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比热人们取各种不同物质1千克,使其温度升高1℃,测量它们吸收热量的情况时,从大量实验结果发现各种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是不相同的,这表现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了比较各种物质的这种特性上的不同,引入“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比热容的定义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比热容.简称“比热”,它的符号是C,单位为焦/(千克·C).实验证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时放出的热量,跟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对例如水的尸h热是4.2X103焦/(十克·℃),这表示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  相似文献   

2.
第三章热量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要求热量和比热是热学的基本概念。本章就是在简单热现象的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热量和比热的初步知识。全章教材可以分为两个单元,1~3节为第一单元。本单元教材首先从学生已经学过热传递的基础上直接提出热量的概念。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给水加热的分析,引入了热量的单位“卡”。由于物体降温和燃料燃烧都可放出热量,教材又从实例出发引入了燃烧值概念及其单位。物体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同物质的多少和温度变化的大小有关,还与物质本身的热学属性有关。教材从“1克别的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否也是1卡”这个问题出发,并通过实验的分析,引入了比热的概念和单位。教材列出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 2 1面关于热量和比热大小的描述是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相等 ,也等于它的比热”.笔者认为此解释欠妥 ,下面以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问题为例 ,与同仁商榷 .下面是笔者在课堂上布置给学生的一道判断题 .题目 质量是 1 kg的水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是 4.2× 1 0 3J/ (kg·℃ ) ,是否正确 ?一部分学生认为正确 .当笔者问为什么此题正确时 ,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了“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相等 ,也等于它的比热 .既然 1 …  相似文献   

4.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物质的密度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物理量.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物质的密度跟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质量为1 kg的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相似文献   

5.
在运用热量公式Q吸=cm(t-t0)和Q放=cmt0-t)解题时,同学们要明确以下四点:1.明确与热量Q有关的因素物体吸热升高的温度,物体放热降低的温度,若将和降都用面来表示,则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两个公式可写为在运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解题时,同学们应明确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的多少,是由物质的比热c、物体的质量m、和物体温度的变化量凸t三者所决定的.对同一物体而言,热量Q仅由温度的变化量t来决定.2.明确t在公式中的整体性在热量的计算公式中,为物体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即物体变化的温度.同一物体,无论初温t0和末温t大小如何…  相似文献   

6.
对于比热(比热容)这一概念,应着重理解下面几点: 1.比热的定义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比热是物质的重要特征之一,同密度一样,它的大小不  相似文献   

7.
关于比热,首先应明确它是表示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学习比热应掌握以下几点: (1)比热可以作为鉴别物质的依据。例如,拿一块金属,当知道它的比热是0.88×10~3焦/  相似文献   

8.
魏喜武 《物理教师》2000,21(1):15-15
比热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学生需要认识的第一个带有复合单位的物理量,教学难度较大.为降低教学难度,现新课本(华东版)首先以“同一种物质(水)在质量相同、温度变化相等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等”的知识作为铺垫,然后再通过演示不同物质(水和煤油),在质量相同、温度变化相等时,它们分别吸收的热量不等的现象,进而引入比热概念的. 关于引入比热概念的实验,一度曾成为教学讨论的热点,全国多家中学物理教学刊物先后发表过数十篇文章,但由于这些文章都没有很好地控制分离的量,再加上有些装置过于繁琐,教学效果并…  相似文献   

9.
“比热”概念抽象 ,难以理解 ,是热学中的重点、难点 .现行初三物理课本 (人教版 )是利用两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 ,并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变化 .以此来研究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而升高的温度不同 ,从而引入比热概念 .实际教学中发现 ,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教学存在几点不足 :①液体温度计示数不易观察 ,可见度低 .且加热时间短 ,温度计示数变化缓慢 .不适合在课堂内演示 .②由于两“热得快”浸没在各液体中的深度不同 ,则在相同的时间内 ,不能保证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 ,使吸收相等的热量存在误差 .…  相似文献   

