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音乐艺术活动中,声乐是最容易被人们接受理解的艺术表现形式。合唱作为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中学音乐课内与课外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音乐教育中,合唱教学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最有效的手段。童声合唱以其高雅、清纯的艺术魅力受到很多学生的喜爱。大多数中小学校都成立了合唱队,但从整体上看,合唱队演唱水平不高,不能体现合唱统一和谐的美感。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在合唱训练中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针对童声的特点进行训练,有的照搬成人训练方法,有的合唱队甚至用“大白声”随教师或歌曲的情绪高声喊唱。对变声期的初中学生,这些不科学的训练方法,会造成歌唱方式缺少色调变化和层次感,声音炽白、不柔和,使童声合唱缺乏协调性,破坏了童声合唱的美感,甚至对学生的嗓音发育也很不利。  相似文献   

2.
一个合唱队的声音是它演绎作品的基础.一个没有好声音的合唱队,绝对成不了一支优秀的合唱队. 如果我们在进行合唱训练时,对于正确的合唱声音的概念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那么就容易导致排练的效率很低、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目的性不明确、训练效果不明显等结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合唱音乐已在中学生音乐生活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合唱团队没有经过专业方面较为系统的训练。如何根据这些团队的特点去因材施教,进行指导和训练,是当前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一、正确认识和处理训练中“四要素”之间的关系合唱的训练是由指挥、合唱队、训练内容和训练手段四个要素构成的。其训练过程中存在着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四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同等的,指挥处于主导地位;合唱队是训练活动中的认识主体;训练…  相似文献   

4.
合唱是能够代表一个国家音乐发展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提高合唱水平需要进行长期科学的合唱训练,更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技巧的指导。本文基于多声部视唱理论研究,结合作者参与合唱训练的具体实践,从探讨多声部视唱的概念、训练目的、基本特点、主要种类等内容入手,分析了心理因素、律制因素、视唱教材等影响多声部视唱的因素,探讨了多声部视唱对于合唱训练的五方面重要作用和意义,并结合具体运用实际分析了在合唱训练中加强多声部视唱运用的五种具体训练方法,具有较强的合唱训练实践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排练合唱是许多小学的音乐教师常常会遇到的难题,而快速组建一支合唱队并能参加比赛,对音乐老师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挑战。教师应通过生动、有效的训练方法在较短的时间里提高合唱队员素质,从而具备较高的合唱能力。  相似文献   

6.
练声曲是合唱训练中声音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合唱队选择适合自己的练声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练声效果。本文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合唱队如何选择自己的练声曲、如何掌握这些练声曲以及目前合唱训练中练声曲的常见问题等几个方面加以陈述。  相似文献   

7.
笔者有幸连续参加了三届桂林市中小学合唱艺术节,在对目前中小学合唱的现状作一点粗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来指导合唱训练的实践,就提高中小学合唱水平,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议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一、精心选择演唱曲目合唱参赛曲目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曲目选择要适合合唱队现有实际演唱能力。通常要从多方面考虑:一是考虑合唱队的年龄结构特征,要考虑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艺术鉴赏能力;选择的曲目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要有针对性。二是考虑合唱队现有的艺术表现能力。合唱队声音的控制力如何,音色调节、力度变化、音域范围、音准…  相似文献   

8.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合唱队是小学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音乐教师开展活动的重要阵地。而指挥就是合唱队的支柱与灵魂,所以作为一个合唱指挥首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文学造诣及较高的艺术审美鉴赏力,方能使合唱队的训练实现科学性、思想性及艺术性内在与外在的完美协和统一。  相似文献   

9.
童声合唱在学校越来越受到重视 ,也深受学生的喜爱。音乐教师应在儿童心理感受、听觉、情感、合作意识及声音方面进行科学有效地训练 ,才能建设起一个成功的合唱队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87):55-56
合唱艺术具有神奇魔力,能让彼此不了解的人们快速融为一体,把对同一部声乐作品的感同身受,通过歌唱、和声来表达,隐藏在美妙旋律中的情感是融合剂。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合唱队几乎是每个学校都会设置的学生团队。高中阶段混声合唱训练有别于小学、初中阶段童声合唱,笔者就如何将混声合唱的理念和训练方法传递给学生,如何在普通高中有效开展混声合唱训练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