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江  杨奇光 《对外大传播》2015,(2):70-72,75
<正>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互联网不但是一种不断改进新闻生产和流通机制的技术,更应是一种直接作用于内容和流通等层面的思维方式。目前,社交媒体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已是普遍性的事实,具有国际影响力并致力于国际传播的西方主流媒体大多"审时度势"地制定了完备的社交媒体战略,以克服国界与媒体准入政策等现实壁垒,实现有效的跨境传播。目前来看,将社交媒体应用于国际新闻传播主要有如下两种模式:一是传统媒体搜索筛选社交媒体(如  相似文献   

2.
随着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当前的舆论环境发生了很可观的变化,新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已越来越显著。针对这样的情况,主流电视媒体如中央电视台等应充分运用"全球、全民、全媒"①的重要战略,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将自身定位为我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主要平台,在推进新时期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讨会举办了"全球传播时代的国际传播战略转型"、"区域和城市形象传播"、"大数据时代的全球舆情新趋势"、"中国梦的国际传播"、"中国核心政治话语传播"、"中国媒体本土化战略"等四个专题分论坛和两个圆桌会议。(摄影徐讯)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国际受众大规模向社交网站、移动客户端等数字平台迁徙,新媒体已经成为国际传播的兵家必争之地。不同于传统媒体"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我国新媒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从战略层面考量,新媒体是我国国际传播的重要突破口之一。~((1))从实践来看,中国主流媒体和民营媒体机构纷纷利用国外新媒体平台和自有新闻客户端拓展国际市场,微信、微博等本土新媒体公司也跨出国门,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拥有数量可观的用户。  相似文献   

5.
2010年是中国实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家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中国主流媒体全面升级传播硬件,深度接轨国际活语,高度重视传播效果。因而,2010年的中国新闻对外报道就带有了浓重的国际传播自觉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全球社交媒体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外宣提供了打破固有传播秩序的难得机遇,充分认识社交媒体在国际传播战略中的重要功用,加强相关体系、业务和能力建设,正当其时。在西方的社交媒体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推特(Twitter)、脸谱(Facebook)和优兔(YouT ube)。研究者对比研究了国内外主流媒体在这三家社交网站上的传播情况,并结合国际一流媒体社交账号的运营经验,为国内媒体运用社交平台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国际传播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主流媒体的发展空间和传播优势受到严峻挑战,社交媒体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国际传播平台,对社交媒体的利用和掌控能力直接关系到国际传播能力和国家形象的塑造。从全球范围来看,近年来国际主流媒体纷纷在三大社交媒体平台开设账号,开展传播活动,抢占舆论阵地。在我国,《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国家级主流媒体也在三大社交媒体平台开设了账号,积极传播中国新闻。以新华社为例,  相似文献   

8.
构建中央-地方各级联动,多主体、立体式国际传播格局,是全面提升对外传播能力和实效的关键一环。考虑到基层媒体创新与地方国际传播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应从中央-地方国际传播主体格局的优化、地方主体的角色定位、地方传播系统的自我调适以及经验总结和路径构建等方面,全面审视地方国际传播实践的现状、趋势和路径,为国家整体外宣战略贡献地方媒体力量。  相似文献   

9.
<正>全球化时代,国家间复合依赖程度空前提升,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为现代国家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近年来,我国依托媒体融合战略,通过品牌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国际舆论场中形成中国意见,取得良好实效。研究如何利用海外社交平台做好国家重大事件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战略部署。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讲话中擘画了"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的方向和路径,强调用战略传播思维推动国际传播的转型升级,将对外传播从以往由宣传、外事、文化等部门和外宣媒体、涉外文化机构负责的事务性工作,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新高度。在当前国际舆论生态日益复杂化及新冠肺炎疫情和社交媒体技术崛起等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国际传播事业面临新挑战。然而,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国际传播的精准触达、精准覆盖和精准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的国际传播更加注重精准化传播。在我国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的背景下,如何从理论与实践上加强和改进精准传播能力,是应对新形势下国际传播一系列挑战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海外布点的"尝试"阶段,正朝着国际传播进行系统性的统筹配合、发挥1+1大于2作用的阶段迈进。借着媒体融合的东风,运用整合思维、进行立体化的国际传播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的节点。"十三五"规划的对外传播,也要运用国际传播立体化的战略思考,综合考虑传播议题的接近性、传播话语的"情感共振"、传播形式的创新运用,在主流媒体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家中央新闻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媒体对调研活动和会议讲话的报道反映出总书记研究和分析新闻舆论工作的思路,即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说明原则、指引方向,体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务实精神。从事国际传播业务和研究的人员,不仅能再次体会到总书记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一贯的高度重视,而且也能感受到他对内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对外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最新思考。"2·19"讲话对于改变中国在国际传播领域的不利地位,提升对外传播能力,以及中国未来国际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要将国际传播升级为国家战略传播,发挥旗舰媒体核心作用,提高旗舰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感召力,紧密结合新媒体时代背景中国国际传播的软实力诉求,创新性理解和把握新媒体精神,推动国际传播2.0,实现"民心相通、沟通世界"的全球传播愿景。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社交媒体空间的脱贫攻坚媒介话语中,官方媒体、商业媒体和自媒体构成了多维的话语主体矩阵。中国官方媒体占据主导地位,其利用历史语境互文、个人视角等叙事方式贴合了国际受众的特点,展现了脱贫攻坚战的成功图景。境外商业媒体与自媒体更加关注中国扶贫实践中的冲突与困难。社交媒体为中国本土经验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空间,我国媒体需要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策略性设置语境,在国际传播中展开实质对话。  相似文献   

