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市场》2001,(1):38-41
文化旅游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旅游业的重要内容,博物馆旅游作为其核心也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发并发展以博物馆旅游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对正在迈向文化经济时代的上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力于对上海市博物馆旅游资源的分析及其行销策略的探讨,以期推动上海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完善并优化上海都市旅游形象,进而为其他城市的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简议森林旅游与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森林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最热门的新兴行业之一。但其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上的参差不齐,部分森林公园的文化科技内涵贫乏、档次较低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我国森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发掘森林旅游中的生态文化,充实森林旅游的科普和文化内涵,进而提高森林旅游的质量和品味。  相似文献   

3.
旅游资源,不仅指自然旅游资源,而且也包括人旅游资源,这已成为当今旅游业人士的共识。正如国际旅游组织前总裁奥瑟‘豪洛特所指出的:“我们的旅游业,就如同我们在舞台演戏一样,戏中有古代的明星,也有现代的明星;有古化,也有现代  相似文献   

4.
发展文化旅游是羌族地区灾后重建的重要途径。汶川北部羌族聚居区的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在羌族地区具有代表性,整合与利用好汶川北部的文化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既是羌族地区灾后重建面临的重要任务,也对探索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本文以汶川北部羌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实践为例,对灾后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与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科技与文化之于旅游业,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中国要完成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转变,不仅需要“科技兴旅”,发展科技旅游和旅游科技,而且需要“文化强旅”,发展文化旅游与文化休闲,建设旅游文化与休闲文化。这非常符合旅游企业的运营发展规律。从旅游企业的运作来看,  相似文献   

6.
发展文化旅游是羌族地区灾后重建的重要途径.汶川北部羌族聚居区的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在羌族地区具有代表性,整合与利用好汶川北部的文化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既是羌族地区灾后重建面临的重要任务,也对探索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本文以汶川北部羌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实践为例,对灾后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与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上海文化年鉴》2005,(1):319-321
2004年,上海旅游行业取得了旅游经济快速恢复和全面振兴的良好业绩。入境旅游快速增长,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91.92万人次,其中入境过夜旅游者为385.45万人次。比2003年增长57.5l%,旅游外汇收入30.89亿美元;国内旅游平稳发展,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达8505.1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16.34亿元人民币;全年旅游总收入1472.11亿元人民币,比2003年增长17.75%。旅游业增加值447.74亿元人民币,占全市GDP6.02%。  相似文献   

8.
南方丝绸之路是现今已知最早连接中外的古老通道,历史上沿线连绵不断的人流、物流以至文化信息流动,为中外文明的发生、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沿线山河壮丽,景观和生物资源之多样化、生态环境之优美、历来世居民族之多、人文资源之丰富多彩,可谓国内独有,举世少见,构成了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目的地的优质资源。随着当今社会旅游业的兴起,并已经成为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产业,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理应重新焕发活力,成为旅游业中的黄金线路,为人类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西部的岷山山脉,是中国古史传说中上帝及众神所居的“天堂圣山”,岷山及其周边地区是文化底蕴深厚、高品位旅游资源高度富集的地区,具有构筑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发展高地的明显优势。然而,由于该区域旅游品牌众多、形象分散,缺乏好的区域性总体旅游品牌,导致该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深入挖掘岷山历史文化底蕴,整合旅游资源建设“岷山旅游区”,构建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发展高地,并将之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品牌旅游目的地,对于促进四川乃至西部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闽西旅游资源丰富,按《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分类的六种旅游资源均有,而且还拥有世界级品牌的土楼、三个国家旅游区、四处十三个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等众多旅游精品,但目前闽西旅游业的效益,却与造物主和先辈馈赠的这些资不太相称一个中原因不少已被有关部门和人士认识并加以解决,但对如下几个要素却似乎还关注或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1.
旅游综述     
《上海文化年鉴》2013,(1):323-325
2012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欢乐健康游”主题年,也是深入推进上海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上海全年旅游收入365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国内旅游收入3224.39亿元,同比增长15.7%;旅游外汇收入55.82亿美元(合352.6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3%。  相似文献   

12.
在加强博物馆建设的时代潮流中,高校博物馆已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在促进城市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湖北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张斌 《华夏文化》2014,(2):48-51
正近年来,陕西省紫阳县紧紧把握国家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截止2012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2亿多元,改善了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由于紫阳处在南北过渡带上,历史文化多元,文化对旅游业的支撑力呈现"散,弱"等特点,文化对旅游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紫阳旅游业同周边县市的差距,影响到旅游业的做大做强,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紫阳  相似文献   

14.
异军突起:勃兴的旅游演艺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伴随国内旅游业的扩大发展和持续升温,对旅游演艺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迅速,由此激发了旅游业与演艺业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的产业发展动力。而旅游观光业、演艺业携手发展带来的新兴旅游演艺市场的勃兴,已成为国内化产业引人瞩目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15.
旅游     
《上海文化年鉴》2011,(1):361-369
旅游综述 2010年是上海世博会举办年,也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世博旅游年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上海旅游行业扎实做好世博旅游接待服务各项工作,及时总结沿用办博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科学谋划后世博旅游业发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盛会作出了突出贡献。受世博效应带动,上海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旅游收入和国内游、入境游客数均出现大幅增长。2010年,上海旅游收入达3053.23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达64.05亿美元(约435.294L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3.5%。上海接待国内游人数达2.15亿人次,同比增长73.6%;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8511200人次,同比增长35.3%,其中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7337200人次,同比增长37.6%。  相似文献   

16.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江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长江沿江城市的旅游业有很大的发展,但随着全国性的旅游转型升级,长江沿江城市也面临新的挑战。因而,加强文化与旅游之间的融合成为推动长江沿江城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本文从七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长江沿江城市旅游资源开发、文旅融合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海文化年鉴》2009,(1):339-340
根据中美双方旅游协议,6月17日,中国公民赴美旅游首发团由北京、上海、广东3地同日出发,上海首发团分两批于17日下午乘坐UA836航班飞赴美国纽约和旧金山,上海国旅和中旅国际共同承担上海地区首发团的组织工作。从组织情况来看,上海市民对赴美旅游期待已久,热情颇高,首发团游客中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19岁,平均年龄55岁。此批赴美旅游团线路为观光型旅游,以浏览美国各大城市风光、景点、博物馆为主,大致分为东、西海岸线(旧金山、拉斯维加斯、洛杉矶、华盛顿、纽约等城市的观光旅游);  相似文献   

18.
甘孜州康巴文化的地域文化特征,主要为语言体系复杂、原生社会形态多样、地域性民俗差异显著、格萨尔文化和香格里拉文化表现典型等方面。这种文化的人文价值在旅游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并有效保护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浅议民族生态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茜 《华夏文化》2004,(2):54-56
旅游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丰厚的人文历史遗迹和各地的山水风情是巨大的旅游资源,也是中国旅游业强大的依托。但是传统的旅游形式已经显示出某些弊端,不适应新型的旅游业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20.
旅游管理     
《上海文化年鉴》2005,(1):321-325
“春雷行动”清理整顿非法出入境中介;旅游行业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上海国际访问者中心建设项目合作备忘录”签约;第2批上海导游援藏;中日旅游交流大会;上海加强对日旅游宣传促销;上海旅游行业全面参与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上海外滩源正式开发建设;上海金融业涉足境外游;首届上海世界旅游资源博览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