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形势下,市场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地上升,传统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新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已成必然。文章从翻译人才市场需求与要求入手,通过分析传统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形势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应注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实用型英汉翻译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凸显实践教学和专业知识比重,构建产学结合的校内外翻译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双师型翻译师资队伍建设,采用项目制教学法,因材因地制宜,提高翻译教学质量,以满足社会对多层次、多元化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杨敏 《考试周刊》2011,(43):200-201
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而传统外语专业教学模式不适合翻译人才的培养。以市场需求理论为导向,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地方高校的翻译教学应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3.
张兴华 《文教资料》2014,(32):96-97
手语翻译专业在我国起步晚属于新兴专业,我国手语专业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完全符合社会现有的需求。本文着重分析现阶段手语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目前手语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阶层低,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流于表面,与所设置的课程不符合,课程设置的内容具有局限性等问题。建议具有手语翻译专业的高等院校改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核心课程突破课程内容的局限性,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手语翻译专业本科及硕士学历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针对传统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误区,阐述了国际化背景下专业英语教学如何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强调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实用性,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满足应用需求的高素质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传统方式的人才培养凸显弊端。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地方高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吉林农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基于全国专业联盟教学平台,通过人才培养理念、专业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制度、教学形式、评价方式及隐性课程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研究,以期为地方新能源产业培养出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6.
余静 《成才之路》2016,(4):30-31
分析中医药翻译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认为社会对中医药高素质翻译人才的需求,已从经院式、研究型人才转变为专业型、实践型人才。针对中医药翻译人才行业知识匮乏、翻译经验不足、文化沟通能力欠缺等问题,提出以市场为导向的中医翻译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与浙江义乌诚兴商会合作开办的"双惟跨境电子商务实验班",使得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外贸流程的熟悉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市场急需职业翻译人才,高校却在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着课程设置单一、师资力量匮乏、平台搭建不完善等现象。完善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应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师资力量、搭建翻译平台。  相似文献   

8.
旅游与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得旅游翻译对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本文结合山东市场旅游发展状况,指出目前山东省旅游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提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把高校特色教育与专业机构短期培训、校企联合培训、社会机构培训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培养满足山东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旅游翻译人才,从而以旅游翻译促进山东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升级,本科院校传统的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中国对外贸翻译人才多元化需求的发展趋势。因此,国家要求各本科学院开创外贸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以适应中国进一步深化开拓世界市场的新时代潮流,从而保证在人才培养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维吾尔语专业受到高度重视,新疆实施“民汉双语翻译人才计划”以来,原来招收维吾尔语专业的院校承担起了“双翻”人才培养的重任。“双翻”人才的培养应坚持以复合型、应用型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和校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维吾尔语+翻译方向”的培养模式,将维吾尔语水平与翻译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程体系上应体现各院校的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