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与德     
傅聪可谓名人,其父傅雷亦是名人,有一回我访问傅聪,得知他的父母在"文革"中愤然弃世之后,骨灰被一位从不相识的姑娘冒称"傅雷干女儿"领去保存.这位"干女儿"为此蒙尘十年,直至"文革"结束后才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傅聪从英国来到上海,欲重谢她,她却连傅聪都不见,说道:"何必说谢!何足道谢!"  相似文献   

2.
徐永丽是青田石雕工艺美术大师.她很忙,几次约她采访都未成功.此番趁她来杭参加省人大会议之便,笔者在她下榻的宾馆作了采访.三句不离本行,徐永丽一开口便谈起石雕:"民间艺术家总是孜孜不倦地苦苦探索,追寻着破茧化蝶之路.正像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样,从理论上提出命题和假设可能并不难,但在求证中往往需付出几代科学人的心智和汗水.……  相似文献   

3.
恋爱、婚姻,是人生的必修课.无论男女,一生如能完美实现文明、合法又幸福的婚恋,这对于家庭与社会,特别是对子女的教育培养,是一种极端重要又无法代替的责任.从古以来,任何社会、种族的婚恋观,都取决于它的经济水平和文化意识.相对于中小学生婚恋、性爱教育至今步履艰难、有苦难言的中国而言,美国的"婚恋、性爱教育从娃娃抓起"就显得科学而务实,颇有新意.……  相似文献   

4.
潘杰 《文化交流》2009,(9):58-62
她是一位舞蹈艺术家,又是赫赫有名的中华文化传播者。现居住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州长给她颁发奖状,居民纷纷把子女邀去请她传授中国舞蹈。今年73岁的沈蓓成了一颗暮年出奇迹的舞蹈教育明星,照亮了别人,也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5.
霍然 《职业圈》2004,(11):31
家住吉林的齐立女士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当初一个偶然的经历使自己选中了泥巴动手店,更想不到上手惨败后又奇迹般地起死回生--"店中店"模式让她在两年时间内摆脱了贫困,跨入了令人羡慕的小康队列.如今,她已经开办了3家泥巴动手店,每月的收入都超过万元.  相似文献   

6.
一位网友在我的博客留言说:"半小时前我很希望能管理一下自己的总经理,她给人的感觉实在是太盛气凌人了,对我们副经理也是那样,别人讲话还没讲完她就走了,给人的感觉是不尊重别人.是做经理都有这种气质呢?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望解答.谢谢!"  相似文献   

7.
走进秋水伊人色彩工作室,迎面的是色彩顾问林娴,只见她身着一件暖驼色低领针织衫,脖子上一围细细的沙青色小丝巾,下身穿一条茄紫色九分裤.天!她居然敢这么配色,可看起来又很协调、很养眼.林娴说她自己是秋季型人,秋季色系中的任何一种颜色都能相互配搭,又绝不会"格色",只要配搭得当,就会十分漂亮.  相似文献   

8.
她是一家省级电视台娱乐节目的主持人。每天,她都会收到一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向她表白爱慕的"情书"。但是,她却极少打开。同事们当然清楚,依照她现在的条件来做选择,除非是一位事业和形象都非常优秀的男士,才能够与其相称。有一次,她随节目摄制组一起赴广西拍摄一档生活趣  相似文献   

9.
正朱芝花说:"苦难经历是我成长的财富,海岛百姓用爱心融化了我心中的冰雪,将我这可怜的异乡孤女一路呵护至今。现在我和丈夫衣食无忧,子女都有稳定的工作,饮水思源,我心怀感恩去做慈善,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10.
早年的样板戏《红灯记》中,李铁梅有句著名的台词:"仇恨入心要发芽……"现在越想越觉得可怕。曾经有个女子,10年前被拐卖到某个小山庄。她从来没有试图逃走,只是少言寡语。生下一儿一女,日子仿佛过得挺安生。她对丈夫公婆都不错,乃至让村里的人都忘了她的不幸  相似文献   

