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宣城古城     
石巍 《寻根》2002,(6):79-86
安徽宣城,秦时建县,古名宛陵.这是一座处于宛水之滨、陵阳山之麓的江南古城.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在此设立丹阳郡,管辖今苏南皖南浙西等地的17个县.此后,这里一直为郡、州、府的治地.  相似文献   

2.
古城里     
西门街32号 记住西门街32号.不是因为一进大门就见到的翠竹,不是因为堂屋里保存完好的明代桌椅,不是因为院子里蓬勃的花草,而是因为住在这个院子里的人们. 2013年春节期间,在杨舒的婚宴上,与怒江退休回来的水映海老师同桌吃饭,他邀请我们去他家玩时不是说位置,而是强调了门牌号:西门街32号.  相似文献   

3.
杨圭臬 《大理文化》2012,(10):74-76
初到大理市的外地人,常听本地人说“到大理”或“从大理来”就觉得很奇怪,其实他们说的“大理”,指的是大理古城.到大理古城,首先经过的是文献楼,门楼上面高悬着一块匾额:“文献名邦”.这是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5年)云南提督偏图深感此地人文兴盛,报请清政府颁发的.  相似文献   

4.
从昆明驱车到巍山古城已是午后.   下了车,一抹金灿灿的斜阳从西边散射开来,洒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阳光掩映着我的脸,有些灼热.抬头看看天,蓝得安详而纯粹,偶尔飘来一朵闲散的云,随着轻风散漫开来,渐渐淡化,融入蓝天里.……  相似文献   

5.
古城人物     
陈老师 陈老师原先是古城中学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6.
粟碧婷 《大理文化》2021,(10):74-77
很多时候,我都会坐在书桌前静静地回想在大理的一切.关掉音乐、手机静音、将撒落的茶壶盖归位,总之清除一些随时会带来打搅的可能性.觉得在人的活动范畴中,有时凝神回想的部分往往比结结实实下意识的动作来得更为真实可靠.所谓行走,在常理看来即为抵达,但是回望更能赋予抵达的生动性、在场感.  相似文献   

7.
变化的古城     
虽然是生长在洱海边,古城旁的本地人,但是对家乡的变化仍然十分不适应. 在外求学归乡之后,发现家乡已然改变,不是说马路宽了、长了,房子高了、多了.而是一些潜在的,潜移默化的改变在发生着,并且使我越来越疑惑,越来越想去探究.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G56杭瑞高速是一根长藤,那么沿途的大城小镇,就是这根藤上开出的一朵朵小花,而我们,则是在这些花朵之间忙碌着的一只只蜂蝶.大理无疑是这根藤上最艳丽芬芳的一朵. 我在滇西的保山工作,父母则生活于滇东的曲靖老家,一边是故土难离,一边是生活不易,必将在东西之间奔波跋涉,因而,也不知沿着这根藤穿行了多少个来回,遗憾的是,我竟从未在必经之地的大理驻足过.  相似文献   

9.
古城漫步     
初到大理市的外地人,常听本地人说"到大理."或"从大理来."就觉得很奇怪,其实他们说的"大理",指的是大理市区内的大理古城,而现今州、市政府所在地叫"下关".我的朋友老何曾在大理住过一些时日,此次结伴游玩,一定邀约我到大理古城走走.乘车从大理市的下关往北15公里,就来到了一道古城门下,门楼雕梁画栋,上面高悬着一块匾额:"文献名邦".  相似文献   

10.
古城的楼     
当你慕名来到大理古城门外,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立在地面上一块大青石,它高六尺厚四尺,上面用红漆写着遒劲有力的"大理"两字.旁边有座高三丈,雕梁画栋的三层大楼,名曰"文献楼".文献楼以前叫"接官厅",过去来大理游览的文武百官,特别是衣锦还乡的官绅,在这里下马下轿,接受大理地方官员或士绅的接待.  相似文献   

11.
白天的古城,在阳光的映照下是如此明朗和美丽,但我仍偏爱这夜色中的古城,飘渺着梦幻,我想溶在这样的夜色之中,永远地成为古城的砖石,直到风化.  相似文献   

12.
在大理,古城是一个情结.透过这个情结,似乎可以看到有一种声音,从远古传来,弥漫在铅灰色城墙的四周,把一个西南小城,浸润出了大国王者之气.  相似文献   

13.
秦声 天水,是秦人的发祥地之一.在秦一统天下的过程中,与之息息相伴的,不仅仪是战马,是厮杀,还有音乐! 此音乐者,乃秦声也. 秦声,是经华夏民族音乐和西陲一带的狄音乐杂糅结合而成的,这和秦地所处的位置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早就听说,约旦国家通讯社“佩特拉”的名称来自于约旦的一座神奇古老的石头城.去年年底,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古城遗址,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我曾多次到过丽江,看那清澈的流水,在杨柳依依的河道里,汩汩地流淌,穿过一座座小桥,曲曲弯弯地从座座老屋前流过,给这古老的小城带来生的活力,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6.
古城马六甲     
<正>马六甲是马来西亚的一座古城。1402年,来自苏门答腊的拜里米苏拉王子以马六甲城为首都,建立了强大的马六甲王朝。中国古书上把它译作"满剌加",其领土包括了大半个马来西亚半岛,柔佛海峡以南的淡马溪(新加坡)也在其内。该王朝经历了八代苏丹的统治,到1511年被东扩的葡萄牙人攻占,后来又相继饱受荷、英、日等殖民统治的蹂躏。如今的马六甲市位于马来半岛南部的西海岸,它面对马六甲海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处,是来往船  相似文献   

17.
漫步古城     
铁栗 《大理文化》2011,(12):81-82
漫步在大理古城,我常常会生出一种奇怪的感觉。站在那座巍峨雄壮的城门楼前,久久地和它对视,就感觉站在了佛学典故中的三生石上。眼前的城门像我前世常来的地方,和它的对视之中,我心里的滋味难以言表。  相似文献   

18.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一天夜晚,小住巍山古城,到四方街一个小茶楼上喝茶,茶楼里播放着萨克斯演奏的<小城故事>轻音乐,乐声轻柔悠扬,非常动听.……  相似文献   

19.
高昌古城     
龙山 《寻根》2015,(1):71-77
高昌古城,维吾尔语称为"亦都护城",也即"王城"之意。《北史·高昌传》中载,它因"地势高敞,人庶昌盛"而得名高昌。高昌古城是新疆最著名的两座古城遗址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昌古城同时也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  相似文献   

20.
张笑 《大理文化》2001,(5):50-53
古城的兴建与毁坏 剑川居于汉藏文化的交汇口,历史上曾经是中原--南诏--吐蕃频繁征战争夺的战略要地.大理国时期直到解放以后的八十年代,这里作为军事重地,一直由国家派重兵驻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