10.
根据“调整初中物理教学要求的意见”,初中物理第二册热学部分要使学生建立热量的初步概念;掌握热量的单位、燃烧值的概念和单位;掌握比热的概念和单位,了解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会用热量计算公式和热平衡方程进行简单计算.了解混合法测比热的原理,会用量热器测固体物质的比热.对于分子热运动、热能、物态变化、热膨胀、热传递则要求一般了解.为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和了解上述要求,我们编了如下练习题,(注:有※号的表示选作).一、填空题:1.在15℃的室内,放一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把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则温度计的读数是().2.0℃的水和0℃的冰,他们的冷热程度是:().(冰大、水大、或相等.)3.500克水,温度由0℃升高到10℃吸收的热量  相似文献   

11.
贵刊 2 0 0 1年第 6期郝恩裕老师所写的“比热”与“热量”的区别一文 ,本人也认为郝老师的大部分观点是正确的 ,课本中的表述的确有欠妥之处 ,它很容易引起像郝老师所举的例子那样让学生出错 .而郝老师将“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相等 ,也等于它的比热”中的“也等于它的比热”改为“在数值上等于它的比热”,本人认为不妥 ,因为比热这一物理量和其他物理量一样是有单位的 ,任何一个不带单位的数值不可能与一个有单位的量相等 .课本中对比热的表述是这样的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  相似文献   

12.
从比热容表中查知某种物质的比热容,我们就知道了1kg的这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J。如果质量不是1kg,温度升高(或降低)不是1℃,能不能算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从铝的比热容人手,以初三物理教材P22例1为例,分几步逐步归纳热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热学试题是中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在新情境中进行分析和运算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现用几种特殊方法例析。 例1 铜的比热是铅的比热的3倍,现有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如果它们吸收的热量相等,则铜块升高的温度是铅块升高的温度的  相似文献   

14.
一、没有正确理解比热的概念例1 有人说,物质吸收热量越多,温度变化越小,它的比热也会越大,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错解由公式C=Q/m△t可知,比热与吸收热量成正比,与温度的变化量成反比,因此,上述说法错误.  相似文献   

15.
一、从公式中找比例在热量、比热、质量、温度四个物理量中,如果告诉了其中二量是不变的,一个量的比值,求第四个量的比,可直接从公式变形后的公式中去找.[例1]甲、乙两个物体质量相同,比热之比是3∶2,升高相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之比是____________.[解析]由Q=Cm△t可知,m、△t相同,Q和C成正比,所以们吸收的热量之比是3∶2.[例2]甲、乙两个物体,质量相同,它们比热之比是3∶2,吸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之比是______________.[解析]由△t=QCm可知,Q、m相同,△t和C成反比,所以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2∶3.二、用公式计算比例四个物理量中,若知道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所吸收的热量不同的特性,引入了比热这个物理量。我们在教学中按照初三物理课本笫六十二页图3—1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从温度计上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比水快,从而使学生明确要使水升高的温度跟煤油相同,就必须给水继续加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7.
"比热容"是重要的热学概念,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不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由于它涉及物质的质量、(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和(吸收或放出的)热量3个物理量,故做好比热容实验十分重要.在通常条件下,人们是给等质量的对比液体,用相同的热源对它们加热相等的时间,通过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但升高的温度并不相等,进而推导出它们"吸热的本领通常是不同的"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8.
比热容概念: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学生对比热容很难理解,原因有二.1.概念很抽象.2.学生要反推实验结论.比热容的概念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而实验原理是吸收相同的热量看温度上升的高低.需要学生反推结论,学生本来就对抽象的问题很难理解,更何况再要转一个弯,使抽象的变得更抽象.  相似文献   

19.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关于温度、热量和热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热量越多 (B)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越多 (c)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I))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热能一定增加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能测量物体的温度,是由于温度计的 液体能变得与所测物体的温度相同 (B)一切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的 (c)1卡就是1克水在1℃时所吸收的热量 (D)一杯开水比一杯冰水含有的热量多 3.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铁球和铜球,放在开水中煮很长时间后,它们将( ). (A)吸收相等的热量,升高相同的…  相似文献   

20.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混合时会发生热传递现象.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通常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可用公式Q—l,,l凸t来计算.1.公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和单位,,l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是“干克”.凸t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量,单位是“”C”.当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凸t—tZ-t;(ti为物体的初温,t;为物体的未温);当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时,乙t一2;一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