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在蓟县上仓公社后秦吝庄大队,人们都传颂着一段“‘光棍堂’引来了4只‘金凤凰’”的佳话。说的是地主家庭出身的社员马文志,过去曾被错划为地主成份,今年被落实政策,改为职员成份以后,他的4个打光棍的儿子先后找上对象。马文志有4个儿子,大儿子明珠41岁,二儿子明泽31岁,三儿子明辉29岁,四儿子明伟26岁。这哥四个,个个精明强干,一贯劳动扎实,是庄稼地里的好把式。可是,就因为是地主家庭出身,一直说不上媳妇。他家成了村上有名的“光棍堂”。今年春天,大队在落实中央关于对四类分子的政策中,根据马文志的实际情况,改变了他本人的成份。于是,前来说媒的踢破了门坎子。不到一个星期光景,老大、老二、老三都说上了媳妇。老大很快就成了亲。前些天,老四也搞上了对象,这4个媳妇中,有3个是贫农的女儿。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005年3月,一个乍暖还寒的早晨,滕州市档案局(馆)接待了一个六十多岁的农妇和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听农妇介绍:她叫刘贵兰,是木石镇沂南村村民。她父亲刘旺才在1956年“二次土改”时被划为“漏网地主”,在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去世。她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高扬,因家庭成份是地主,始终没有说上媳妇,到现在还是光棍一个。跟她来的这一个是小儿子高明,他的命比他哥好,赶上了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不唯成份论”,  相似文献   

3.
我曾写过一篇《丑媳妇不怕见公婆》的写作体会,寄给《中国记者》,10多天后,收到退稿并附有该刊编辑的一封信。信中说,此稿不适宜在《中国记者》上发表,但可寄给别的业务刊物,有希望发表。我按这位编辑的指点,将稿件修改后寄给《荆州报通讯》,不久就被该刊以较大篇幅发表了。《中国记者》让有希望在别的新闻刊物上采用的稿件另稼给婆家,这种  相似文献   

4.
李仁虎 《今传媒》2007,(9):62-63
今年5月18日《经济参考报》刊登了一篇《红头文件竟然上了烟商广告》的报道,报道说:"堂堂省委办公厅的红头文件竟然作了烟草公司的广告.山东省济南市一位消费者向记者反映:'为了宣传公司卷烟的高贵身份,烟草公司竟然将省委办公厅的文件搬上了他们的广告!他们这样做是否合法?'"  相似文献   

5.
今年10月17日,陕西日报发表了一篇评论,题目是"大面积卫星田是新方向".这篇评论受到不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欢迎.留霸县学苏人民公社的干部和社且在学留了这篇评论以后,一致认为,这篇文章说理清楚,文字通俗,材料具体,对他们有很大的启发.一个叫郭光华的生产排长说:"以前我也有'高产赔本'思想,不了解卫星田的意义.如今听别人念了这篇评论,我没啥可说的了."这个社在没有学习这篇评论以前,小麦卫星田面积只占全社表田总  相似文献   

6.
6月28日,邢东矿的一次升职任命引起全矿轰动:当冀中能源党委副书记高金凯在邢东矿干部职工大会上宣布王腊旭为邢东矿矿长助理时,有人感动,有人称赞,有人说这是"好人有好报". 王腊旭是谁? 他是今年5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一名矿工,是连续四次蝉联的公司级劳动模范,更是一个讲仁义、重责任、有承担的"孝子". 他的故事,要从一对花甲老人的遭遇讲起. 花甲老人突遭变故 在河北省邢台市西北20余公里的冀中股份东庞煤矿工人村,住着68岁退休职工霍文通和66岁的老伴周金香.这是三代人的幸福之家,要不是周妈妈一封信,谁也不知道这里曾发生过可歌可泣的故事. 曾当过民办教师的周大妈,爱读书看报.她从报纸上看到,河北农大9301班全体毕业生资助一个病逝同学父母的事迹十分感动.联想到发生在自己家的事情,也是一个大悲大喜、大恩大德的故事呀!她把想法对"儿子"王腊旭说了."儿子"劝阻说:"妈,你身体不好,咱家的事很平常,写那干啥?"妈妈不听"儿子"劝阻,抽空就写,并直接给报社打电话……周妈妈此举才让"儿子"王腊旭的故事传扬开来.  相似文献   

