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听了五年级的一节自然课,课题是《固体的热传导》。课堂上,教师用课件演示了热沿着铁丝、金属片传递的现象。当讲到“不同金属传热的本领一样吗”这个问题时,教师又以课件演示:在长度相同的铜、铁、铝棒的一端,各粘了一根火柴,然后用酒精灯在铜、铁、铝棒的另一端加热,便有一段红色线沿着铜、铁、铝棒有快有慢地传向粘有火柴棒的一端;随着红颜色接触到火柴棒,火柴棒便随着“叽”地一声先后落了下来。这些环节教师教得投入,学生看得专心。从随堂问卷调查中也可看出,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2.
最近听了五年级的一节自然课,课题是《固体的热传导》。课堂上,教师用课件演示了热沿着铁丝、金属片传递的现象。当讲到“不同金属传热的本领一样吗”这个问题时,教师又以课件演示:在长度相同的铜、铁、铝棒的一端,各粘了一根火柴,然后用酒精灯在铜、铁、铝棒的另一端加热,便有一段红色线沿着铜、铁、铝棒有快有慢地传向粘有火柴棒的一端;随着红颜色接触到火柴棒,火柴棒便随着“叽”地一声先后落了下来。这些环节教师教得投入,学生看得专心。从随堂问卷调查中也可看出,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课后与授课老师交流,他自我感觉相当…  相似文献   

3.
一、换材料,自主动手感知 “要尽量让学生人人能动手、参与”,“要尽量让学生利用熟悉的东西进行探究”这是当前指导我们科学课实验教学的两个要求。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热传导》一课中,书上有这样一个的实验:将火柴一端用蜡或凡士林依次粘在铁丝上,在铁丝一端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火柴从接近火焰的一头向远处依次  相似文献   

4.
勇于实证     
在我的课堂上曾经出现过关于实证的两个小插曲。案例一在上《传热比赛》一课时,我用支架把铜、铁、铝棒的一端同定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自然》第九册第十六课《热传导》中的实验1,教材的原设计是:“把火柴的一端用蜡或凡士林照图依次粘在铁丝下。在铁丝的一端用酒精灯加热。”在指导学生做这些实验时,我发现学生用蜡往铁丝上粘火柴总是粘不好。往往是费了好大的劲粘上一根,在粘第二根时,铁丝一动,第一根火柴又掉了下  相似文献   

6.
案例:在教学《热传导》(人教版第九册)一课中,教师在与学生研究热量传递过程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法,并把方法写在小黑板上(每组一块小黑板),有困难可以看书。于是学生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在小黑板上出现了一个个实验装置简图:学生是这样解释的:(1)用凡士林把火柴粘在铁丝上,再用酒精灯在一端加热,看火柴落下来的情况。(2)用凡士林把火柴粘在铁丝上,再用酒精灯在中间加热,看火柴落下来的情况。(3)不用火柴,用蜡放在铁丝下,再用酒精灯在一端加热,看蜡熔化的情况。教师对使用第三种方法的学生说:“老师今天没有准备蜡,课后自己做。”全班…  相似文献   

7.
【课题】数100以内的数。【教具与学具】幻灯机;火柴棒100根;大计数器;皮球(或红花,每组一个);小计数器(每人一个)。【教学步骤】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教学的顺序是:①教师取10根火柴棒于幻灯机上,一根一根地数,每数一根即带领学生在计数器个位上拨一颗算珠,数到10根就将火柴棒收拢成一堆。然后问:“这(指这堆火柴棒)是几个十?”“一个十有几个一?”问后,教师将收拢的火柴棒打散让学生观察,与此同时,教师板书:10个一是一十。②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口述:10个一(指着刚才打开的十根火柴棒)是一十(立即收拢火柴棒成一堆);一个十(指着收拢的这堆火柴棒)是十个一(又立即打散)。这样反复两次,然后带领学生边拨计数器边口  相似文献   

8.
1、“9998”是用25根火柴棒组成的,请你移动其中一根火柴的位置,使等式成立。  相似文献   

9.
教“数的认识”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数,掌握其意义及写法后,可以让学生用火柴棒拼出各种图案,加深认识。   比如,在教了“ 6的认识”后,教师让每个学生拿出 6根火柴棒,拼摆出图案,看谁拼的最美。学生兴致很高,创造性思维被激活,能拼出飞机、球拍等很多种图案 (见下图 )。   然后,教师让他们分别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可以在幻灯机上演示,简便易行 ),并启发学生说出拼的是什么,是怎样拼的。他们往往能说出:我拼的是 2架飞机,每架飞机用 3根火柴棒,一共是 6根;我拼的是球拍,球拍网用 4根火柴棒,把手用 2根火柴棒,加…  相似文献   

