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章重点论述了元明清时期新疆主要民族的具体分布、迁徙、融合以及形成的过程,特别提出元明清的民族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个顺应民情、比较符合实际的政策。各族人民生活在统一的空间中,逐渐形成互补共存的经济联系和供求关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交往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新疆这块土地上共同发展、共同反抗外来侵略者,在大统一下,各民族的聚居地域固定,在不断的交往中最终形成了新疆近现代十三个民族。  相似文献   

2.
论明代儒学中的民族观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较为复杂,民族问题对明代政治及化等方面有较大影响,这从明代儒学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民族观中可以得到反映。明代儒学中的民族观的形成有复杂的社会背景,它无论是对明朝民族政策的制定,还是对明代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都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朝作为我国近代版图的奠定时期是新疆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新疆是我国广阔边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关系着国家的繁荣稳定,决定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针对新疆民族政策发展历程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因此,从清朝治理新疆的政治体制、法律制度、经济政策及宗教管理四方面系统地研究了清朝治理新疆的民族政策,以期为新时期新疆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多民族国家是复合民族共同体,国家的统一、完整是由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所决定的。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我们党和国家的现行民族政策又使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政策,中国绝不会采前苏联那样出现国家解体和民族分裂。  相似文献   

5.
民族教育政策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是妥善解决民族问题、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直接影响着民族教育政策的变化和发展。苏联和俄罗斯时期的民族政策始终围绕着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文化自治政策而得以发展。在其推动下,俄罗斯的民族教育政策经历了从没有自主权的统一管理模式到扩大地方教育自主权、保护民族文化传统、体现民族教育优势、回归民族语言教学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新疆是一个具有丰富民俗文化宝藏的多民族地区,由于各民族所处的地理、历史、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民俗文化。新疆多民族民俗学学科建设在新疆民族文化建设及其学术建设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集中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到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元朝大一统的出现,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民族大团结。在“一国两制”的旗帜下,祖国的统一大业,必将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马、恩时期,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从社会学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角度探讨了民族的历史形成和多民族国家理论;第二时期为列宁和斯大林时期,这一时期列宁和斯大林从无产阶级革命和国家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即民族平等、民族自治和民族融合,斯大林还探讨了民族的共性,提出了“民族”的精炼概念,即同一民族具有语言共性、地域共性、共同的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心理素质等;第三时期为中国共产党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历史和革命实际,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主张并于建国后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继承、发展和丰富了多民族国家的民族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实践。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区民族关系的和谐,是祖国统一、社会安定的重要前提。民族关系的和谐,对新形势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民族区域自治的研究,对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代民族政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王朝是一个以女真族为主体、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多民族联合政权。其民族政策有三个基本思想,一是确立和巩固以女真为主体的多民族联合政权,二是确保统治民族的利益.三是积极学习中原文化,提高民族自树能力。金代民族政策除具有阶级社会所共有的民族压迫特点外,还具有更强的民族特点,那就是统治民族女真族积极学习先进的汉文化,这个倾向是进步的。金代民族政策对令天我国"中华一体"民族格局的形成起了重大的历史推动作用,金代民族多元一体是元代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先河。  相似文献   

11.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及其语言使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发展状况和现行双语教育模式及目标设计,指出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存在的模式泛化和语言使用问题,认为双语教育的模式应体现双语教育目标,而双语教育的目标设计应以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发展状况为依据,才能满足不同民族对双语教育的需求。双语教学中民汉语言的使用应以教师和学生的汉语能力为依据,以实现双语教育目标为目的,实事求是地实现教学语言的逐渐过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新疆民族关系现状和构成的基本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有针对性地从经济文化及意识形态等领域提出了六点政策性建议。以期为人们准确掌握和科学评价新疆民族关系的现状和趋势提供一种背景和参照。  相似文献   

13.
亟待完善的新疆民族教育法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族地区教育法律制度的建设是发展民族教育的必然结果和必然要求。新疆是多民族的地区,民族教育的立法完善在新疆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对新疆民族教育法制建设进行了回顾,其次探讨了民族教育法制建设存在问题及应遵循的立法原则,最后提出了目前亟待完善的民族教育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是新疆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双语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加快培养“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2005年以来,新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高度重视学前“双语”教育的开展,大批财政资金开始向学前“双语”教育倾斜.从历史发展角度对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进行梳理,分析各个时期“双语”教育政策特点,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还有亟需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关于增强民族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经常出现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态处理问题的行为,即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产生,极大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和目标的实现,因此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探求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的对策,是每个教育主体共同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新疆高等教育要充分利用新疆丰厚民族舞蹈文化的地域特色,普及新疆民族舞蹈课程教学,创新新疆民族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使其成为促进民族融合与团结的思想政治课,成为培养学生民族舞蹈动作技能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素质文化课,成为服务于新疆文化产业发展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地方特色课.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新疆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契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各项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然而和谐民族关系是党和国家落实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和保障,鉴于这方面考虑,结合当前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的实施,提出了促进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清代乾隆帝统一新疆后,有大批遣员被遣戍乌鲁木齐或伊犁。他们在沿天山北麓西戍的途中,留下了大量的西域诗,诗作者多为流放新疆的名人。文章通过对其中一些代表作的分析为我们了解和认识当时的新疆及天山北麓变迁之状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章认为杨增新统治新疆时期,其苏俄中亚政策,经历了一个从在俄国内战中严守中立,到与苏俄中亚新政权合作直至全面发展关系的过程,这一政策的推行,演变是从维护新疆实际利益出发的,是相对独立于当时北京中央政府的苏俄政策的,同时它对中苏邦交的建立客观上起到了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新疆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高等学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疆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应当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