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带着旅途辛劳,披着一身风尘,她提着一只小包,拖着两条黄黄的长辫,踏着一双解放鞋,怯生生地走进了无数幢高楼中的一幢。她,十四岁,是千万个小保姆中的一个。“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不久,这大楼里时而会飞出轻松愉快的曲调。这是她——在浇花,在哄两岁的小佳佳……。一个月后,她的长辫消失了。头发依然黄黄,可扎成一束,非常显眼地盘在头顶,脚上是一双铮亮的皮鞋,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笑意。无须起早摸黑,  相似文献   

2.
读了林志坚同志的《(劝学)中的几处瑕疵》(《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4期,以下简称“林文”)一文,觉得有两处不妥。现在笔者谈谈自己的愚见,供读者参考。一、“思”与“终日而思”林文指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一句,是“为了强调学习的作用而完全否定了求思的作用”,进而推出苟子是否定“思”的,而孔子是肯定“思”的。这显然是对此句中的“思”字意思的曲解,也是对苟子、孔子的误解。单是“思”字,有思考、思索之意,但没有修饰、限制的词语,是不能肯定其是褒还是贬的。而此句中的“思”字,前面有“终日…  相似文献   

3.
高中各册语文课本中,一些字的写法,一些词的用法,不很统一,其中有些是写错的,有些是用错的,现摘编如下: (一)戴——带 ①插画中画着一位年老背曲拿烟管带眼镜拖辫子的老先生坐在那里听学生背书……(高中五册《书塾与学堂》) ②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高中一册《装在套子里的人》) “戴”是把东西加在头、面、臂、胸、手上,“带”是携带或捎带,两者词义有别,不能通用。例①的“带”用错,例②用“戴”正确。  相似文献   

4.
与原作相比,这篇课文改动十多处,有改得好的,但已非原貌,有的却改得欠妥。原文有句“插画中画着一位年老背曲拿烟管戴跟镜拖辫子的老先生坐在那里听学生背书”,课文把“戴眼镜”的“戴”改为“带”,不对。“戴”,把东西放在头、面、胸、臂等处。“带”,携带。画中的老先生,眼镜是戴在眼睛上的,而不是随手拿着的,只能用“戴”。原文有句“他们无论读书背书时,总要把身体东摇西摆,摇动得象一个自鸣钟的摆。”课文把“东摇西摆”的“摆”改为“扫”,不确。“摆”,悬挂在细长线上的能往复运动的重锤的装置;摆的长度且振幅不太大时,运动的周期恒等。“自鸡钟的摆”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以相等频率摇摆。这个喻体与本体的“东摇西摆”相应。“扫”,很快地左右移动,比“摆”快而频率不等,与喻体“自鸣钟的摆”欠一致。课文把“摆”改为“扫”,并  相似文献   

5.
莫泊桑的《项链》开篇写道:“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初看令人费解,哪有劈面就用“也”字的?“也”是一个频度副词,前有相同对应物才能使用。而本句是起句,前面并不存在对应物。其实,这正是作匠心  相似文献   

6.
L代表单音节县调,含有“一L…不/没/没有”的句子一般具有周遍意义,是遍指句的一种。这一类遍指旬又可以分为带“连”字的和不带“连”字的两类。一、不带“连”字的(一)“一L”或含有它的短语在句中做主语(1)一个也没来。(2)一件也没洗。(3)这个流氓,一点交情也不讲。以曾民选集日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195页)(4)今天来的老太太,一位迷信的都没有。(《侯宝林相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12页)(1)(2)中的“一L”单独做主语,(3)中的“一点交情”这个名调性词组做主语,(4)是由“的”字词组“…  相似文献   

