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了解运-10的发展过程看中国大飞机的发展前景 中国大飞机在2007年3月终于作为国家重大技术发展项目确立了下来,大型民机的发展也开始随着中国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走上了快车道。大型飞机是展现一个国家航空技术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能够自行研制和生产大型飞机的国家就可以被称为航空技术强国。中国航空工业从建立伊始就通过引进苏联的航空技术来发展自己的航空产品,  相似文献   

2.
1979年5月2日和5月3日,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和埃及空军在开罗签订了两个合同,中国向埃及出口歼6飞机44架、歼教6飞机6架、涡喷6发动机220台、涡喷8发动机28台,还包括备件供应和发动机的修理,总成交额为1.67亿美元。这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一次向国外卖飞机,是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一个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3.
航空百年之际,我再一次到中国航空博物馆,在运-5飞机前久久伫立,深深的怀念新中国航空工业的缔造者—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是周总理精心筹划、直接领导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创建工作,从一开始就为航空工业指明了发展道路,制定了建设方针。是周总理关心和支持我国的航空事业,为中国  相似文献   

4.
沈飞,即沈阳飞机工业公司(沈阳飞机厂),自1951年6月创立。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30年张学良将军令东北军修建的北陵机场和创办的东北航空工厂,后来日本人办的“满洲航空株式会社”和国民党政府办的“空军修理站”。在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过程中,沈飞作为苏联援建的156项之一,迅速崛起,于1956年生产国产喷气式歼击机,以后继续发展壮大,研制生产出数千架歼击机,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歼击机的摇篮。  相似文献   

5.
马凤山是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师,曾任轰6飞机主管设计师和大型客机运10总设计师。他1929年5月8日生于江苏无锡,1949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1952年毕业后奔赴东北投身航空工业建设,先后参加松花江1号小旅客机、和平401号短程喷气客机的设计及和平402号涡桨客机的方案设计。1959年5月,赴苏联考察图-16飞机静力试验、强度规范和工厂设计科工作,并写出3篇技术报告。回国后参加轰6飞机试制,做出了卓越贡献。今年是马凤山逝世15周年。本刊特发表马凤山生前友好、同事、飞机设计师郑作棣先生的文章,以追念马凤山先生对航空工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美国虽然最先发明了飞机,但军方一开始并未觉察到飞机用于军事的巨大潜力,以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只有23架军用飞机,居世界第十位。美国航空的飞速发展是在二次大战期间及战后,仅1944年一年美国就生产了95272架飞机,整个大战期间(1940年8月~1945年8月),美国航空工业为美军及盟军提供了30万架飞机。但仅此而已,在航空技术的很多领域,  相似文献   

7.
凌翔 《航空档案》2004,(3):13-16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空军接管了国民党留在大陆上的所有飞机,发动机制造厂.装配厂、配件厂,修理厂,工具设备厂等各类航空工厂32个,当时,新中国没有专管航空工业的部门,这些航空工厂全部归空军工程部建制领导。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一生追求真理,坚持革命,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探索他曾数次远涉重洋,考察亚、欧、美诸国,寻求救国之路他积极号召和组织爱国侨胞学习航空技术,创办飞行学校,大力培养航空人才,鼓励设厂制造飞机,极力推动建立航空工业,孕育中国新型国防建设计划,为中国空军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开端本文试从人才培养、航空工业建设、新型国防计划建设等角度阐述孙中山的“航空救国”思想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新中国成立之初,整个中国的工业基础还很薄弱,特别是航空工业正处于起步创建阶段,所用材料也多半是由前苏联进口。为建成独立自主的完整航空工业,国家领导人首先从生产国产航空材料入手,并挑选了一批企业开始试制生产航空材料。建于解放前的沈阳第三橡胶厂便肩负了生产飞机轮胎的重任。始建于解放前的沈阳第三橡胶厂由于战火破坏,厂房破损严重,设备陈旧,生产条件相对落后。许多外国人认为,在当时整个中国工业还较为落后的情况下,"中国想要制造飞机轮胎"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沈阳橡胶三厂的工人们硬  相似文献   

10.
<正>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飞集团公司)正式创建于1951年。在成立的60多年中,沈飞集团公司共研制多种型号、数千架歼击机,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的一个又一个第一:先后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飞机;第一架喷气教练机——歼教1飞机;第一架超音速歼击机——歼6飞机;第一枚地对空导弹——红旗一号导弹……沈飞集团公司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  相似文献   

