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教版高二选读教材《唐诗宋词选读》(2007年6月第3版。丁帆、杨九俊主编)里《寄李儋元锡》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韦应物在任滁州刺史次年春作此诗寄赠好友“李儋元锡”。教材和教参上把李儋、元锡作为作者的两位友人。我在教学此文时,学生对此有疑问,为之争论不休,教学进度一时难以推进。  相似文献   

2.
刘扬 《教学随笔》2010,(6):34-35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韦应物调任滁州刺史。此诗当作于德宗兴元元年(784)春。李儋(dan),字元锡,曾官殿中侍御史,是诗人的诗交好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故诗人以此诗作答。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选录了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一诗,书下注释在解释诗题时认为:“李儋、元锡,都是作者的友人。”而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唐诗鉴赏辞典》在鉴赏该诗时提出:“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选录了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一诗,书下注释在解释诗题时认为:"李儋、元锡,都是作者的友人。"而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唐诗鉴  相似文献   

5.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题目问题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韦应物这首七律极为传诵,从语气看,完全是对一人而非两人说的。大约有见于此,社科院文研所《唐诗选》注“李儋字元锡”(人民文学出版社本365页)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683页也说“李儋,字元锡”。但李儋和元锡是两人,李儋和韦应物是朋友,元锡字君贶和韦应物是亲戚,详见拙作《元锡生平考略》(淮阴师专《活页文史丛刊》291号)。上面两书的注文都是想当然的臆说,绝无根据。诗的语气全指一人,但题目却是两  相似文献   

6.
周本淳 《文教资料》2000,(1):110-117,,126,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韦应物这首题为《寄李儋元锡》的诗,是韦诗近体中的名篇,特别是“邑有流亡愧俸钱”的自我反省,和《郡斋雨中燕集》的“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表现出临民之官关心民瘼的情感,千年以来,为人们所乐道。这首七律,古今唐诗选本都加甄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的《唐诗选》对这首诗的题目下了这样的注解:本篇当作于唐德宗贞元初年,作者正在苏州做刺史时:“李儋”字元锡,曾官殿中侍御史(《新…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大凡清官廉吏,总是严于律己,常感政绩不显,负国负民。有愧于心,古往今来,他们留下许多自愧诗,今天读之,仍能从中受到启发,获得鉴溢。唐代韦应物,曾任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等职,为官清廉,关心民疾。在《寄李儋·无锡》中云:“身多疾  相似文献   

8.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是中唐著名诗人。他的突出成就表现在山水诗方面,《滁州西涧》就是其中的一篇。他的诗,闲静恬淡,含蓄简远,颇得陶渊明的赏识。明胡应麟曾说:“有以高闲、旷逸、清远、高妙为宗者,六朝则陶,唐则王、孟、储、韦、柳。”(《诗菽》)从上面这首《滁州西涧》诗,可见他的这一风格。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自尚书郎出任滁州刺史。大约在兴元元年(784)或贞元元年(785)春,他罢滁州刺史任,但仍留在滁州闲居西涧约半年,于德宗贞元元年(785)秋改任江州刺史。诗大约就写在此…  相似文献   

9.
王林玉 《语文知识》2006,(10):42-42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这首七言律诗是韦应物寄赠老朋友李儋的,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期盼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相似文献   

10.
唐贞元间韦应物曾出任苏州刺史,有韦苏州之称,著有《韦苏州集》。唐长庆间,李义(yi)曾任苏州刺史,白居易有《李苏州示男阿武诗自感成咏》诗。唐太和间,李绅任苏州刺史,白居易有《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苏州所寄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见示兼呈梦得》诗。  相似文献   

11.
“野渡无人舟自横”,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在唐诗,宋词中,分别写的是我省两处名胜古迹。其出处,一为中唐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诗曰:“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是诗人在兴元元年(公元784年)罢任滁州刺史  相似文献   

12.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一生经历相当复杂,15岁时就当过唐玄宗的侍卫,狂放不羁,后因遭人轻视便折带读书。举进士,历官滁州、江州、苏州刺史,后人称他“韦江州”或“韦苏州”。韦应物有意学陶渊明。写了许多山水田园诗,其诗语言简练,绝去雕  相似文献   

13.
用外语翻译唐诗,要做到“保存着它的丰姿”是极不易的。英译本《唐诗一百首》(100TANG POEMS)中,关于王翰《凉州词》一诗的翻译,就由于译没有弄清本诗的意蕴,因此译作既未体现出“唐人气魄”,还有损于唐代守边将士的形象;关于韦应物《滁州西涧》一诗的翻译,虽然译本忠实地传达了原作的意思,译笔也严谨、畅达,但唐代格律诗的音乐美却荡然无存。另外,《英译唐人绝句百首》一书,对上述两诗的翻译可谓语言生动、形象,也具备英诗特色,但对王翰《凉州词》一诗中意思的理解上也存在错误,而对韦应物《滁州西涧》一诗的翻译,在意旨和情调上都与原诗有了些出入。  相似文献   

14.
苏建兵 《现代语文》2013,(10):53-54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 这首山水名篇,是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期间所作是其久富盛名的代表作之一。尤其,"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对后世影响很大。欧阳修曾经借该句入词:"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萍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采桑子》)。  相似文献   

15.
古代滁州方志现仅存四种。四志所记唐滁州刺史仅20多名,且大多只记其人而未考其事。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考得滁州刺史46人,但限于体例,也只列某人为滁州刺史的证据而未详其事。本文搜罗有关资料,力图对唐代的滁州刺史有较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邵芳 《文教资料》2010,(26):10-11
中唐诗人韦应物一生创作颇丰,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他有着追求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但他一世为官.在这种出仕与入仕的两难中,我们透过《滁州西涧》这首诗的赏析可以看到原来韦应物是个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从经验功能的角度出发,对唐代诗人韦应物《滁州西涧》一诗及其两篇译文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功能语言学在古诗语篇分析和古诗翻译研究方面的应用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诗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意境优美,经常成为画家的素材。据武汉大学王兆鹏先生统计,《滁州西涧》在所有唐诗名篇中的综合排名在第19位,足见其魅力之大。  相似文献   

19.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写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七八一年)。诗人当时在滁州任剌史。西涧在州城之西,俗名上马河。诗中描绘西涧春雨中的景象,题意显豁,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20.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中唐诗人韦应物(737-792)这首《滁州西涧》非常有名,后二句尤为脍炙人口,宋人曾经略加改造,成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寇准《春日登楼怀归》)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