7.
“老师,这一句话里有错别字。‘分辩’的那个‘辩’应是辨别的‘辨’。”在学习《白杨》(部编小语九册)时,一位学生指着“‘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一句中的“辩”字问我。她还例举前面学过的第三课《海上日出》中“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云,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一句中就是这个“辨”字。她这么一说,有些学生也象发现新大陆似的随声应和着。我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学习好习惯。接着就把这组词用色笔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读原句——自己思考——查字典——回到原文中去讨论比较。这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辩’和‘辨’到底有没有区别?区别在哪里?学生都想寻找到答案。一  相似文献   

8.
<正>课上,带学生读《春江花月夜》,叮嘱他们第二天早读要默写。傍晚,到家附近的一个幽僻的小公园里散步,遇见一位有意思的老先生。远远地,就听老先生大声说着什么,句与句间略有停顿。起先我还以为他在打电话,走近了,才发现不是。留神细听,伴随着他的脚步掠过我的,是"可怜春半不还家",竟是《春江花月夜》中的句子!老人不可能有默写任务,是什么让他旁若无人地大声吟哦?他最早接触到这首诗,也是在如"春江花月夜"一般美好的少年时代吗?那样的年龄,悲伤也是轻盈的,  相似文献   

9.
到了旧金山,学生们“全部中式打扮,拖着小辫子,穿着缎面的鞋子,戴着小缎帽,丝制长袍,外套白色亚麻褂子”,以至于美国人把他们当作了长着男孩子脸的女孩子——因为他们的长裙、长辫。  相似文献   

10.
被字句是动词谓语中表示被动关系的一种特殊句式。它在结构上和表达上与一般句式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让我们先来比较一下下面两个句子。①小红打碎了杯子。②杯子被小红打碎了。这两个句子都是动词谓语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强调的重点不同,结构也不同。句①的受动对象“杯子”放在动词“打”的后面作宾语,施动者“小红”作主语,全句陈述的一个事实。句②的受动对象则放在动词“打”的前面,做了句子的主语,而施动者“小红”和介词“被”组成介宾短语“被小红”,充当了动词“打”的状语了。这种用“被”的句子就称作“被”字句。它是强调受动对象遭受施动者什么样  相似文献   

11.
到了旧金山.学生们“全部中式打扮.拖着小辫子,穿着缎面的鞋子.戴着小缎幅.丝制长袍.外套白色亚麻褂子”,以至于美国人把他们当作了长着男孩子脸的女孩子——因为他们的长裙、长辫。  相似文献   

12.
①鱼,我所欲也,‖②熊掌,亦我所欲也,③二者不可得兼,‖④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这句的基本结构是转折复句,第三分句以下跟它前面可以有个转折连词。第一部分是并列复句,第二部分是条件复句。上古文言一般接近口语,因此关联词语用得很少甚至常常不用,本句是凭借逻辑关系的连缀,只有一个关联词语“亦”。 (2)“我所欲”意思等于“我欲者”,是偏正词组。结构形式上“所”在动词前面,“者”在动词后面,“所”字的作用在于使有关的动词成为名词性的词组,或者在于化主谓词组(我欲)为偏正词组(我所欲)。又,“所”字结构译成现代汉语可以跟“的”字结构对应,参看后面的译文。“二者”译成现代汉语是“两样东西”,“者”字代替物,又,“所欲”等于“欲者”,这是就“所”、“者”跟动词结合来说的,如果把动词换成数词就不是这样了,“二者”决不能说成“所二”。“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是偏正词组作为一个名词谓语,“者”字代替事。 (3)“可”与“得”同义复用,修辞上起强调作用。但是,“可”与“得”用法又有区别:“可”表被动,如“孺子可教也”,是“孺子可  相似文献   