7.
专栏与特色     
从今年元月起,我报创办了一张四开四版的增刊《周末》.《周末》第一版辟有"我和南京"专栏,每期均在显著位置刊登一篇回忆性散文.从半年多来的实践看,读者对这一专栏的反应是较好的.有的读者说:'我和南京'专栏颇具地方特色,使人读后得到感情上、精神上的满足."也有的读者来信说,开辟这一专栏"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请允许我以一个故乡人的身份,对你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祝贺."目前,这一专栏已在读者中留下较深的印象,越来越受到注目和欢迎."我和南京"专栏是随着《周末》创刊应运而生的.它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今年进行的省市广播电视系统好新闻评选中,舞阳县广播电视局曾先后将消息《农民王富仓设立家庭守法奖》推荐到漯河市和省里参评,骗取了市、省好新闻一等奖。其实,这是一篇道听途说,捕风捉影,胡编乱造出来的稿件。农民王富仓是舞阳县太尉乡善德王村人。他有3个儿子,其中二儿三儿因为打架和赌博,曾先后被拘留和罚款。王富仓为了鼓励儿子上进,曾表示过:“你们好好干有好处”。作者(县广播站招聘记者)郭继周却据此编造出一个所谓“家庭守法奖”,叙述几个儿子变化突出,一个曾帮助乡亲做了100多件质量好、式样新的家具;一个被命名为“新长征突击手”。还煞有介事地说:他家邀请村  相似文献   

9.
对于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如果认知出现偏差,即便报道并非虚假失实,亦可因失之全面、客观、公正而影响媒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2010年初,某报刊载《从"读书改变命运"到"求学负债累累"》,描写甘肃会宁两个农家"因教返贫"的境况:63岁的王清源已经陷入困境,他"用漫长的时光和6万多元债务,仅换来'出了3个大学生'的虚名和节节攀升的赤字";因交通事故失去了丈夫的陪读家长武志霞还在执着坚守,她的"人生事业已经完成一半——儿子考上了大学",女儿还在上中学.并因此断言:会宁教育是命运"赌博",即将遭遇"破产".  相似文献   

10.
春节前,我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城和儿子团聚.除夕当天,儿子和儿媳妇说要带我去看"春晚",我好奇地问:"看春晚不是在电视里看的吗?怎么还要出去?"我那黄头发的儿媳妇用夹生的汉语说:"我们要去看的不是中国的春晚,而是加拿大的 '中国春晚'."  相似文献   

11.
田里 《新闻天地》2008,(7):30-32
哥患绝症母去世,15岁少女扛起一个家 今年15岁的闫燕,是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东疏镇初三四班学生,她的父亲闫传亮是小王庄一名老实巴脚的农民,常年在外地打工。父母生下了三个孩子,老大是儿子,闫晶波,聪明好学,2003年考入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蚕学专业,老二是女儿闫菲,在宁阳县一中高三文科班上学。  相似文献   

12.
上海《报刊文摘》去年12月31日三版,刊登了一篇文摘,它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币上的汉隶是谁写的?》一文,说“中国人民银行”几个苍劲有力的隶书,是马文蔚书写的。可是,《新民晚报》1984年6月30日曾载文说这是冀朝鼎的手笔。那末,“中国人民银行”  相似文献   

13.
记得我刚开始写稿时有个毛病,就是看到啥就急着写,写完后连看也不看就投往报社,总认为修改稿件太耽误时间,只要多写、多投、一定会广种薄收的。结果篇篇稿件寄出去犹如泥牛入海。于是便责怪编辑不识货,心中愤愤不平。去年春天,出差路过某报社,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拜见了一位编辑,给他送上了一篇写自己业余爱好的稿子。这位编辑看完稿子以后对我说:‘事情本身很有趣,但你写得太粗糙。你不妨把写十篇稿子的精力花在写一篇上,对稿件认真修改。’  相似文献   

