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二物理电场这章的教学中,常碰到这样的两个问题:一个不带电的导体B附近放一正电荷A,结果在导体B的两端将出现正负等量的感应电荷,近端为负电荷,远端为正电荷(如图1(a)所示)。如果在导体B附近放一负电荷A,则在导体B的两端也将出现正负等量的感应电荷,近端为正电荷,远端为负电荷(如图2(a)所示)。当把导体接地后,两种情形下导体远端的感应电荷都将消失。对于这两个问题,大部分参考书上是这样解释的:前一个情形下,这是由于从大地来的负电荷与导体A远端的正电荷中和的结果(如图1(b)所示);后一种情形下,这是由于导体A远端的负感应电荷沿接…  相似文献   

2.
一、霍尔效应 1.什么是霍尔效应 如图1所示,厚度为h、宽为d的导体板放在垂直于它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当电流通过导体板时,在导体板的上侧面A和下侧面A’之间会产生电势差,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实验表明,当磁场不太强时,电势差U与电流I和磁感应强度B成正比,与板的宽度d成反比,即。  相似文献   

3.
无限长载流导体板的磁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空中,一条无穷长直导体薄片宽为2a。载有电流1,1沿片长的方向流动,并且电流均匀分布在导体的横截面上,如图所示,这里我们选取横坐标(X轴)沿着导体板的横截面方向并且与导体板重合,纵坐标(Y轴)垂直于导体板且垂足O为导体板的中点。  相似文献   

4.
在高二物理电场这章的教学中,常碰到这样的两个问题:一个不带电的导体B附近放一正电荷A,结果在导体B的两端将出现正负等量的感应电荷,近端为负电荷,远端为正电荷(如图1(a)所示)。如果在导体B附近放一负电荷A,则在导体B的两端也将出现正负等量的感应电荷,近端为正电荷,远端为负电荷(如图2(a)所示)。当把导体接地后,两种情形下导体远端的感应电荷都将消失。对于这两个问题,大部分参考书上是这样解释的:前一个情形下,这是由于从大地来的负电荷与导体A远端的正电荷中和的结果(如图1(b)所示);后一种情形下,这是由于导体A远端的负感应电荷沿接地导线流入大地的结果(如图2(b)所示)。  相似文献   

5.
戈夕/一选择题 v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E一二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E与F成正比 g B.由u一丝可知,电场弓一:两点间的电势差u与q成反比 q C.由U、I,一Ed可知.匀强电场中的任意两点A、B间的距离越大,则 两点间的电势差也一定越大 D.公式。,一冥,电容器的电容C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u无关 L2 2.如图1所示,A、B都是装在绝缘柄上的导体,A带正电后靠近B, 发生静电感应.若取地球电势为零,则(). A.导体B上任意一点电势都为零月O(迈〕 B.导体B上任意一点电势都为正图1 C.导体B上任意一点电势都为负 D.导体B上右边电势为正,左边…  相似文献   

6.
例1:A、B两金属导体分别置于二绝缘支架上。若A带正电,当导体B由于静电感应而达到稳定时。将导体B的左端表面接地,然后将地线切断,并移开A,问此时导体B是否带电?带什么电?试说明理由。上当途径:因导体A带正电荷,故导体B由于静电感应而左端带负电荷,右端带正电荷。当导体B的左端接地时,将有部分负电荷流入地。所以,当切断地线,移开导体A后,导体B因已有一部分负电荷流入地而带上正电荷。上当原因:导体中电荷移动的先决条件是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上述分析忽视了这一点,被导体B由于静电感应而带上左负右正的电荷这一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导致上  相似文献   

7.
电流的规律     
(一)热点解读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电流的产生必须有两个条件:导体和在导体两端加上电压。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而加上电压就能使自由电荷作定向的移动。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而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例如,电视机的显像管中的电子枪发出的电子射向荧光屏形成电流,此时电流方向是从荧光屏流向电子枪。电流的计算公式是I=Qt。此公式的物理意义是:1秒内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量叫做电流。电流的单位有A、m A、uA等,1A=1C/s。电流的效应有: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  相似文献   

8.
[题目]如图1所示,厚度为 h,宽度为d的导体板放在垂直于它的磁感强度为B的均匀磁场中,当电流通过导体板时,在导体板上侧面A和下测面A’之间会产生电势差,这种现象称为霍耳效应,当磁场不太强时,电势差U,电流I和B的关系为:式中比例系数k称为霍耳系数. 霍耳效应可解释如下:外部磁场的洛仑兹力使运动的电子聚集在导体板的一侧.在导体板的另一侧会出现多余正电荷横向电场,横向电场对电子施加与洛仑兹力相反的静电力.当静电力与洛仑兹力达到平衡时,导体板上下两侧之间形成稳定的电势差,设电流是自由电子的定向流动形成…  相似文献   

9.
一.填空1.理想气体作绝热自由膨胀时温度__。(填增高、不变或降低)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是__。3.在真空中有A、B两平行导体板,两板的长度和宽度均为a和b,两板相隔距离为d,分别带电荷+q和-q,且d<相似文献   

