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如果去过曲阜,也许会记得这么一方“御碑”。这方碑上刻的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孔圣人”后代的戒谕。请看:“圣旨:‘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对曰:‘臣五十三岁也。’”接着,就转入了正题:“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托你勾当。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资历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乃何中?你老也常写书教训者,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呵不好?”这一段话好象老百姓叙谈家常,那用语,也象平常人一样称“你”道“我”,甚至还称对方“你老”,而没有张口“孤家”闭口“朕”,完全没有封建帝王常用的那些套话。但这简明通俗的语言里表达的意思,谁又能说不扼要呢!简短的几句话,朱元璋的“风格”就跃然于碑  相似文献   

2.
新近读了《安徽文学》上王若望同志的一篇文章,题曰:《“御用……”之类》。文中一则曰:社会主义新中国还有“御用文人”;再则曰:“最近又涌现出若干‘御用批评家’”;三则曰:“这些御用评论家也许以为自己是听党的话,是党性颇强的表现”。把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扣上“御用”的帽子,这种做法,我  相似文献   

3.
这不是吹牛     
我们搞新闻工作的人是靠实事求是吃饭的,当然不能靠“吹牛”过日子。但是社会上总有那么一部分人有这样的偏见,即使你的稿件内容完全真实,他也会说你是“吹”。所以如果你要问我最反对的是什么?我就会说:“我最反对的是先进人物的事迹见报后,有人嫉妒他!”我们的新闻报道是要扶正祛邪,宣传先进人物的动人事迹,如果说是“吹”的话,我就勇敢地宣布:“该‘吹’的我就要‘吹’!”请看下面三个例子。山阴县岱岳镇先进巷有个转业军人叫张占成,原是下喇叭乡  相似文献   

4.
到一个明友家里去玩。我说看伊拉克战争的电视直播,我最喜欢看的是那些不断在下面出现的字幕——最新消息。朋友立刻说“我也是”,并起身从桌子上拿出一摞白纸说:“你看,我这上面抄的都是那些最新消息,虽然都只三言两语,甚至只有一句话,但就是这些东西才叫人感到惊心动魄,并牢牢地把我‘钉’在电视机跟前。”是的,我的不少朋友,这些天都被这些“最新消息”紧紧地吸引着。“连我的一向不爱看新闻的妻子。这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实践中验证黄金法则的作用《圣经·马太福音》中说:“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儒教的经典文本《论语》也记载着:“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它所表达的推己及人、爱人如己的思想,就是在世界各主要宗教中都能找到的所谓“黄金法则”。虽然笔者并不是宗教信徒,但对一些表述在宗教经典文本中、却又并不仅仅只限于宗教信仰本身,而是放之于大众社会(或者说俗世世界)也不无益处的普世思想,还是认为值得借鉴的。如果遵照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去多角度地看…  相似文献   

6.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相似文献   

7.
有感于用典     
因工作上的方便,每天可看到十几家报纸,又喜欢看杂谈随笔之类的文章,对这类文章的用典就有了点感想。我认为,这类文章的用典,弊病颇多。这里不妨列举如下: 一曰:众篇一典。看一个时期数家的报纸,你就会发现:一些同类主题的文章,往往用的典也相同。强调发扬民主,“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成了“热门”典,你引我也引;强调法治,“曹操割发权代首”又交了时运,你用我也用;强调选拔人才,“祁黄羊举贤不避仇”就时髦起来,甲文谈到了,乙文又照谈不误……。  相似文献   

8.
它山路亦难     
接到江苏电视台的一个电话,说:“看了你的《乡间守渡人》,我们想把它拍成电视片,‘大写真’栏目里用,不知你同意否?”我说:“行,你们什么时侯拍,来找我,我带路。”打电话的人,名叫曹云豹。《乡间守渡人》是一篇只有1000多字的人物通讯,  相似文献   

9.
“领导上班开会,群众下班看会。”对这句话,我初听不解其意。后细细琢磨,才明白这是群众对领导机关开会过多、新闻机关报道会议过多的一种辛辣的批评。事也凑巧,年前,碰到一位给领导同志当秘书的朋友,寒暄时,我问道:“近来忙吗?”答曰:“忙啊,每天少不了要给首长写一、两篇讲话稿。”朋友反问:“你如何?”我说:“彼此彼此,你忙着写  相似文献   

10.
问:“我寄出去稿子,眼巴巴等着见报,想不到退回来了,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你看如何对待?”答:“谁写了稿子也是盼着能见报,这种心情是正常的。初学写稿时,偶尔也可能见报一两篇,但大部分还是进了编辑部的‘大麻袋’,这是常有的事。我在60年代当通讯员时,记得在两年内投寄给《山西日报》编辑部的稿件就有108篇,结果只被采用了90个字。你看,我收到的退稿有多少!就是现在,写稿也不是百发百中,被编辑‘枪毙’了的仍然有。退稿多当然不是好事,但我们应重视从退稿中学习,要把教训变为经验。”问:“听人说失败是块磨刀石,你能不能谈谈这方面的具体体会?”  相似文献   

11.
弃隐公三年:“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 岂曰能贤?”竹添光鸿曰:“‘弃德’与下‘先君之令德’相照。让国是德举也,不让即弃德矣,非两层。”杨伯峻曰:“穆公之意,盖以让国是德,宣公以国让于己,己亦让位于人,是光昭先君之德举。己不让,则是废弃此德举。”  相似文献   

