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那天学习《我与地坛》,围绕“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的问题,我要求学生讨论: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活得最苦的母亲”?学生在热烈地讨论,学生在积极地发言,可是我还发现有一个学生在静静地流泪,她没有参与讨论,她更没有起来发言,她只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个人偷偷地、静静地、默默地流着泪。我的心猛地一惊,我突然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缺少的不是热闹,而是静默!确实,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民主、平等成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讨论、交流则是必备的教学流程,于是,课堂中,学生积极地发言,大胆地表达,尽显个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星期天,我收到一位学生家长这样一条短信:"……我衷心地希望老师能够在课堂上多留给孩子一些机会,以克服孩子因性格内向而带来的弱势心理,达到提高孩子自信的目的。谢谢老师!"看了这条短信后,我马上明白了家长的意思:她这是在为自己的孩子由于性格内向,课堂上  相似文献   

3.
张霞 《广西教育》2012,(37):92-92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一位年轻幼儿教师的课堂,整节课教师讲得很吃力,每隔3分钟就要中断教学,停下来提醒幼儿遵守纪律。一节课变得支离破碎,有些话语更是重复了好多遍,这样的课堂效率何在?现如今的孩子会说的多了,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多了,而真正学会倾听他人发言的却很少。"听"是一种获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从开始接触生本理念到践行生本实践至今已经有一年时间。在最初的学习和摸索实践过程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表达自己想法,说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充分讨论,学生是活起来了,可是课上不完了;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有的小组汇报像倒资料袋,只是一味地把搜集的资料读出来,没有经过自己的消化,甚至还有的读得不流畅,有的小组汇报有自己的观点,可惜只是课堂的"过场"……带着这些问题,在进一步的实践中我不断地进行  相似文献   

5.
许文莉 《天津教育》2020,(1):187-188
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采取下一步的教学策略,针对学生出现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上课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发言,给学生创造一个发言的良好的机会。学生要大胆地发言,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发言的过程中要克服胆怯心理,针对问题要逻辑思维清晰,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自己心中必须明了,不能含糊其词。学生的发言要有新意,能够引起其他同学讨论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发言,有针对性地发言,课堂才能活起来,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是这样的:一是参与。在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全员参与,而不是部分好学生参与:是全程参与,而不是短暂片刻的参与:是有效参与,而不是形式上的参与。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表演,也不是事先预设程序再现,更不是教师的"满堂灌"。因为课堂应是学生的课堂,他们的发言与活动不能少于一半的教学时间。二是亲和。教育活动是一种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活动,因而在我的课堂上总能弥漫着一种愉悦、欢乐和合  相似文献   

7.
仲琴 《考试周刊》2011,(71):87-88
课堂"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教育的变革应该让每一位普通教师学会做"家常菜"——倾听,在自己的课堂中寻找到"亮点"。所谓倾听,不仅仅是听,还要学生等待和吸收。要让学生学会在给别人表达观点的机会时,  相似文献   

8.
学生发言是课堂组织的重要环节,教师据以自评课堂质量。但是发言需要时间,相对于大量发言主体而言,课堂上时间资源的稀缺性会导致学生为争取发言机会而出现激烈竞争,课堂上的学生因而会出现多种样态,学生也会因为竞争发言机会而在博弈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内卷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状态将学生进行归类分级,针对学生所处的分区对症施策,通过“口头发言+书面表述”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发言通道,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高质量的表达和贡献智慧。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需要通过创新性的课堂组织方式为学生创造发言空间,通过讲课留白等方式为学生创造发言悬念,扩大发言主体规模,形成“守望相助+相互制约”的互利共赢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1980年,他以一次在师范毕业典礼上的发言——《起跑线上的狂想》而闻名校园;1990年,他以一句"把田店初中办成农村实验初中"的誓言而成为应城教育系统的"名人"。但事实证明,他绝不是一个"肆无忌惮"的"狂想者",而是有教育理想和激情的执着"寻梦人"。是他,创造了孝感教育战线尽人皆知的"田店教育效应"。更可贵的是,他在谢绝了多次"出名有利"的机会,因工作成  相似文献   

10.
难忘的家访     
钟小翠 《教育文汇》2009,(10):47-48
王卓欣是个乖巧、懂事的女孩。一年级刚入学时,小姑娘自信乐观,课堂发言也很积极。可是,一年级下学期,她却渐渐变得精神不振,课堂上主动发言次数明显减少。尤其让我纳闷的是,小卓欣在学校完成作业挺好的,她母亲却多次愁眉不展地向我反映她完成家庭作业的速度很慢。我曾就上课发言和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和小卓欣聊过几次,但孩子不愿多说什么,  相似文献   