10.
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学指导—初三上分册》(99— 5 )第 6 8页有这样一道题目 :关于导体、绝缘体的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A、凡是金属都是导体 ,凡是非金属都是绝缘体B、导体和绝缘体都是材料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不论什么条件 ,都不会发生相互转化C、空气是绝缘体 ,但潮湿的空气是导体D、因为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所以绝缘体不是重要的电工材料该书给出的参考答案是 (C)。据笔者了解 ,此题最早出现在辽宁教育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学习指导与测试》一书 ,书中该题的选项 (C)表达为“空气是绝缘…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磁场对电流作用演示器的装置有两种结构模式 :一种是悬挂式 ,研究对象——通电直导体 A B被细导线悬挂在磁场中 ;另一种是滚动式 ,通电直导体 AB搁置在两根水平的平行导轨上。然而 ,这两种模式仪器的演示效果都有不足之处。在第一种模式仪器中 ,由于用一般学生电源 (或干电池 )能产生的电流较小 (2~ 3A) ,导体 AB受到的磁场力力矩和其自身的重力力矩相差不大 ,故导体 AB偏移的距离只有 1~2 cm ,运动现象不明显 ,可见度很小。在第二种模式仪器中 ,由于电流较小 ,磁场力使导体 A B滚动的力矩就较小 ,而且导体AB和导轨不易做得严…  相似文献   

12.
统编教材《物理》初中第二册(试用本)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在我们学习的电磁感应现象里,机械能转化成电能。”(见课本168页,加重点是原来就有的。)在这一节教材中,介绍的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和磁铁间有相对运动时,导体因切割磁力线而产生感生电流的现象。在“电磁感应”这一章后面的“内容提要”中又写道:“在导体切割磁力线的  相似文献   

13.
<正> 感应起电是使物体带电的最基本方法之一,通常是这样讲授感应起电现象的:取两个带绝缘支柱的对称圆柱型导体B_1B_2,它们都不带电,将它们靠在一起放在点电荷A的电场中,会发现B_1,B_2上都带了电,如图-a所示,在A不拿开的情况下,将B_1B_2分开,这时我们将发现:原来不带电的B_1B_2分别带了等量异号的电荷,(如图-b所示)这就是感应起电现象,这样讲解感应起电,图文并茂,既直观又形象,既简单又易懂,但笔者认为,上述给出的图像有不妥之处首先是图-a,B_1B_2上的感应电荷分布是错误的,它不符合文献[5]给出的命题I:导体上正负感受电荷的分布区域一定以施感电场与导体相切的两个切点为分界点,由此命题I,可画出B_1B_2上感应电荷的正确分布如图二所示.  相似文献   

14.
易错点一:忽视定律成立的条件例1关于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正确说法是().A.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C.导体中的电阻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D.导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错解:选A、B.解析:造成错解的原因在于忽视了欧姆定律成立的条件:(1)在电阻  相似文献   

15.
王敏 《物理教师》2007,28(2):32-33
1问题的提出在有些参考资料中有这样一道或与此相似的问题:如图1所示,电动机牵引一根原来静止的长为L=1m,质量m=0.1kg的导体棒MN,其电阻为R=1Ω.导体棒架在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1T的匀强磁场中竖直放置的框架上,当导体棒上升h=3.8m时,获得稳定的速度,导体产生的热量Q=2J.电动机牵  相似文献   

16.
对于欧姆定律,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该定律中的各个物理量是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上、同一时刻的对应值。在实际电路中,往往有几个导体,即使是同一导体,  相似文献   

17.
1 运用动力学规律求解处理单一导体杆滑动过程中速度最大(达稳定状态 )问题 ,一般可运用动力学规律求解 ,其思路是 :导体杆受力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导体杆受安培力→导体杆合外力变化→导体杆加速度变化→导体杆速度变化→感应电流变化 .这样循环变化 ,最后导体合外力为零 ,即达到稳定状态 ,此时导体杆的速度最大 .因此对导体杆的受力分析、建立动力学方程和得出稳定状态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例 1 如右图所示 ,有 2根和水平方向成α角的光滑平行的金属轨道 ,上端接有可变电阻R ,下端足够长 ,空间有垂直于轨道平面的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为…  相似文献   

18.
欧姆定律是通过实验总结得到的规律,其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数学表达式为I=RU.应用欧姆定律时,尤其是电路中有多个导体存在的情况下,要弄清定律指的是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间的关系,不可乱用公式求解.例1关于欧姆定律公式I=RU及推导公式R=U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它的电流越小B.导体的电阻大小和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C.当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D.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无关解析欧姆定律公式I=RU包含两…  相似文献   

19.
感应带电的方法(见高中物理下册P40上)是:把不带电的支在绝缘座上的导 A 体移近带电体 B,用手指接触一下 A后,移开手指,握住绝缘座移开导体 A,这时导体 A 就带电了.大家都知道,用感应带电的方法使导体 A 带的电荷是与原带电体 B 上的电荷性质相反的电荷。可是我们在实验中曾发现过反常现象,一次在做感应带电的实验  相似文献   

20.
解答物理问题离不开数学,但物理问题不等于数学问题,然而在物理教学中有一种值得重视的倾向,就是习惯于将物理问题纯数学化,追求数学上的推导、求证,以为这样才严谨。实际上这样做往往模糊了物理问题的本质,不能充分发挥物理教育应有的功能,下面举例来进一步说明。 [例1]几个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小。 这个问题在初中的物理课本中是这样说明的:“这是因为导体并联起来就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这样的解释,物理意义已十分明确了,然而不少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