14.
地方媒体如何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开展国际传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地方媒体在开展国际传播时往往存在平台有限、高端人才缺乏等不利因素。为切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柳州日报社创新理念、内容、形式和方法,努力构建央地媒体联动的国际传播格局,在海外社交媒体搭建海外传播平台,积极探索地方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与之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把控和掌握也愈加重要。长期以来,西方国家通过媒体操控国际舆论,利用技术优势和传播优势打压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传播活动,导致这些国家传播声量持续减小,一度处于西方国家媒体主导的国际传播霸权之中。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在文化"走出去"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媒体加快了进入非洲媒体市场的步伐,一方面旨在提升在非国家形象与话语影响力,另一方面着力进行自身在非传播的能力建设。实践中,本土化发展成为我国媒体进入非洲后的"必经之路",这也是应对非洲社会对我国媒体的片面解读,以及中非媒体市场环境差异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开放和共享颠覆性地改变了原有的舆论生态和传播环境,能否构建一个符合大国地位的新型国际传播体系已成为我国顺利进行各项国际传播工作的关键。媒体融合作为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削弱发达国家话语霸权的同时,也为我国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提升国际话语权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国的对外传播应不断聚焦、聚众、聚力,扩大"至"的范围,产出"质"的内容,挖掘"知"的深度。对外传播媒体应顺应趋势、踩准节奏,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互联网,从传播理念、原则、内容、方式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战略和战术的设计,驱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通过重塑结构、再造流程、聚合平台,实现向新型主流媒体的转型,努力探寻迈向智慧全媒体生态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正>以社交媒体、大数据、VR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全面、深入影响当下国际传播格局及未来走向。新形势下,以创新新媒体技术形态,变革国际传播理念,传播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终极使命的中国国际传播理论探索与实践不断开拓创新。纵观2017年,新媒体时代中国国际传播体系建构与全球传播格局,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国际传播理念更迭、战略选择,加强中国价值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外传播,中  相似文献   

19.
从ChatGPT到Sora的爆红,预示着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一次重大变革,机器可能代替人成为信息和内容的主导性生产者。国际传播面临真正的全新范式转变,将再次重构当今社交媒体主导的国际传播格局。经历了大众传播时代的国际传播1.0和网络传播、社交传播时代的国际传播2.0,以ChatGPT、Sora为代表的智能传播全面开启智能传播时代的国际传播3.0。国际传播3.0以AI技术平台为基础,通过数据、算法和算力等新要素,将改变整个国际传播的竞争格局和大国博弈态势。中美围绕AI的技术和传播竞争,决战的主战场在全球市场,而不仅仅在中国本国市场。要从智能传播的基本特性出发,制定前瞻性战略,谋求在智能传播技术演进进入到主流化阶段的窗口期,充分发挥中国企业优势,抢占位置;国家层面需要做好系统性布局,提前洞察这场变革的潜在影响,分析未来演进的可能路径,以更好制定前瞻的战略对策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伴随数字媒介技术发展和移动互联网普及,社交媒体成为全球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提供了全新机遇和可能。在技术可供性视角下,社交媒体在底层架构、算法机制和界面形态三个维度对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具有互动参与、情感实践、认同塑造等作用。在以“互动参与-情感实践-认同塑造”为核心环节的文化传播模型中,可供性的“多元可能性”特点和用户关系网络、技术感知等因素,对我国媒体利用社交媒体技术可供性开展文化传播的效果带来一定影响。在技术赋能下,要以优质内容为基础,以情感联系为纽带,制定和优化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