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21年6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之声特别专栏"《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播报了"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先生"择一事、终一生"守护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先进事迹。樊锦诗先生,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后结缘恒居敦煌,只为守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敦煌石窟。在她奔走呼吁和努力下,发起编撰颁布实施了《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2.
2021年9月2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承办的"敦煌论坛:'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敦煌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2021年度理事会会议"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论坛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将敦煌研究院建成敦煌学研究高地的目标,共同探讨"一带一路"视野下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对敦煌舞在高校的发展困境及对策进行剖析。研究表明:"健康中国"背景下敦煌舞在学校发展的困境主要有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学校课程设置单一、网络化时代不同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冲击等。"健康中国"背景下学校体育逐渐发生着变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的融合是必然的、也是困难的。探讨敦煌舞在高校的发展困境并给出相应的策略,旨在敦煌舞在高校能够更好地发展,找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发展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120周年,敦煌研究院与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于2020年11月6—10日在敦煌举办了"2020敦煌论坛:纪念藏经洞发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员代表大会".会议从敦煌藏经洞及其出土文物研究、丝绸之路宗教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丝绸之路艺术与考古研究、中外探险家在中国西北地区活动史事钩沉、流失海外敦煌藏经洞文物数字化回归模式研究等方面展开学术研讨,回顾和总结120年来敦煌学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交流总结经验,共商未来敦煌学发展的方向.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学会领导.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文化的代表敦煌文化是甘肃独有的文化资源,在开发利用这一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形成了"意象化的敦煌"、"文学化的敦煌"、"纸上的敦煌"三种衍生形态。它们使文化资源变成现实文化产品并参与了现实文化的建构,构建了多元的敦煌文化形态。这是一次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多元实践,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这是"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先生的自传,以樊锦诗口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顾春芳教授记录整理的方式完成。作为江南闺秀和北大才子,樊锦诗本可以有更为轻松闲适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9月初的一个周末,笔者饶有兴趣地旁听了"北京大学中国企业家历史文化高级研修班"的第一课,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楼宇烈教授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番深刻评论,使笔者产生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般的感觉!他评论道,现时的国人中真正懂得中国历史文化的不是很多,一些自以为懂得的可能对相当一部分内容把握得很不准确.  相似文献   

8.
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文献中出现了大量"太子"称号,所指既有于阗太子,也有曹氏太子。敦煌文书关于"太子"的记载中,部分有明确的"于阗太子"称号;部分我们根据文书中的人名、于阗"天子窟"、于阗使者、于阗僧人等信息,可以推断相关"太子"称号为于阗太子。受到于阗"太子"称号影响,归义军政权也称节度使的儿子为"太子"。敦煌文书中,曹元忠应该有三个儿子被称为"太子",曹延禄至少有两个儿子被称为"太子"。  相似文献   

9.
正敦煌地处东西文化交流的孔道,是历史上各民族交往的舞台,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纽带。毋庸置疑,要让人们只能选择参观一处丝绸之路的文化遗址,那必然是敦煌。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永久落户敦煌,将给敦煌乃至丝绸之路沿线省区和国家带来千载难逢的文明对话、文化交流、文脉串联和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机遇。而"学术敦煌"的定位,是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保持永久魅力的重要基石。1.敦煌莫高窟艺术展示了世界文明交汇点的  相似文献   

10.
2021年9月24—25日,“敦煌论坛:‘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敦煌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2021年度理事会会议”在敦煌举办。会议从佛教艺术与考古研究、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物研究、宗教文化研究、少数民族研究和敦煌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等方面展开学术探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总结学术经验,引发和带动学者对敦煌学研究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高启安  赵红 《家教指南》2005,2(2):68-73
敦煌文献中出现的"玉女泉"和"都河玉女娘子"之"玉女",实则为一女神形象."玉女"最早为传说中的"青女",亦即"天神青腰玉女",司霜雪.敦煌玉女神之形象不仅与此传说有关,而且融合了华山玉女的事迹,还与早期昆仑神话有一定的联系,与敦煌文献中另一女神"张女郎神"是不同的两个形象.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丝绸之路与敦煌文化丛书"之一,敦煌研究院编《敦煌文化探微》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于2014年10月出版。全书分为八章:第一章、敦煌文化概述,第二章、宗教文化,第三章、社会生活,第四章、文学,第五章、艺术,第六章、科学技术,第七章、多元文化的敦煌,第八章、敦煌的启示。该书以敦煌石窟及藏经洞文献为中心,从宗教、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方面论述了古代敦煌丰富多样的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8月23日,正值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举办前夕,借"用敦煌文化讲述丝路故事,与世界对话"的盛世良机,以纪念"敦煌领航者"段文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为先导,由敦煌研究院主办、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合办、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资助的"2017敦煌论坛:传承与创新——纪念段文杰先生诞辰100周年敦煌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莫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舞蹈学的视角,尝试分析敦煌壁画舞蹈"S"形肢体符号、运动形态及形成动因,进而探讨"S"形舞蹈的空间制约性及敦煌壁画舞蹈语言的衍化与融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纪念藏经洞发现120周年,从季羡林先生20年前"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嘱咐出发,就新时期敦煌学研究进一步做好文献编目、数字化工程、中外相关信息交流、档案收集整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同时举例说明应当注重敦煌研究院、敦煌吐鲁番学会的学术研究史,注重敦煌学研究中的"旧材料,新问题"和"新材料,新视野".  相似文献   

16.
"敦煌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兰州大学、台湾南华大学和美国密西根大学共同举办的"敦煌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7月在兰州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学者100人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学术论文41篇.本文从佛教历史、佛教文献、石窟考古与艺术、语言文学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由美国罗杰伟先生创办的“唐研究基金会”资助、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主编的《唐研究》第五卷 ,1 999年 1 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卷刊载了中外唐代研究专家学者的论文计 2 1篇、书评 1 6篇 ,其中直接涉及敦煌研究的 ,有荣新江、徐俊《新见俄藏敦煌唐诗写本三种考证及校录》(论文 )与《杨际平、郭峰、张和平〈五—十世纪敦煌的家庭与家族关系〉》(书评 ) ,其余有关唐代历史、文化研究的论文和书评亦对敦煌研究有极大的参考、借鉴价值。另外 ,在“新书目”栏中列出近年研究唐代历史文化的中、日、西文新著 2 1 5种 ,一批敦煌研究的新著如…  相似文献   

18.
秉承着传承、交融、创新的发展理念,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促进敦煌文化的现代复兴、推动多元文化深度融合、搭建东西方学术和文化交流平台、积极投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敦煌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一带一路"、中华文化复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等多重战略机遇和平台上高位求进、跨越发展,特别是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正式获批并永久落户敦煌,极大提升了敦煌的发展位势,为敦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积蓄了强大能量。这次研讨会必将为推动敦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繁荣复兴而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郝招 《家教指南》2004,(1):97-98
敦煌壁画中的"相扑"画面"和敦煌文献中的"相扑"一词所展示的意义,是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用来欣赏和娱乐的乐舞表演形式,它与现代日本流行的相扑运动在性质意义等方面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作家的现代敦煌文学叙事起自1970年代,产生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作品。新世纪前后,甘肃作家冯玉雷的敦煌系列长篇小说以人类性的宏阔视角对敦煌这个巨大的文化意象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解读与阐释,他对敦煌文化精神的探寻及其在叙事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实现了现代敦煌文学叙事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