11.
又忙了一天     
早上6点,女朋友的姨妈要回北京,我送她去火车站.她说我这辆新"别克"车很气派.  相似文献   

12.
金永玲很忙,笔者几次去采访她都扑空了,第三次才好不容易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逮"住了她。金永玲在忙什么呢?作为新当选的第十一届浙江省政协常委,她都在为发展文化产业而忙。她向省政协提交的提案是《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浙江文化产业的建议》;她谈得最多的也是建设文化强省、保护民营剧团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她还在为金永玲艺术团今年排练的一些剧目和深入城乡和校园演出活动制订计划。金永玲这几天还忙病了,头痛、发高烧,但她吃了几片感冒药后,又  相似文献   

13.
《职业圈》2005,(6):45
现在照看孩子的大部分工作都可以外包出去了."烦人的宝宝"这项服务已经在芝加哥、丹佛、布鲁克林和加州奥克兰等地兴起.这指的是为那些腾不出时间照看子女的父母提供相应服务的行业.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在体育馆和比萨店为孩子们安排生日聚会,现在已经发展到从教一个刚学走路的孩子如何上卫生间,到说服一个青春期的女孩接受一套不过分花哨的舞会礼服等无所不包的新兴行业了.  相似文献   

14.
李志刚  宁海燕 《职业圈》2005,(10):24-25
她在"送花中"邂逅商机 1997年,17岁的小霞随表姐到武汉打工. 一天,表姐带她去逛汉正街,一家花店的招聘信息吸引了她的视线:"诚招插花小姐,包吃包住,300元/月."小霞走进了那家花店.  相似文献   

15.
"文革"前一年,一个农村少女,暗恋上了县剧团的一名男演员.一次看他演出,在他卸妆后偷走了他的戏靴.这当然引起了非议,也使他大为恼火.她父亲问她为什么要那样做?她说爱上他了,今后非他不嫁,而她那时才16岁.  相似文献   

16.
在众多民营企业中,父辈与子女之间普遍存在激烈的思想文化冲突:父辈觉得孩子不懂事,子女觉得父辈太霸道;父辈觉得子女太激进,子女觉得父辈太老套;父辈对子女不放心,子女则觉得自己得不到肯定……这种冲突大多发生在家族企业中,只是有的沟通的好,少些冲突,有些沟通的差,冲突就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王丽2003年从山东理工大学历史系毕业,由于所学的专业属于冷门,毕业后求职时她四处碰壁,无奈之下,她只好考虑自己创业.她非常喜欢读书,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她想在母校附近的商业街上开一家书店,这样既可以成为一条谋生之路,又可以满足自己看书的爱好.于是,在家人的帮助下,她的"睿智屋"书店顺利开张了.  相似文献   

18.
济慈一生孤寂困苦,疾病长随,其人却飘逸旷达,澄明无滞,写于1819年5月的《夜莺颂》是他人生气质的完美体现。引吭高啼的夜莺引领濒死者进入永恒之境,在梦与醒的分离聚合中,济慈实现了对美与真的抚触。一方面,在"物""我"关系的动态变化中,济慈以超越五感的"第六感官"观照万物,融情入色,此乃物之生;另一方面,在相生相克的意象张力之中,济慈以想象力的巡礼消解其尖锐,实现了和谐、圆融的张力之美,此谓诗之深。  相似文献   

19.
她是兰心蕙质的女孩子.很多男孩子喜欢她,围绕在她的身边.她不说拒绝,也不说喜欢,淡淡的,对每一个人都一样. 这样一过便是几年.不断有男孩离开,也不断有男孩加入追求的行列,但她的淡漠让男孩们渐渐烦躁,终于离开,最后,她身边只剩下了一个男孩子.  相似文献   

20.
戴小华的名字在马来西亚几乎无人不晓,她不仅是海外著名华文女作家,更是被公认的马来西亚与中国两岸文化交流使者.她祖籍在河北沧州,生长于台湾,婚后定居马来西亚.她常说自己生活在"三度空间":在思想上大陆是我的祖先,宝岛台湾是我的父母,马来西亚是我丈夫.她大学新闻系毕业,当过空姐,后在美国旧金山大学获公共行政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