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 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之子孙全来先生最近将珍藏多年的3100余件孙敬修老人的有关档案资料捐赠给北京市档案馆永久收藏.  相似文献   

2.
孙敬修.我国20世纪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儿童故事艺术家。他1901年生于北京一个贫苦家庭。1922年京兆师范毕业做小学教师,后做教导主任。孙敬修1932年开始课余在北平广播电台为儿童讲故事。孙敬修的故事艺术。有它突出的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5月25日,北京市档案馆举办了孙敬修档案捐赠仪式。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副局馆长段东升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捐赠仪式。北京市档案局(馆)局馆长陈乐人向孙敬修之子孙全来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由北京市档案局(馆)和市教委主办的"故事爷爷孙敬修"展览,于5月20日在市少年宫开幕,吕和顺局(馆)长和市教委委员郑登文出席并讲话。开幕式由市档案局(馆)罗运鹤副局(馆)长主持,团中央少年部、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少年宫协会、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市少年宫等有关方面领导,孙敬修老人的亲属、  相似文献   

5.
一、孙敬修的路活到90岁高龄的孙敬修先生,在儿童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了近70载。他用尽毕生的汗水和心血,为孩子们开辟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儿童乐园”。他按照儿童少年的心理特征、生活情趣,按照我们民族的审美理想,勾画出一幅雄伟壮丽,多姿多彩的画图,把真善美、知识、趣味、艺术融汇一炉,像营养液一般滋润着我国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灵。少年时代的孙敬修读书认真刻苦,除了背诵大  相似文献   

6.
正孙敬修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讲故事专家。他把给孩子们讲故事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看成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他开创了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独特道路,他讲的故事生动有趣,声情并茂,使孩子们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和假恶丑,他讲的故事成为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精神食粮。他的一生是充满着对祖国、对下一代深沉的爱的一生。  相似文献   

7.
晓章 《北京档案》2006,(6):8-10,24
今年年初,在北京市档案馆和东城区建国门街道联合举办的"崇内社区今昔图片展"上,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老人的部分史料引起众多参观者的关注,孙老之子孙全来先生应邀就展板内容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杨丽芳 《河北广播》2006,(C00):52-53
“嗒嘀嗒,嗒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小时候.每当收音机里发出这稚嫩而又清脆的声音时,哪怕是正在玩耍。我也会放下手中的一切。趴到收音机前。聚精会神地听孙敬修爷爷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相似文献   

9.
王硕 《中国广播》2005,(2):37-38
“红旗下长大”的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少儿节目《小喇叭》,都留下过一段亲切美好的回忆:孙敬修爷爷讲述的故事;“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欢快旋律;取材于《十万个为什么》的知识节目,童话里的七个小矮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神笔马良……这些绚丽多彩、意趣兼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著作权官司成为出版界的一大景观,举其要者有:周海婴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鲁讯全集》(主要是《两地书》)侵权;韩少功诉张颐武、王干、曹鹏及《为您服务报》、《劳动报》侵犯名誉权(“马桥诉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诉天津教育出版社及李行健出版《孙敬修爷爷讲的故事》侵犯其著作权。更有意思的是浙江金华审理首例图书差错案,结果以被告方某出版社满足原告方即读者汪新章所有诉讼请求而达成庭外和解。  相似文献   

11.
“《小苗》真不错, 娃娃爱,妈妈乐; 它的玩意多, 样样有趣又活泼……”这是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在《小苗》100期时送的贺词。许多热爱孩子的知名人士如康克清、冰心、严文井、叶君健、韩作黎等,都认为《小苗》专刊是《北京日报》的创举,是党爱护少年儿童的具体表现。的确,全国省级党报坚持办儿童副刊者,唯有北京日报一家。从1982年1月24日创刊,到我写这篇文章时为止,《小苗》已出版了225期。每星期日北京日报的三版,除去三十行广告,都是《小苗》儿童专刊的领地,它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品牌乃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品牌决定着出版社的明天,所以各社都在围绕自身的出版优势、作者优势,重点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的原创图书,力争出精品."讲给孩子的"系列图书,可谓希望出版社近两年来创出的品牌图书,其包括<讲给孩子的中国地理>、<讲给孩子的世界地理>、<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讲给孩子的世界历史>、<讲给孩子的中国大自然>、<讲给孩子的世界大自然>等.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年末"给力"热潮兴起,"给力"作为网络新词语开始迅速被大众接受并广泛传播,然而其热度的背后也带来了语言上的负面效应。本文通过剖析给力的构词模式、语义特征、语用价值和新时代传播背景等解释给力的流行原因,并指出了一些关于给力的滥用误用现象。  相似文献   

14.
吕超荣 《大观周刊》2011,(21):93-94
甘肃静宁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陇中片之渭河流域小片,静宁话里的“给”字在句中很少单用,一个“给”字句中一般都有两个,甚至三个“给”字组成。方言中“给”可用做动词、介词和助词。动词“给”表示“给予、使对方遭遇”等意;介词“给”主要用于引进动作的对象,还常和“着[t?ao^213]”连用,表示被动;助词“给”有表示尝试、加强语气以及行为动作已然或将然的语法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主持人选择用幽默的风格主持节目,因为幽默用直率而风趣、巧妙而诙谐的方式,揭露生活中那些不合情理和自相矛盾的现象,它能给人欢笑、给人智慧、给人启迪。主持人要用生动的语言来  相似文献   

16.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给青海省档案局馆并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档案局馆发出慰问电向灾区人民表示慰问本刊讯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给档案的安全保管带来了严峻考验。4月15日,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给青海省档案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送人现成的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给现成的“鱼”只能满足人一阵子,捕鱼的方法却能使人受惠一辈子。中国还有很多类似这句话的意思的寓言。如给金子与给淘金子的方法、给鱼和给鱼竿的启示等等。这些故事都给我们启示:做任何事重要的是要掌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处理好农民问题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处理好“给”和“要”的关系问题。它关系到工农联盟的巩固,关系到农村发展的大局,也关系到农村稳定的大局。 当前,所谓“给”,主要应包含这样一些方面:一是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改变目前农业生产效益低的局面;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帮助农民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三是进一步放宽流通领域的政策,通过扶持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市场中介组织,帮助农民进入市场。一句话,就是要从过去围绕生存权、温饱权的“给”转向围绕发展权的“给”,从过去围绕土地的“给”转向围绕市场的“给”,从围绕传统农业的“给”转向围绕现代农业的“给”。不仅要注重“给”物质要素,更要注重“给”技术、“给”政策、“给”环境、“结”机制,真正把发展市场经济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完全彻底地交给农民。这  相似文献   

19.
美国制造商很少直接将产品销售给客户(消费者),商品多是通过批发和零售商销售给消费者。然而,图书出版商则是将产品销售给任何人,包括批发商、零售商、学校、图书馆、图书俱乐部,甚至直接给读者,其它领域很少有这样古板、混乱和复杂的发行系统。 十年前,批发商主要向学校、图书馆等机关单位售书,而不向独立书店批销。因为批发商给零售店的折扣不足以达到他们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的"给"有多种意义和功能,本文分析的是表示"给予"义的"给"字句.实际语言运用中,由于语用表达功能的需要,动词"给"(包括"V给")所携带的强制性语义成分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复杂变化.本文着重从动态角度,通过变换分析、成分的空缺或移位分析来考察"给"字句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