11.
梁赞勋 《航空档案》2011,(12):70-71
1951年5月,新中国航空工业诞生后的第二个月,按照何长工、段子俊同志同年1月在莫斯科谈判时的提议达成的协议,前苏联派出一列修理列车——活动的飞机发动机修理厂来我国,帮助建立急需加速发展的航空修理工业.  相似文献   

12.
《航空档案》2009,(9):92-9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CCTV7)联合撮稍的大型系列纪录片《航空档案——中国航空工业大揭秘》5月16日在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军事科技》栏目正式播出,该片播出时同长述一年。《航空档案》摄制组走访了沈飞、成飞,西飞、哈飞.洪都.昌河等中国所有最重要的飞机主机厂,黎明、西航、成发,株洲等发动机基地以及众多航空科研院所,拍摄采集了大量的独家权威现场画面,采访了众多的历史亨件隶历者.资深院士.中青年专家,为广大的观众口述真实的航空产业历史。但即使是以该系列纪录片50集以上的规模,也未能将新中国的飞机一网打尽,更无能力详述浩瀚的百年航空史。因此,我们不揣浅陋,以《回眸百年》为名,将纪录片所不能容纳的一些思考,呈献于读者之前。毕竟,航空百年,值得记住的并非只有飞机。  相似文献   

13.
辛文 《航空档案》2005,(3):35-38
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创立,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1951年4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颁发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决定成立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置于军委领导之下,以聂荣臻,李富春、刘亚楼、何长工、段子俊、马文为委员,聂荣臻为主任,李富春为副主任。在重工业部设立航空工业管理局,统一负责飞机的一切修理工作,由段子俊任局长。同时要求各部门应尽大力予以援助,并及时进行监督指导。这一天,重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在沈阳市民生街63号开始办公。  相似文献   

14.
1954年7月3日,是中国航空工业史上值得大笔书写的一天。这一天,新中国第一架自己制造的飞机在南昌飞机厂首次升空,从而改写了我国不能自制飞机的历史。下午5时15分,当飞行员段祥禄、刁家平驾驶的初教5飞机腾空而起,呼啸掠过大地时,在场的目击者无不欢欣鼓舞,情不自禁地鼓掌欢呼,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为此感到扬眉吐气和无比自豪。  相似文献   

15.
邢雷 《中国档案》2006,(6):68-68
5月10日,航空兰台档案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发布会在北京胜利饭店召开,来自中国一航、航空二集团、航空工业档案馆和全国航空两个集团下属各单位档案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共180多人,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相似文献   

16.
本期刊登的屠基达院士撰写的“北国风光里五个南方5大学生”一文,说的是1951年一中国航空工业创立的年代,5位大学应届毕业生奔赴北国冰城哈尔滨,投身中国航空工业六大厂之一—哈尔滨飞机厂(今为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创业的故事,真人真事,娓娓道来,平实中饱含激情。  相似文献   

17.
航空快讯     
《航空档案》2007,(6):6-9
中国航空民用飞机生产进入新阶段;歼10战机发动机年内将国产化 外销可不受外来限制;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并顺利投入运行;新支线飞机对提升我国航空工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阎良强度试验基地开建将担负试验新式战机任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辛文 《航空档案》2011,(9):44-59
中国航空研究院是在航空工业创立10年后组建的.中央军委于1960年1 2日27日决定组建航空、舰艇和军事无线电电子学三个研究院,决定把当时航空工业部门、空军和高校的科研设计力量集中起来,组建航空研究院(六院),纳入军队编制.据此,航空工业局向六院交出696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385人,设备4493台件.  相似文献   

19.
<正>云南是我国航空工业起步较早的省份,1922年就开办了云南航空学校,并设有航空队。抗战时期,云南航空业得到迅猛发展。中央航校迁至云南,中央飞机制造厂迁至今德宏州瑞丽市弄岛镇的雷允,一座拥有3000余名职工的现代飞机制造厂诞生在云南边陲。从1938年至1945年,云南共建有55个机场,昆明的巫家坝机场,更是  相似文献   

20.
《航空档案》2010,(5):42-53
熊焰遗作《关于地方办航空二三事》一文成稿于1984年1月16日。 熊焰中国航空工业前辈1919年出生于安徽芜湖。1937年毕业于南昌航空机械学校甲级班航空发动机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