12.
春风里孕育夏热中萌芽碑卜、,.J乙、、‘J御、‘J乙、.‘了幻、,口‘石即、‘产们、日Z引、dIU、曰产引、日了到、日产引丫d尸引、d声妇丫J产tI丫dZ钊、j式丫d班卜军.了引、曰夕卜、口Z“V曰J自V山ZU山J内、山Z引军J户引丫djn 卜,.竺公一5吐产.飞J.、人才】吸;,_你抚摸着负重人的肩那你敲动着公关小姐的舞步你攀附着耕耘汉的犁把啊梦中人有你逗起的笑琦旅行者的皮包里有你的喊话餐厅里人们把你咀嚼回味你又是兴奋的酒和清凉的茶户为片闪耀的雷电把希冀和热情向是那样的急迫大地播撒是那样的执着你在田野飞转催着绿色凝重二二-金黄你…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邻居家上小学五年级的玲玲拿着作业本来找我:“叔叔,老师让我们自选词组造句,你看看我造的这些句子对不对?”我接过作业本,见其中有个句子是:“趋之若鹜——清晨,运动场上很热闹,参加锻炼的人趋之若鹜。”我笑着说:“这个句子造得不好,参加锻炼是好事,怎么能用“趋之若鹜”呢?”“可是,我是仿照报纸上的话造的句,难道报纸上也会用错吗?”她似乎不服气,又回家拿来一张报纸,指给我看上面的一句话:“我区人才交流会上,教育成了‘热门’,人们趋之若鹜。”我苦笑着说:“是的,报纸上这儿是用错了。”我又向她讲了“趋之若鹜”的含义和词性。玲玲听了,又嘟起小嘴说:“原来是这样,老师还说课外看报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文水平哩!”  相似文献   

14.
[原文]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贿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子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可以忘忧。’吾子一食之闲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是以三叹。”  相似文献   

15.
如何办好地市报?答案有很多,内容也各不相同。我的答案是:“就看总编辑的了!”道理很简单,因为,总编辑是报纸的总指挥、总导演、总决策人。在重大问题上你有“决策权”,在人员调配上你有“指挥权”,在发什么、不发什么上你有“定稿权”,一句话,在“报纸如何办”这个问题上,你有“拍板权”。你的“角色”,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叙事文九篇     
黔敖施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礼记檀弓·八十二字) 齐国闹饥荒,黔敖在路旁施食,见一饿汉蒙着头,靸拉着鞋,茫然地走来,忙备好饭,端起水,叫他道:“哎!来吃!”“我就是不吃‘哎’来的饭,才走到这一步的。”饿汉横了黔敖一眼,这样说。黔敖劝他,他仍不吃,终于饿死了。曾子听说后,叹了一口气道:“何必呢,‘哎’你不吃,劝你也就该吃了。”则天改字天授中,则天好改新字,又多忌讳。有幽州人寻如意上封云:国字中或,或乱  相似文献   

17.
晓波同志:几次来信都收到厂。你转业后到市报做了编辑,大家都很高兴。你思想上有些苦闷,我看主要是对编辑工作的严格要求,一时还不适应造成的。你选稿不当,上级对你批评;修改稿件不慎,作者责难;校对不细,出了“洋相”,被在全社公开“点名”。这些对你是有些难堪。但从长远讲,这_批评对你是有好处的随着实践经验的丰富,你会认识到,这是对你J爱护_你说,这样的‘叫。事”就如此严厉批评,有点想人通,我看恐怕问题就出在你的这种认识上。其实,你说的小事,作为编辑决非小事、你可能还记得,报社的同志有句“行话”,就是“编…  相似文献   

18.
西山一带自明朝中叶便传闻有安葬建文帝朱允炆的所谓“天下大师墓”一说,如《长安客话》中曾引用了明代学者王在晋的观点:“建文墓在西山。闻嘉靖十五年九月,圣驾尝幸此。”又如,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记载:“(景泰陵)又北二里,一丘一碑,碑曰天下大师之墓。仁和郎瑛曰:建文君墓也。通纪称建文自滇还京,迎入南内,号曰老佛,卒葬西山。”再如,杨士聪在《玉堂荟记》中写道:“建文帝葬处,距景帝陵不远,石碑题曰:‘天下大法师之墓’。”其后诸多北京志书中也沿袭此说,似乎是言之凿凿、铸成铁案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9.
我们旅通讯员写稿有一怕:怕政治部主任张子俭审稿。他那“打破破罐纹(问)到底”式的“问”,常把你“问”到难堪的境地。“名列前茅”是第几?有一次,我采访了一次军体比赛,稿子写成后,送给主任审阅。张主任细细看过稿件,指着其中一句话问我:“‘其余4人也名列前茅’,这4个人都是第几名?”我解释说:“这次400米障碍和5公里越野比赛,他们6个人中有2人夺得第一名,2人夺得第3名,其余2人…”我看了看张主任那审视的目光,补充说,“全旅近百人参赛,‘其余2人’也都在20名之前”。张主任又问:“在前20名中,他们排第几?”我只好…  相似文献   

20.
刊林漫步     
郭梅尼谈人物通讯的采写怎样使人物通讯更有可读性呢? 郭梅尼说:“人物通讯写作要讲究细节、意境、语言、人物性格刻画等等,都对,但这仅仅是可读性的一方面,也就是仅仅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可读性应包括‘写什么’和‘怎么写’,并且首先是‘写什么’,仅仅看成‘怎么写’是不够全面的。如果你写的内容读者不关心,文采再好也没人看。如果你抓住了时代的‘兴奋点’,时代就会对你的报道产生强烈的反响,就有了可读性。我采写人物,首先考虑这个人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我感到,无论作为一个记者,还是通讯员,都要有一双时代的慧眼,心中要有一杆时代的秤。要把你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