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改革已深入到高考内容的改革 ,这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考内容改革的三条原则是 :( 1)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 2 )命题范围遵循中学教学大纲 ,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 ;( 3)试题设计增加应用性和能力性题目 .为了贯彻上述原则 ,高考命题将从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 ,转变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 ,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 ,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数学命题的改革趋势是 :1.加大了对能力特别是对学科综合能力考查的力度 .近三年来数学高考命题已经体现能力立意的思想 ,命题时注意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试题 ,力求在代数、…  相似文献   

2.
以数学学科能力发展的3×3要素模型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2017—2019年高考数学北京卷试题对数学学科能力的考查情况,研究在各个能力层级上的试题分布。针对新高考数学不分文理科命题提出:1)关注对学生数学学科能力及素养层面的考查和区分;2)探索考查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有效方式;3)创新试题考查形式,研究开放性试题的命题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能力立意,在知识的交汇点命题,突出对考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概率应用题是高考的一大亮点,一方面它拓宽了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查范围;另一方面,它是重要的知识网络交汇点。能很好地实现学科内及学科外知识的交织与渗透,出现一些情境新颖、内涵充实、颇有深度的好试题,认真分析概率综合试题,能增强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明确试题的特点,对高三数学复习大有益处,本文主要分析概率问题的几个交汇点。.  相似文献   

4.
<正>以能力立意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是高考命题的新特点和大方向.概率这部分内容,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与概率交汇的数学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闪亮登场",频频出现在高考和各级各类的模拟试题之中.这类以概率为背景的数学问题,与函数、方程、数列、不等式、线性规划、几何等知识内容交叉渗透,自然地交汇在一起,使数学问题的情景新颖别致,可考查学生在新情景中采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近几年高考题和有关省市高考模拟试题分类解析概率与相关知识的"交汇性",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和不断深入,高考数学命题已从理论和实践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考以考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整体性、综合性、探究性和应用性.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设计命题是高考命题的一贯原则,新课标也特别强调各知识分支的有机结合、交互渗透.由于导数、向  相似文献   

6.
情境是高考数学命题的三大要素(立意、情境、设问)之一,是实现高考数学评价的重要载体.以2023年4套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甲乙卷均以理科为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真实情境的内涵,建构情境分析维度,基于此对高考数学试题进行分析,总结情境设置的特点:情境设计注重学科特点与学生认知相结合;情境设置助力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情境设计和问题交互指向考查高阶思维能力.基于情境视角下的试题分析,得出相关教学启示与建议:高中数学教学中,需要关注教师素养提升,促进情境任务设计系统化;需要关注情境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学科特点与学生认知的统整;需要借助情境设计,促进学生惰性知识的激活.基于对高考试题的分析和教学启示,以期为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是高考试题改革的重点之一,近几年数学高考试题紧扣<数学考试说明>,强调了基础与能力并重,知识与能力并举,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命题,综合程度高,突出考查了考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考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全面突出重点,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强化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2008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对函数y=Asin(ωx+φ)+k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作了考查,既突出了这一知识的重要地位,又结合了函数的重要性质,体现了常考常新的命题思路.  相似文献   

9.
概率是新课标的一个亮点,在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以几何为背景的概率问题.这类问题情景新颖,综合性强,往往作为高考选择填空题的压轴题.它不仅考查了相关的基础知识,而且还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能力的考查.正好体现了新高考能力立意及在知识网络交结点处设计命题的精神,一些建立在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背景之上的概率问题也越来越体现出生命力.本文拟例析这类题型的解法.  相似文献   

10.
解答题在数学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最大,题量6个,分值占全卷的50%左右,是数学高考的重头戏.随着新课程的推广以及高考命题改革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数学解答题命题的三大特征:①突出基础,即每道解答题的前一小题一般都比较基本;②分散难点,即每道解答题的后一小题都有一定的难度(综合性强,经常在知识交汇点处命题)或者比较新颖(题型新颖、思路新颖),并且难度逐渐增大;③在基础中考能力,在综合中考能力,在应用中考能力,在新型题中考能力,这“四考能力”围绕的中心就是考查数学思想方法,它也充分体现在解答题的考查之中.  相似文献   

11.
毛仕理 《中学数学杂志》2011,(2):64-65,F0004
数学高考命题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重视知识的交互、渗透,突出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旨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几何是一门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学科,集数形于一身,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对数学文化的考查做了"展现数学的人文价值"的要求.数学文化试题成为高考数学真题试卷中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试题以考查高中数学主干知识和基本方法为依托,着力考查了考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对2020年高考数学文化试题进行特征统计和评析,并由此谈一下高考命题改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创新型试题是考查学生创新意识最好的题型之一,它对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类比猜想能力、数学探究能力等有良好的作用.高考数学创新型试题是指从测量考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着手突出能力考查的新颖问题.这里的新颖主要指命题的立意新、试题的背景新、问题的情境新、设问的方式新等.立意是试题的考查目的.高考命题一般以立意为中心,以能力立意命题,就是首先确定试题在能力方面的考查目的,  相似文献   

14.
“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是近几年高考试题命题的重点。今年高考数学全国(Ⅱ)融入了新教学大纲的教育理念,汲取了新课程中的新思想、新方法,强调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并重,在知识的“交汇点”上命题,突出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今年高考数学全国(Ⅱ)的热点是函数、数列、向量、不等式等知识的交汇。笔者以2006年高考数学全国(Ⅱ)为例对这些热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高考提出了"命题要把以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这一转变遵循了高考改革的"考查目标以考查能力与素质为主,考查内容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考查试题增加能力型与应用型试题"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目标.那么,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如何界定?数学高考命题以哪些能力进行立意?这一转变对中学数学教学有何启示呢?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能力立意是数学高考的命题理念.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高考数学命题把考查学生的能力作为主攻方向,在考查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方面,推出了很多新颖的试题.其中在教材已有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某种新的定义(或作某种推广)为背景的题型——不妨称之为“新定义型”问题的试题屡有出现.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这类题型的特点和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全国高考数学陕西卷理科第21题(12分,难度系数0.30)是一道平面解析几何综合题,题目本身不仅突出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学科思想(如数形结合、运动变化、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等),而且与向量、函数、导数的应用等知识进行了交叉(在知识交汇处命题),是全卷中综合性最强、运算量最大的一道试题.本文从探讨解题思路入手,揭示试题的知识背景与考查功能.首先给出题目.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强调“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课标版《考试大纲》指出“高考命题应从学科整体意义的高度去考虑问题,强调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体现综合性,以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这一要求,一方面更加强调了对主干知识以及知识和知识之间相互交汇与综合的考查,另一方面昭示了“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是课标课程背景下必将仍然坚持的高考命题视角.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9.
高考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全面且突出重点,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强化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函数y=Asin(xω φ) 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作了考查,既突出了这一知识的重要地位,又结合了函数的重要性质,体现了常考常新的命题思路.  相似文献   

20.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试卷中化学试题突出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重点考查了考生理解、分析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试题呈现形式更加灵活和新颖,试题难度适当,体现了新课标卷求新求变的命题特点,突出了试题的选拔性功能。12011年新课标全国试卷化学试题知识点分析结合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试卷化学部分,我们对考试内容分布、试题的特点以及思维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