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陈埭是福建泉州回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有丁氏回族2万多人。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陈埭丁氏回族社区的宗教信仰也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伊斯兰教信仰演变为多种宗教信仰并存,呈现出一个带有地域特色的多元共存、和谐相容的宗教信仰格局。本文拟根据笔者的田野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对泉州陈埭丁氏回族的宗教信仰演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以晋江陈埭丁氏和惠安百崎郭氏这两个泉州回族的主要族群为例,探讨了明朝中后期泉州的回汉化融合问题,指出闽学长期的影响和渗透起了重要的作用,从而加深了我们对泉州化风格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福建陈埭回族的民族意识近年来越来越强,其回族文化因素在逐渐增加,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政府所实行的宽松的民族政策和宗教自由政策,另一方面原因是陈埭回族内心对其文化特质的守护。  相似文献   

4.
明代泉州陈江(今陈埭)人丁自申是个完全儒化的回族士大夫。本分析了导致丁自申儒化的重要因素,对丁自申儒化的具体表现进行了论述。丁自申是明朝后期陈江丁氏回民与汉民化融合过程中的一位关键性人物。  相似文献   

5.
回族作为以伊斯兰为民族文化根源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伊斯兰教的内化与对汉族文化涵化同时发生而联系又紧密的特点。回族服饰具有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二元一体的结构特点,在伊斯兰文化语境下又体现出宗教文化的象征性。伊斯兰教的内化和汉族文化涵化构成了回族服饰文化的核心和其演变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宋元时期与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在泉州遗留了许多见证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历史遗存。本文拟在对泉州回族社区"海丝"文化资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保护与开发泉州回族社区"海丝"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
涵化是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涵化理论主要研究移民思维、情感以及交流方式适应新文化的转型过程,近年来关于这一适应过程的描述和理解,出现了从单向线性到互动多维的转变和发展。翻译作为一项跨文化交际行为,直接见证了不同文化的相互接触、交流、融合乃至创新的过程。目前翻译研究将涵化等同于归化策略的观点,没有摆脱以单向线性的思维看待文化适应的陈旧模式。翻译研究者有必要吸收跨文化研究中新的洞见,推进对翻译中涵化现象的研究从方向到维度、从结果到过程、从现象描述到机理探讨的转变,从而对翻译中的文化接触与适应提供更为充分解释。  相似文献   

8.
文化涵化(Acculturation)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结果,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接触后互相采借、影响所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由地域性趋向整体性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时期。这时期胡、汉文化及其汇聚后的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不断撞击、融合,呈显出了双向涵化的壮丽、复杂的风貌。正是在这南北文化、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碰撞、涵化的汹涌激流中,中国文学形成了多元化的历史潮动,从而推动了文学及其观念的成热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今农村民族社区儿童上中学者显著增多。他们进入中学这一更富于文化多样性的场景,可能面临较复杂的心理适应问题。国内涵化视角的研究较为薄弱。西方跨文化心理学的涵化研究,关注文化接触中不同群体持续双向互动对个体适应的影响,其概念和方法值得有批判地借鉴。本文主要论述了农村民族学生涵化与心理适应研究的意义、设计的概念与理论框架以及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化涵化(Acculturation)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结果,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接触后互相采借、影响所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由地域性趋向整体性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时期。这时期胡、汉文化及其汇聚后的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不断撞击、融合,呈显出了双向涵化的壮丽、复杂的风貌。正是在这南北文化、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1.
宋元时期,泉州在海外贸易中居于重要地位,与海外众多国家有着商贸往来,居泉蕃商为数不少。这些蕃商不仅带来了海外奇珍,而且也带来了绚烂多彩的域外文明,丰富了泉州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为泉州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语言铺路,语言是构建成功交流的重要桥梁。泉州目前正努力地以古泉州(刺桐)史迹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为了让世界了解泉州,让泉州走向世界,就需要一批既懂语言基本技能的语言人才又懂泉州灿烂历史文化的文化人才。基于泉州海丝申遗,着力改变大学语言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新形势下多方互动的联合培养模式,共同培养具有跨文化语言应用能力的服务人才,为海丝申遗和“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泉州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其内外部环境的改变,企业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日益呈现,它不仅是泉州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工作重点,也是泉州民营企业实现新跨越的必然要求。然而泉州民营企业的文化创新中还存在着主体缺位、认识偏差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提高企业家素质,从各个方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泉州民营企业的文化创新,同时政府也应该发挥其服务作用,为企业文化创新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4.
研究汉语,得从研究活生生的方言入手。泉州方言作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同时承载着丰厚的闽南文化。林华东教授《泉州方言研究》就泉州方言作了深入的源流考察和理论阐释,在泉州方言语言、词汇、语法特点探索的基础上展开文化层面的系统分析,对语言的生存和流播以及泉州方言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作了富有见地的探索,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见解。该书的出版,对于发掘和弘扬泉州方言乃至闽南方言、实践闽南文化生态的保护等,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泉州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明历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伊斯兰教在泉州的传播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直接结果,印度教在泉州传播的历史命运与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盛衰过程相始终,摩尼教和基督教在泉州的传播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环境产物。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进一步加强了泉州国际大港的地位。当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趋于衰落,泉州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也就陷于低谷或走向衰落。但多元的宗教精神及信仰的某些形式依然长期影响着泉州社会,其所蕴涵的文化价值成为泉州人乃至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准则通常会使在海外逗留的人们经历"文化休克"。要克服这种现象,几乎人人都会不可避免地经历文化适应过程。文化适应指的是个人在态度、价值观、行为,特别是文化个性上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同各种相异文化的人经常不断交流而产生之结果。通过对23位中国学生在英国某高校攻读硕士学位经历的研究,证明了文化适应对学业成功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即成功完成国际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17.
在整个U-S合作的过程中,文化差异是合作的基础与动力,文化融合是合作的追求与归宿,文化对话、文化碰撞、文化适应和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既是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文化融合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泉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态势及文化创意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对泉州地方高校如何拓展办学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等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了泉州地方高校创意人才培养的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职院校应担负起地方文化的传承。在高职通识教育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的内容,是创新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拓展地方文化传承渠道的有效途径。泉州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积极融入闽南文化,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完善学生人格;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拓宽闽南文化的传承渠道;有助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闽南文化与泉州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对接,需着力开设校本通识教育课程、开发校本通识教育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活动,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