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学生们往往觉得议论文难写,其实,议论文不外乎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是写好议论文的基础,只有在充分摆事实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讲道理”,而现在“摆事实”(即举例论证)则是不少学生都有些力不从心的地方。在高考时,如何在有限的卷面和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文字用好事例,达到充分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的目的,这确实是大有讲究的,下面就谈几点用例的要求和方法。一、真实可靠选择的论据要真实。论据可以分为许多要素,例如事实论据可分为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原因、结果、数量等要素,选择的时候要做到确凿可靠,才会使论证具有无可辩…  相似文献   

2.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读了一篇(部)作品,往往最难忘记的是作品中那些个性鲜明、形象鲜活的人物。我们在写人时,只有抓住人物特征,才能让人物“活”在我们面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人物的个性特征,指的是一个人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方面的特征。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爱好,因人而异,千差万别,表现在言谈举止上,也各不相同,更不用说在外貌、服饰上的区别了。成功塑造个性鲜活的人物的关键,不在于文字表现的技巧如何,而要在捕捉人物的个性上下功夫,这就需要我们有发现的眼睛。在中学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众多的人物,如:  相似文献   

4.
钱静珠 《考试周刊》2014,(6):127-127
本文以《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材为例,分析了当前高中历史人物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正视并重视教材,改变教学方法,深入了解每个历史人物,让历史人物"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5.
浩然的农业合作化小说《艳阳天》在政治文化视野的观照下,将特定时代乡村民间世界的乡村人物设置为正、反、中三种人物类型,隶属不同谱系。在塑造正面人物时存在后来"文革文学"创作中"三突出"的创作倾向;在塑造反面人物时则有丑化、漫画化的趋势;在塑造属于中间派别的落后人物时因创作者的乡村民间生活经验而使其显出鲜活真实、丰富复杂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谭仕梅 《考试周刊》2014,(37):58-58
小学生初学作文,往往对人物语言描写感到困难,不够生动形象,表现不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本文结合课例,阐述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抓住活动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描写,写出鲜活的人物言,展示人物的个性特点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7.
我们来听讲: 当一个个人物形体外貌、言谈举止鲜活各异,如花絮般在我们面前飘过时,我们该如何将此定格,化作永恒的美的瞬间呢?画家可以用画笔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也可以用手中的笔去写,把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8.
《当代学生》2011,(Z4):54
"历史与人物"这个主题,旨在揭示历史人物在他们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的作用或贡献。我们熟悉他们,了解他们,不只是熟悉和了解历史是如何演变的,人类是如何进步的,以史为鉴,同时也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重温历史事件,汲取鲜活的养料,帮助我们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时代的发展,又使得我们所面临的一  相似文献   

9.
在长期的《基础写作》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凡写以“人”为主的作文,大都没能把人物写好、写活,所写人物多显苍白无力,缺少鲜活之感。一般情况下,学生凡是写到人物时,只对人物抽象概括地写,具体描写少,这样写出的人物十有八九没有立体感,不鲜活。如何让塑造或写的人物鲜活?大道理很多,但操作却不易。简而言之,只要作者对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神态、心理进行准确、贴切的描写,就能让所写的人物“立”起来,“活”起来,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卢艳 《成才之路》2010,(21):50-50
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大都知道"摆事实,讲道理",但对于如何"摆事实",即如何举事例论证,却应对无术。举事例包括选例、叙例。选例就是选择能证明论点的新鲜而又典型的事例;叙例就是简练、概括地叙述事例。以能反映主要内容、性质或特色。笔者在此主要谈谈作文中如何做到正确叙例。  相似文献   

11.
张磊 《华章》2013,(17)
如何让报道的人物鲜活生动,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典型人物的选取,在选取人物时要体现先进性、时代性和贴近个性四个性。  相似文献   

12.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任何历史人物都生活在一定的时代之中,不管其思想主张如何,不论其行为表现怎样,归根到底都是时代的产物。我们在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把历史人物放在他们生活的历史时代和具体环境之中,看他们在当时所起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市民的客厅     
读《市民的客厅》,可以感觉到逐渐向我们靠近的欧洲建筑文化的投影。眼前俨然有一座大客厅,正古老而优雅、温馨而浪漫地向我们拉开了帷幕。早在古希腊时代,广场已成为人们开展公共活动的场所;如今,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欧洲广场文化还是那么丰富、那么鲜活地存在着。在作者的笔下,欧洲广场中的每一阵风,每一缕声音,每一道屐痕,无一不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只要你细细观赏,你便会从中触摸到与之相连的时代和人物以及每一颗鲜活而真实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正>写人记叙文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占较大比重,尤以小学高段最多,其中名人故事类课文更是这些文章的重中之重。纵观这些课文,大部分以记叙为主,通过具体事例和特定环境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把主人公身上优良的精神品质揭示出来。教学这类文章时,到底如何"认识"人物,是我们教学的重点。经过笔者多次的教学实践,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着力,才能让这些尘封于特定时代的人物形象真正鲜活起来,才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5.
呼吁书     
当今时代的一大社会弊端是,中华民族之人文性已如缺乏雪山之水的内陆河,日渐消失在物质与科技的沙海之中。我们生活在一个整齐划一、批量生产的现代社会,一个科学技术至上的时代,一个工程师的时代。高度仿真却又冰冷空洞的高科技制品,早已代替了鲜活、温软的血肉之躯,无形的无所不至的网络,早已代替了有形的有切肤之感的生命。偶在的个体生命下场,复制的赝品赫然于舞台的中央。鲜活的个体生命正在离去,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是语言大师,其笔下的人物个个生动鲜明,栩栩如生,读着文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祥林嫂、杨二嫂、闰土、藤野先生、孔乙己、阿Q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因作者描写生动而令人过目难忘。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现以这些人物的描写为例,赏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人物的个性特征,指的是一个人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方面的特征。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爱好,因人而异,千差万别,表现在言谈举止上,也各不相同,更不用说在外貌、服饰上的区别了。成功塑造个性鲜活的人物的关键,不在于文字表现的技巧如何,而要在捕捉人物的个性上下功夫,这就需要我们有发现的眼睛。在中学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众多的人物,如:《故乡》中的“闰土”,《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和“胡屠户”,《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祝福》中的“祥林嫂”等,这些人物之所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这些作品…  相似文献   

18.
细节描写是我们解读人物的钥匙,学生在习作中如何抓住细节进行描写,以使人物更加鲜活,对此本文例举多篇文章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9.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即将面临升学考试,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科学有效地进行复习,使自己的阅读水平快速提高呢?下面就来谈一谈,如何阅读分析议论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一般议论文,能指出议论的观点、材料和常见的论证方法(如摆事实、讲道理、既摆事实又讲道理),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分析关键性词句、理解议论性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重点从这几方面入手去阅读分析议论文。  相似文献   

20.
在高考作文中,写记叙文的人一般不多。因此。如果我们能把记叙文写好,那我们的高考作文一定会出类拔萃。而写人物的记叙文,其动作细节描写,尤其能让人物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