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闻知识》2005,(1):63-63
知联招聘网近日的一项统计表明,在未来的8年内,各类编辑职务将呈现需求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26%,比其他各类职位的平均增长量还要高。而编辑的收入差距也逐渐拉大,一般助理编辑收入在二三万元,而中高级编辑收入则为五万至十二万元。  相似文献   

2.
魏红欣 《青年记者》2006,(23):62-63
“每月都将裁员减薪” 发行量下降、广告收入滑坡:报纸预算不断减少、上千编辑记下岗;报社管理层频繁更换、不少报纸被母公司卖来卖去……这些成了时下美国报业不景气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
作为纸质媒体的记,他的劳动成果往往见诸报刊的版面。那么,记的作品如何在版面上更快更多地脱胎而出.并被处理得突出醒目?这固然与版面编辑的水平和工作密不可分,但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记自身的素质和努力,以及由此而生产出来的新闻产品是否是版面所需要的“俏货”与“精品”。这样.研究和驾驭版面就不仅是编辑的事儿.也是记提高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成熟的记都应该牢固  相似文献   

4.
魏莉 《新闻三昧》2005,(5):41-42
时下的新闻媒体多实行采编分开体制,即按照工作性质的不同在新闻业务上将记与编辑分开运作。无可否认,这种相当长一段时期在国内外新闻传媒通行的做法基本符合新闻工作运作机制的内在规律,因而在实践中站得住脚,显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但是,也带来了一些令媒体“头疼”的问题,其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处理好记与版面、记与编辑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人们经常把家庭比喻成社会的细胞,每一个家庭的稳定和兴旺决定着社会的安宁和繁荣。在一个媒体,一个个业务部门就像一个个家庭细胞,决定着一个媒体的命运,决定着一张报纸、一个电台、电视台的兴衰。现在,我们注重媒体的管理,注重新闻的质量,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部门的内部建设。对于记编辑,一个部门是他们共同的家,对于媒体,一个部门是它必不可少的成员。如何搞好部门建设,让编辑记有一个好的发展平台?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有偿新闻”也叫“软广告”,是指某些企业单位或经营个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想方设法在一些媒体中上镜头、占版面、出声音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为自己做广告,而给予记或编辑以物质利益的行为。《中国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准则》严格禁止记搞“有偿新闻”,  相似文献   

7.
张翔 《视听纵横》2005,(2):112-113
数字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但是媒体的记编辑对数字的引用持谨慎态度。他们怕一条新闻中堆积太多数字,难以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记编辑常常把新闻中的数字简化。对于一些不得不用的关键数字又尽可能地进行形象化处理,像形容一个表示长度的大数字,通常用可以绕地球几圈等方法来表达。而且许多新闻记编辑常常特意绕过数字做新闻。  相似文献   

8.
王威 《新闻前哨》2005,(5):63-65
伴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也愈来愈丰富多彩。从报道方式到版面形式,从记的采访思路到编辑的组合要求,从业务机构的设置到媒体形象的包装,等等,可以说创新是新闻报道质量不断提高,新闻事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9.
笔从记到编辑,从编辑到记,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体会到:记也要树立正确的版面意识。  相似文献   

10.
李成殿 《青年记者》2007,(3):137-138
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新闻媒体实现质量管理和调控的一大途径。当前,大多数媒体对编辑记和通讯员都有自己的考核办法,可谓花样百出。综观各媒体的考核办法,虽花样繁多,但也大同小异,即都很重视量的考核,有的媒体更是纯粹地以量的多寡论英雄,以至于新闻考核这一术语完全变成了新闻发稿数量考核的简称,对新闻质量的考核竞被排除在考核机制之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国外媒体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新闻绩效考核制度相对模糊,很多国外媒体人士对十我国新闻绩效考核的做法甚是惊奇。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一些媒体就采用了这一制度,或相近似的制度和方法。了解媒体如何评价记和编辑的工作、评价结果与薪酬有怎样的联系等问题,有助于我国媒体对照现存制度,反观自身存在的问题,改善内部管理制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当前,各家媒体对编辑记都有自己的考核办法。笔就考核问题以字面形式向一些媒体做了调查,数家媒体给了回复,方法各不相同。根据各媒体的考核要点,国内媒体的考核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让我们来看看各类型的长短。  相似文献   

13.
增强章可读性是个老话题,各家媒体都在不断做着努力。但是,随手拿起报刊一翻,还是觉得很多章枯燥无味。究其原因,编辑当然难脱其责,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重要的原因还在字记。如果说是因为记对新闻事业“心不在焉”,自然帽子太大;如果说写作功底差让读味同嚼蜡,这也牵强附会,其主要原因是记缺乏深入采访、缺乏新闻敏感、缺乏写作技巧,没有调动起周身的“新闻细胞”,让自己成为撬动章可读性的“杠杆”。对此,笔谈点浅陋认识。  相似文献   

14.
新闻性专栏作为媒体的“眼睛”和“窗口”,是媒体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媒体费尽心思开设新闻性专栏,记编辑挖空心思采编新闻性专栏稿件,紧贴时代脉搏,透析热点焦点问题,见别人所未见。识别人所未识,弘扬正气,针砭时弊。令人欣喜的是,近几年,担负特殊职能的军队媒体,纷纷开设新闻性专栏,成为军队媒体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5.
硬性定量型一些媒体硬性规定编辑记者每月或每周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才算考核及格,如某周刊要求主笔、记者每月须发稿几篇。《南风窗》也按工作量考核,超出者计稿费,不足者扣罚。优点:目标明确,易于操作,数量面前人人平等。缺点:一刀切,缺乏对编辑记者个性特长的考量,助长采  相似文献   

16.
网络编辑学的建立及学科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如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从业者主要是由这些媒体的“编辑”构成的一样,随着互联网这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诞生了一种新兴的职业——“网络编辑”。在发达国家,网络编辑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职业,在就业和收入的排行榜上一直处于前列。  相似文献   

17.
80%的人不满足收入现状 在一般人眼里,编辑是种不错的职业。收入在社会上虽然不属最高薪金之列,但是也算是中上水准,而且比较稳定。 但是这只是大众的表面印象。出版业内的编辑人员到底怎么看待自己的收入?在调查了北京的几家出版社的十余位编辑后,我们发现,除个别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人外,多数人不满足于自己目前的收入状况。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18.
杨国强 《视听纵横》2007,(2):120-120
中国的基层媒体——县一级的媒体,往往是财政拨款微乎其微,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广告。因此,媒体的从业者也往往把广告主视为自己的"衣食父母"。在这样一种单一的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下,媒体为了争取客户,特别是对大客户不得不作出让步,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经营原则和编辑方针。  相似文献   

19.
《咬嚼字》杂志社给今年的春晚“咬”出了28处字错误,不少读称赞他们“咬”得好,希望他们以后“每月咬”、“日日咬”。这是《咬嚼字》杂志社主编郝铭鉴近日对媒体记说的。  相似文献   

20.
李培林 《新闻知识》2005,(10):27-29
新闻传播业进入读图时代,其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图片传播已经不再只是摄影记,而是包括总编和编辑、记在内的全体新闻传播从业,我们姑且命名为“大传播”意识,所谓“大传播”意识,就是一家媒体内部的总编与编辑、记,以及各个部门之间通力协作,共同顺应读图时代的要求,搞好图片传播的意识。“大传播”与各类具体的图片传播工作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大传播由具体的图片传播工作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