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术欣赏教育能全面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儿童美术欣赏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审美创造等要素。培养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应注重引导儿童在欣赏中与对象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增进欣赏中的情绪体验,并与创作结合,提升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一、学习美术欣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 素质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普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所谓审美素质就是感受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其核心是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学习美术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新教材中美术欣赏贯穿于教材内容的每个章节中,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术欣赏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在素质教育思想的统率下,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想象美、创造美以及评价美等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美术欣赏教学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视觉审美享受和美术文化知识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对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有所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美术欣赏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探讨的是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的比较欣赏法。  相似文献   

5.
冯雅静 《早期教育》2012,(12):51-53
美术欣赏是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以画面欣赏和故事欣赏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艺术作品。本文从多通道促进幼儿审美感知、游戏体验激发幼儿审美想象、多元表现鼓励幼儿审美创造三方面探索幼儿美术欣赏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期让幼儿在多元感受、多元体验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产生多元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美术欣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进而获得审美感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欣赏有利于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发展他们的美感,缩短从爱美到审美的距离,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审美感受。“美术欣赏教育是培育儿童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让儿童从小就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这样对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儿童的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培养儿童艺术素养的意义上说,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小学生热爱艺术的天性,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地进行美术欣赏教学,让美术欣赏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8.
美术欣赏教学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视觉审美享受和美术文化知识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对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有所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美术欣赏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探讨的是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的比较欣赏法。一、美术比较欣赏法概述  相似文献   

9.
美术教育是通过绘画来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更完善。新课标的实施给美术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美术课程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美术欣赏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美术欣赏水平是学生审美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要帮助学生认识美术欣赏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应注重从品质塑造、学科基础性、生活审美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1.
肖中锋 《成才之路》2011,(29):28-29
美术新课标在教学建议的第一条中就明确提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通过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情感能力、审美想象力、审美创造力和审美方法几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美术欣赏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美术欣赏水平是学生审美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要帮助学生认识美术欣赏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应注重从品质塑造、学科基础性、生活审美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3.
闭道展 《广西教育》2014,(9):123-123
斯宾塞有一句名言:“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会失掉一半。”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课程中重要的学习领域之一,教学内容涉及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美术作品,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欣赏作品并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逐步形成一定的美术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激发创造美的热情。  相似文献   

14.
小学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有全面的认识;要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交流、外化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欣赏技能,并能应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欣赏美术作品;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探讨了如何以审美为中心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美术欣赏课的功能和价值,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完善学生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幼儿美术欣赏是幼儿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感知美术作品(包括名人作品、幼儿作品、工艺品、雕塑等等)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欣赏作品,理解作品,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我觉得美术欣赏活动是一个薄弱环节.被孤立起来.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在这里.笔者谈谈自己对幼儿美术欣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中学生美术欣赏审美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阐述了中学生美术欣赏审美能力培养的途径,并说明了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学生最基本的美术基本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品评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欣赏教学的角度出发,阐述欣赏教学的特点和意义,分析欣赏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原则和实际应用策略,意在提高小学美术欣赏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  相似文献   

18.
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感受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体验其形式美和内容美.增强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活动。它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开展多元化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如何选择适宜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是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关键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浪潮不断推进,改变了应试教育模式,从而使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高中美术教学是组成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对于提高学生审美欣赏水平、艺术水平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所谓艺术欣赏是指欣赏主体与被欣赏对象之间存在的一种审美联系,其表现在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表现出的一种审美认可及评价标准,另外还表现在审美对象制约着审美主体的审美水平及审美观方面。对于高中美术教学,美术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评价方面的教学工作,帮助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以及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