11.
蒋俊 《考试周刊》2014,(64):54-55
<正>【案例背景】在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境:有的学生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小手,眼睛盯着老师,嘴巴不停地喊:"老师,我还想说……"而我们或为了赶时间或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而忽视了某些同学的发言请求,课堂教学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了,而那个想发言的孩子却很不开心,显得十分沮丧,甚至对课堂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当学生有表达的需求时,我们给予他们畅所欲言的机会,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2.
常常遭遇这样的尴尬:课堂上,学生们变得越来越活泼,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学生越来越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可是.对于其他同学的回答,往往不会专心去听。笔者偶尔也会有这样的困惑,在人人都要积极表达的课堂里,我们的语文课似乎太"热闹"了点,"语文味"淡了些,我一直追寻的诗意课堂又在哪里?直至看到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  相似文献   

13.
<正>不知不觉在教海虚度将近20多年了,曾以为自己已过了感动的年龄。偶然一次机会,和一位家长聊天,聊生活,聊孩子,没想到她说:"在家里我是孩子的妈妈,在学校你是大家的妈妈,你这位妈妈比我更了不起,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听了她的话,我心里顿时百感交集——我是大家的"妈妈",不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做老师,做班主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知道那是一种久违的感动。联想到平日里经常看到的一幕:当孩子有事急着想汇报时,他往往会脱口而出:"妈妈,……"发现自己喊错时,又急忙用小手捂住嘴巴偷笑;课堂上,当孩子抢着回答问题时,我们也往往会听到,"妈,老师"可爱的错误发生。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催生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尊重”应该是所有理念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发展和创造的主体,只有尊重和相信学生,才能发展和塑造学生。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的教学方式,使很多教师在有意无意之间成了问题的发布者、知识的裁决者、兴趣的主宰者、情感的代言人,牢牢地控制着课堂的主动权,仍然是课堂上的霸权主义者。新课程告诉我们: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感悟;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相似文献   

15.
肖立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21):21-23
现在,整个教育界都在提倡创新教育,自主探究式学习。我也曾经尝试着在课堂上渗透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我也曾努力创设情景给学生们多一些创新的机会,允许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但课堂教学,特别是在目前仍受考试压力影响的高中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依然面临着升学压力。无奈的现实让我很难在课堂上落实这些“理念”。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彻底改变了原先的观念。原来,教育的机会就在平时普通的课堂中。1一堂没有结束的课记得有一次上新课,内容是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上的应用,重点是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式推导。临…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我自说自话地给"课堂"下了一个定义: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创造学习信息的地方。——后来想想这个定义不是很严密,因为创造学习信息的地方,肯定不止课堂一处;但这个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课堂必须是创造学习信息的地方,而且,我们对这么重要的一个问题还严重忽视。根据我们的教学习惯,我们不但不重视课堂信息,而且非常害怕它,怕它太丰富,怕太丰富了我们受不了,学生会乱。殊不知,好的课堂,必定是信息纷呈的。我们学校有一位徐老师,在经历了一次课堂研究之后,对此深有感触,之前,她十分担心在课堂练习中学生会出这样那样的错误;之后,她  相似文献   

17.
当我女儿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后,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都会问她同样的问题:"今天你发言了吗?"有时,女儿会绘声绘色地讲述她在课堂上的精彩发言;有时,她会就某个问题讲班内同学谁谁谁怎么说的,最后教师怎么说的;有时,她会很委屈地说:"我总是举手,可老师总不请我。"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使数学概念教学更有趣、更有效,尝试在合适时机与学生"互动",打破老师无休止地讲、学生无休止地练的传统概念教学模式。这些互动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并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课上尽量给学生创造机会,使大家在一次次互动中对概念有更清晰的把握,在一次次讨论中学会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一、在追问中感受概念《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所以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更多  相似文献   

19.
正"模联"风采2010年8月,陈思锦在北京参加了波士顿大学举办的模拟联合国会议。当时,她选择了规模较小的社会发展委员会,大约有60个成员国。"这是我第一次参会,小型会议更有优势,能让我有更多的发言机会"。这次会议的议题包括儿童教育和社会整合问题。会前,陈思锦查阅了大量资料,使自己在会场上游刃有余,与各国代表互动起来。会上,她起草了一份决议草案,得到三分之二成员国的支持。最终,这份草案成了大会上通过的唯一一份草案。在这次会议上,她被委员会认定为"最佳代表",并于次年赴美参加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20.
那天学习《我与地坛》,围绕“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的问题,我要求学一生讨论: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活得最苦的母亲”?学生在热烈地讨论,学生在积极地发言,可是我还发现有一个学生在静静地流泪,她没有参与讨论,她更没有起来发言。她只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个人偷偷地、静静地、默默地流着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