。吴门画派山水画继承和发展了元代山水画,集元代及以前山水画的众家之长,形成自身风格特点。两代山水画风格既有承继又有变革。  相似文献   

19.
唐代以来中国绘画的发展,以明代董其昌等人所言,主要有“文人画”与“非文人画”两大传统,即“利”家与“行”家。备家均按各自的传统不断演进。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绘画创作兼容“南、北”二宗,雅俗兼俱,“利~行”相渗,形成了“画格不纯”之局面。可以说在绘画史上是一次巨大的变革,呈现出“兼总务贯,揽其精微”的局面,并影响到后世的绘画创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在现代的曲折发展中主要途径有两条,其一为国画改良和中西融合派,主张用西方的写实主义或现代主义来改造中国画,其二为弘扬国光或坚守传统派,主张传统中进行自我变革,在继承中进行创新.这两条道路均推进了中国画的现代进程,并将影响21世纪中国画的创作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