13.
蒙古语存在句分为“主谓型存在句”、“状谓型存在句”、“定中型存在句”等三个类型,这三种类型的存在句主要在语序上带有区别特征,语义上没有明显的不同,语序变化的主要区别可以说取决于说话者所强调的内容,但每一个句子主体和处所的位置不是随意调换的,有些句子里处所和时间只能在主体的前面,不能在存在主体的后面,这也许与话题化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康忠悦 《语文知识》2003,(10):48-48,F003
一、置换比较法。就是用同义或近义的词语替换句中的词语,或改换原句,然后比较两者表达效果的差异。《春》一文中写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的“钻”字,看似平常,难以领略其妙处;若将其换成“长”“冒”等,与“钻”字比较,则优劣分明:“长”字“冒”字显示不出春草的活力,而“钻”字准确地描绘出春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作付词用的“还(仍然)”同“也”字一样,是最活跃的汉语付词之一,通常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譬如,“孩子们还在唱歌”一句中的“还”字,表示的是“唱”这样一种行为仍在进行之中,而“小王还在生病”中的“还”字,则表示“生病”这样一种状态仍在延续之中。“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书”中的“还”字虽然也表示行为的延续,但却用在否定句中,起加强否定语气的作用。“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还需要两天时间”和“我还想多买一部字典”两句中的“还“字所表达的意义已经完全不同了——为“补充和增加”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一门大炮安在一架带轮子的“小推车”上,这就是榴弹炮最初的模样。旧式的榴弹炮每次上战场,都需要一辆大卡车在前面拖着它。新一代的榴炮弹可就不一样啦!它拥有属于自己的动力和驾驶员,一身“铠甲”掩护,可以随心所欲地在战场上奔驰,所以才叫做“自行”呀!最新式的榴弹炮m109是“万能发射器”,能发射近10种不同类型的炮弹,这种榴弹炮甚至连灭火和防止爆炸设备都有呢,真赶上小型坦克啦!37★身后长眼的榴弹炮榴弹炮的炮管短,炮口可不小,威力也很大。它的炮管还能360度地旋转,随时打击身后的敌人。地面“开路战神”M109型自行榴弹炮@阿顿…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古诗《静夜思》中“疑是地上霜”这句的“疑”字和“霜”字,在《教参》中分别解释为“疑,怀疑”。“霜,深秋后半夜的白霜,点出了时间。”我认为这种解释不妥。 首先,从一、二两句的联系看,这种解释不妥当、第一,“床前明月光”,说得很清楚——床前银白色的东西肯定了是明月光。既然前面得以肯定,那么在第二句中又怎么会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一位六年级学生拿着作文本问我:“严老师,这个“带”字不是错别字,您为什么要打叉呢?”我一看,原话是“她胸前带着鲜艳的红领巾。”我不假思索地解释道;“戴红领巾应该是这个‘戴’。”他连忙翻开课本,指着刚学的《少年闰土》第一段的“项带银圈”一句说:“鲁迅先生也是写的这个‘带’。”我愕然了。是哇,既然“项带银圈”可以用这个“带”,那么,“胸前戴红领巾”又为什么不能写这个“带”呢?但我又想,“头戴一顶小毡帽”却又是这个“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  相似文献   

19.
《麻雀》是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课文描写“我”目睹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的保护小麻雀,使其免受伤害的故事,赞扬了老麻雀不畏强暴的精神。作者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时间是在“我打猎回来”,地点是在林荫路上。接着写事件。“猎狗跑在我的前面”突然“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这几句说明猎狗发现了猎物。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呢?原来在前面的林荫道上有一只小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  相似文献   

20.
一、寓教于乐,突破难点开始识字时,许多学生很容易漏写笔画或乱加笔画而造成错字,针对这一情况,我就用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休”与“体”容易相混,我便讲:“一个人倚在木头旁休息,请注意休息的休右边是个木。”“染”字很多学生易加点,我便强调“染房里不卖药丸子”。“啄”字学生经常少写一点,我便告诉学生“啄木鸟在吃树上的害虫呢 !这一点是它捉的小虫,可不能掉啊 !”这样学生能够牢固地记住易错的字。   二、抓住特点,分辨形近字   例如“辨、辩、辫、瓣”这几个字除了“瓣”字读音特殊外,其他几个读音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