10.
“字母能表示什么”这一节的内容看起来简单,可是教起来却很有难度,很多同学一直到下课仍然不明白“字母表示数”到底是怎么回事,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没有突破。虽也有同行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与做法,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在这里我谈谈我的看法与做法,与大家一起探讨。教材一开始就是一个问题情境串:……按图中方式用火柴棒搭正方形:(1)搭1个正方形需要______根火柴棒?(2)搭2个正方形需要______根火柴棒,搭3个正方形需要______火柴棒?(3)搭1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4)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5)如果用x表示所搭正方形…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鉴赏》2008,(5):16-16
有“经营之神”称谓的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是台湾著名企业家,他说过“火柴棒”的哲理:一根火柴棒价值不到一毛钱,一栋房子价格数百万元……但是一根火柴棒却可以摧毁一栋房子。看似微不足道的潜在破坏力,一旦发作起来,其攻坚灭顶的力量无物能御。  相似文献   

12.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性实验:在1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黏上1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一端的火柴先掉下来。在实验操作中笔者发现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因为铁丝是圆的、较光滑,所以蜡油易滑落,火柴不易黏稳。  相似文献   

13.
在三年级“长方形周长”一课的深化练习中,我设计了如下两个操作活动(学具是火柴棒,一根火柴棒的长假设代表1厘米): 一、教师出示下面两个用火柴棒摆成的图形(用幻灯出示)。先让学生照图(1)的样子,在自己的课桌上摆好,然后教师问学生:你能否移动图(1)中的几根火柴,使它变成图(2)的形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  相似文献   

14.
“火柴棒”,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用数根火柴棒可摆成许多奇妙的数学图形,而且图形中还蕴含着好多数学道理呢?近年来许多以“火柴棒”为背景的数学题,倍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下面分类举例与同学们共赏.  相似文献   

15.
一、活动内容: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供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活动课选用。教、学具准备:教师准备12根大的模型火柴棒,便于在黑板上示范。学生准备12根火柴棒。组织形式:四个学生一组。二、活动目的:1.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理解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特征。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三、活动过程:1.启发。师: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生:学习过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师:今天我们用12根火柴棒来摆这些图形好吗?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17页练习二十七第7题:“小林拿一些火柴棒摆了9个正方形。如果用这些火柴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多少个?”大多数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本题时,只考虑一种情况,即用4根火柴棒摆一个正方形,用3根火柴棒摆一个三角形,由算式:4×9÷3求得可摆12个三角形。其实这仅是本题一个答案,若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本题答案不但不唯一,而且有无数个。  相似文献   

17.
钱淑文 《科学课》2008,(6):58-59
原实验操作让学生用蜡将火柴棒粘在铁棒上,每根火柴棒与加热点的距离各不相同(铁棒上粘4根火柴,分别为1~4号,1号离加热点最近,4号最远),观察火柴棒落地的先后顺序。设计的意图是离火焰近的1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辆拖拉机开过后留下的脚印,你能判断出它是朝哪个方向开去的吗?改错下面是用火柴棒列成1+2+3=4的算式。请你移动1根火柴棒,将算式改正。“铁牛”的脚印  相似文献   

19.
火柴史话     
火柴是目前各国应用得最普遍、最便宜的取火工具,它为人类取火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据史料介绍,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法国化学家钱斯尔发明的硫酸火柴。那根火柴又粗又长,棒的一端涂有氯酸钾、蔗糖和树胶,使用时将它与浓硫酸接触即可燃烧。这种方法比用火石火刀撞击要方便得多,当时人们称之为“盗火神”。可是这种火柴的价格太贵,而且浓硫酸有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在学生理解余数含义的基础上,可采用以下教学过程让他们深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一、活动探究,理解概念内涵1.摆一摆。(1)教师出示题目:如果用4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那么,用8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摆几个同样的正方形?怎样列式呢?(2)教师用课件出示“有余数的除法”学习单(一)(如图1),引导学生思考:像这样用9根、10根、11根、12根、13根小棒摆同样的正方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