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化振中 《河南教育》2011,(7):118-118
地理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鼓励积极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学法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同时传授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现地理新课标基本理念的行之有效的地理教学路子。方法:结合华英学校初一级的学生在新课标,新教材,新互动教学模式:尝试下学习,发展、反响等情况,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结果:该年级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浓,思维的开放性增强,地理新课标的精神得以体现,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迈开了大步。结论:注重地理课堂上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开启.呵护及培养,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注重“四个结合” 顺应课改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新时期的地理教学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针对这一要求。必须把推进教学开放化.知识生活化.评价多元化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注重“四个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真正让学生学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思考的空间,创造和谐地学习环境的氛围,促进他们主动地、有效地学习,鼓励他们探究地球的来龙去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经济地理意识,从而扎实地推进地球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邹全 《考试周刊》2009,(49):158-158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技术综合运用的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价值观。由此可见,在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注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样化学习思维和模式,帮助他们实现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内化生成和发展创新。笔者以为,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机联系和多元化学习方法,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地理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利于学生调整自身学习习惯,独立自主地学习地理,提高地理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应注重学生抽象思维、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学科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师和学生是高中地理任务群学习的双核评价主体。在高中地理任务群学习教学实践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高中地理任务群学习的评价要围绕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设计评价内容;要根据每个地理任务群学习的标的与教学内涵有所侧重。要综合使用多元立体评价手段和多维有机方式评价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生发展状况,重视过程性评价,重在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认真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地理学习,发展学生的地理学习力、地理实践力和地理评价力。  相似文献   

8.
聊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联系社会实际,注重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体现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概念。聊城初中地理近5年中考试题是初中地理教学的指向标,初中地理教师对地理中考题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张亮 《铜仁学院学报》2005,7(8):85-85,91
地理教育中的教学手段——趣味教学,就是在地理教育中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如通过联系教学和实际的相关内容增加讲故事、参观游览地理景观、看相关地理录像或影片等手段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本文探索了在地理教学中怎样发挥趣味教学的作用,趣味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地理新课程注重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变革,特别强调学生积极、主动、愉快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发展终身教育的基本途径。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对教师、地理学习课程的全盘否定,而是寻求一种能将学生、教师、地理学习资源有机结合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下面就从不同的侧面谈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正随着教育职能的转变而不断发展,帮助学生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再学习的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和综合性,许多高中学生难以适应,部分学生甚至对地理学习产生了惧怕心理。  相似文献   

13.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三个目标:(1)以课内教学为主渠道,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习惯;(2)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自主的探究精神;(3)注意相关学科交叉,要注重综合思维与综合研究,一方面联系课本,与课本知识相关,另一方面与生活、生产实际结合,同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事物吻合,鼓励学生联系地理内容进行跨学科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地理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每一位地理教师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现代地理教学基本理念,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以教给学生们终身发展受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方法为己任,同时要变革教学方式,在教法上要坚决摒弃填鸭、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要通过好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求,进而达到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境界。同时,初中地理新教材突出了实践性和探究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其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活动为重要形式。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和调控,教师成功引导和调控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于对教学内容的导人上,恰如其分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的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展开,教学内容的掌握更深刻。为开拓思路、提高能力做好了铺垫,因此,恰如其分的导入是地理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成败关键的第一步。因为有哲人曾说:“有一个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在地理课引入的设计上我通过初步的探究、归纳、总结出了地理课引入的方法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改变当前地理教学的低迷状况呢?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地理科目发展的今天,地理学科的地位较低,学生难以保持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就要利用非智力因素。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那么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高涨,学习起来就会积极主动,乐此不疲。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乐学的目的呢?笔者在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出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新《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及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享有对教育的"参与性"和"选择性",注重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全程发展和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中地理新课程体现了新的基本理念: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课程理念的改变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改变。与原高中地理教材相比,鲁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拉近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结合生活元素来学习地理,感受地理科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地理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诱发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因而培养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让中学生学好地理知识的首要因素,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兴趣这一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规律的实践者和探索者。传统地理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和学法指导。在我国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应当把培养学生“能学地理—想学地理—会学地理—坚持学地理”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任务之一,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武装、打扮”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榜样、示范作用,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的树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学习、会学习,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法的重心转移。一、突出教材变化特点,提高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