14.
宋鼓吹铙歌三首,见存于沈约《宋书·乐志》,赵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亦收录。郭茂倩在《宋鼓吹铙歌三首》题下加按语说: 《宋书·乐志》曰:"鼓吹饶歌四篇,今唯有《上邪》等三篇,其一篇阙。"《古今乐录》曰:"《上邪曲》四解,《晚芝曲》九解,汉曲有《远期》,疑是也。《艾如张》之解,沈约云:‘乐人以音声相传,训诂不可复解。  相似文献   

15.
采写新闻报道是我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以后的一种业余爱好和执着追求,所以几年来,我年均被新闻单位用稿100篇以上。我的体会之一是,把自留底稿同见报稿件进行比较,知道编辑修改在何处,研究为何修改,使我从中觅得了不少如何修改稿件、写好稿件的“妙方”。 一是进行标题比较。如何使新闻标题做得新颖、鲜明、准确、生动,引人注目,这是能否吸引编辑采用稿件的首要一环,也是能否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编辑尤其重视稿件标题的制作和修改。如我采写的一篇消息,原稿正、副题是《去年是起步,今年要大见成效,盐城矿务局把质量品种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上海《报刊文摘》去年12月31日三版,刊登了一篇文摘,它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币上的汉隶是谁写的?》一文,说“中国人民银行”几个苍劲有力的隶书,是马文蔚书写的。可是,《新民晚报》1984年6月30日曾载文说这是冀朝鼎的手笔。那末,“中国人民银行”六字究竟出自谁手呢?  相似文献   

17.
一篇稿件寄到报社,总是盼望着见报.那年,我的一篇短文在报上发表了,我自然喜出望外,但读着读着,发现与原稿相比,编辑已作了大量修改和删减,心生感动之余,也有许多启发与思考.从此,我喜欢读"见报稿".有时一篇"见报稿"要读上三、四遍.具体说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摆正作者与编辑的关系.文稿能见诸报端,不要单纯认为是作者心血写就,那里面也融进了编辑的甘苦.从两稿对比中不难看出编辑动了不少脑筋,文字从原稿(连同标点)529字减至294字,短小精悍,使稿子增色不少,而署的仍然是作者的名字,应感谢编辑们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区业务通讯员中流传着这样几句话,如今是“写稿难,盖章难,登篇稿子如上天”。我认为那是没有抓住关键。实践中,使我认识到,认真学习新闻知识,善于识别新闻价值。就一定能提高稿件的采用率。去年我向县以上新闻单位邮发稿件165篇,被刊登、播发143篇。今年上半年发出稿件87篇,被采用73篇。一些通讯员问我上稿率高的秘方是啥?我回答说:“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记者部供稿四易其稿的一篇批评报道 10月10日人民日报《各地传真》版头条报道--《霞浦,法与特权在较量》一文曾四易其稿,来之不易. 9月26日上午记者传回初稿,讲述了福建霞浦县文化局长、全国劳模温知柱在依法查处县法院原刑庭副庭长刘建斌违规经营迪吧事件后,被刘蓄意报复一事.文章试图通过对案情的详细叙述让读者了解其严重性,介绍性的材料较多,情绪化的语言不少.编辑提出,素材难得,离好稿还有距离,并建议记者将主题集中到`法与特权如何较量'上. 次日,第二稿传来,编辑又提出8条具体修改意见.对稿件中的一个要点:霞浦县文化局对梦…  相似文献   

20.
面临"更上一层楼"新闻战线"第四期介绍上海报纸版面经验的一篇文章中,说到上海报纸的特点之一,是运动到来时会"轰".上海报人带玩笑地说,这是报纸的"海派".文章作者的看法是:"这种'海派'应该说是一种好的风格,因为它是报社同志们热情对待运动的一种表现".我不打算对这段话发表什么意见,而是想谈谈这段话所引起的一些回忆.不久之前,在上海我也听到过关于上海报纸这个特点的议论.从那些议论中,还引出两个问题.一个大意是说,花样品种跃进此较容易,内容质量如何跃进?一个大意是说,运动到来时,报纸很活跃起了很大促进作用,现在运动深入了,报纸正面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