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20年来,科学心理研究不再局限于信息加工层次上,而是扩展到包括心理的神经机制、分子机制、神经系统本质和并行分布式信息加工的多层次,而且意识问题已开始成为多学科关注的焦点;方法上相应地由以反应时方法、出声思考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方法等为主,变为以脑成像等神经科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模拟方法和启动效应方法等为主,研究的指标也由意识外显的心理行为指标为主为为以物理、化学、生理指标和意识所不能直接外显的内隐指标为主,出现了新神经主义和新生物学主义的倾向;联合主义取代符号成为方法论思想主流;符号理论已基本被放弃,但新的理论并未建立。这其实是在“心理学科学范式”这一根本问题上发生了改变,即(智能)系统范式取代了经典原(信息加工)过程范式。  相似文献   

2.
韩兢 《铁道师院学报》2002,19(2):47-49,53
分子动理论是非重点教学内容,但仍应重视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剖析,挖掘出它在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多学科知识综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方面的优势。辨证地认识这一点,是在分子动理论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使得多学科研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必须关注的重要方法,但这一研究也应在维护学科的独立性、促进学科之间的整合性和加强多学科研究范式的规范性上深刻反思,通过创造性转化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以期望在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健康良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和高等教育研究的不成熟现状使多学科研究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方法。但多学科研究也应在维护学科的独立性、促进学科之间的整合性和加强学科理论的严密性上深刻反思,通过加强学科制度建设和学科文化的养成,以期望在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中高等教育研究能健康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转化医学:用多学科交叉策略推动医学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临床科研工作在诸多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科学研究从试验台旁的分子、细胞研究开始再转化到临床的实际应用中.但是,这种从实验台到床旁转移的努力受到来自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科学家的两方面的阻力.转化医学就是希望将生物医学研究的关注点放在如何将实验室的研究发现转化导向为有利病人诊断、治疗方法的提高上.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就是实践多学科交叉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6.
电子封装是电子工业的基础,电子封装技术专业是电子、机械和材料等多学科交叉的技术领域。本文介绍了电子封装技术,然后针对高等院校电子封装技术专业学生普遍感觉半导体、固体物理、封装材料等课程抽象难学、教师感觉难教的情况,提出引入计算机分子模拟软件"Materials Studio"进行辅助教学,并列举了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中,研究方法使用的状况如何反映了该方面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价值。中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方法上的共同点是思辨方法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的主要方法,比较方法和多学科方法受到重视;不同之处在于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注重方法的全面性和多样性,国内则以思辨为主,定量为补充;在思辨方法中,国内的研究是以感悟性为主,而国外的研究是以比较和多学科为主;国内外的研究方法在方法论意识和规范性上区别很大。  相似文献   

8.
分子生药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涉及分子生物学、中药资源学、生药学和生物化学等多方面内容,对学生要求较高,教学难度较大.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分子生药学教学中,讲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特点.阐述了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把讲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其他有效的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中的一些认识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虽然被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为大量的研究者所运用,但在开展多学科研究的原因和实际做法上存在着很多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影响着多学科研究的顺利进行,并进而威胁到高等教育研究的进展和理论的成熟。澄清这些误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复杂机械产品协同设计与仿真中的模型共享与数据映射问题,提出了多学科集成建模方法,构建了融合主模型、语境模型和应用模型的多学科集成模型,研究了多学科集成建模方法中基于特征的主模型构建方法和主模型、多学科仿真语境模型、多学科仿真应用语境之间的模型映射方法,实现了基于多学科集成模型的复杂机械产品协同设计与仿真,并通过整体叶盘多学科协同设计与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纳米科学与技术(简称纳米科技)是在纳米(1nm=10~(-9m)尺度上(0.1nm到100nm之间)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特殊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的高科技。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分子在纳米尺度及物质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来的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实现生产方式的飞跃。纳米科技大体包括纳米电子学、纳米机械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和纳米化学研究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
王小艳 《德州学院学报》2010,26(2):68-71,76
用分子自动机模拟电子计算机是DNA计算领域内的重要内容,该文在对已有的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模拟有穷自动机的分子自动机模型.在能读出转移路径的分子自动机模型中,巧妙地运用了酶HgaI的作用.在结果链中,如果能提出完整的双链分子,则从该链上能读出该分子自动机识别的字符串和转移路径.此外,将复杂的自动机分成了几个简单的自动机,从而减小了分子链因过长而破裂的概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讯自动机的思想.最后,对该自动机识别的语言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多学科研究方法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已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界达成共识。在多学科高等教育研究中,多学科研究活动如何组织、对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及利用学科规训制度巩固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独特地位这些关键性问题亟待澄清。依托大学优势成立跨学科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高等教育研究人才,鼓励对外交流和扩展研究视域,为多学科高等教育研究构建制度保障,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完善和实践研究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扫描隧道显微镜或原子力显微镜使人们能够操纵吸附在材料表面的单个原子或分子.这种技术可从单个原子、分子开始组装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结构,也能组装、拆解分子从而控制化学反应的进程,将在物理、化学等多学科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金属材料表面进行单原子操纵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单原子操纵的方法和机制,并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河西学院学报》2017,(2):115-117
ERP沙盘教学搭建仿真模拟平台,提供体验式教学,具有极强的参与性和对抗性.通过多学科交叉运用,从不同维度提升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教学中应在设计管理结构多元化和指挥链边缘弱化方面进行改善达到更好模拟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的基本方法,并对其在色谱分析、传感器、抗体和受体模拟物以及模拟酶催化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理想气体系统通过一小孔的扩散。模拟直观展现了气体分子通过小孔的扩散过程。模拟结果表明,一旦经过扩散达到平衡,系统将不会再回到最初的分布,这说明扩散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在扩散过程中,系统的混乱程度不断增大。气体扩散快慢与初始分子数以及小孔的尺寸有关。初始分子数越多小尺寸越大,扩散过程进行的就越快。模拟结果与菲克定律一致。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学科有没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方法?“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能否取代传统的“高深学问”而成为高等教育独特的研究方法?这是潘懋元先生在其主编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一书中为我们提出的新的命题,本研究将试图从经济学的视角,深入到高等教育的内部来分析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就业问题,以期从多学科研究的一个侧面来审视和解释高等教育的外部关系问题,并从方法论上论证多学科研究高等教育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对经管学科实践教学改革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敏 《文教资料》2006,(30):87-88
目前,高等教育中“文科实验室”的建立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无法适应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文章在分析我国目前经济管理类学科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沙盘模拟对抗演练—ERP理论学习——软件学习与操作”为主线展开的模拟体验式实践教学方案,通过这种交叉式、循环式、渐进式的学习,将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有机的整合,达到管用、够用、会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子印迹技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化学分析技术,属于泛分子化学研究范畴,通常被人们描述为创造与识别“分子钥匙”的人工“锁”技术。它在化学仿生传感器、模拟抗体、模拟酶催化、膜分离技术、色谱中对映体和位置异构体的分离、固相提取、临床药物分析等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产生、分析原理和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