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产减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怀志 《大众科技》2005,(9):208-209
文章通过国际上对资产减值核算的观点,明确了国际惯例与我国制度对资产减值核算的差异分析,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资产减值核算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资产的减值将导致资产的可收回价值低于账面价值,采用历史成本进行核算,势必会影响企业资产的真实情况,因此资产的减值准备应运而生,我国的资产减值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在理论上、实务上都有待于完善。鉴于此,从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入手,并结合我国资产减值准备的现状,指出其存在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新准则对资产要素的重新分类及对资产减值会计的重新规范,就新准则下企业各项资产减值核算的适用准则、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列支与可否转回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资产减值准则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我国与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的概念、理论基础、确认和计量以及披露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其差异及其原因,并对我国资产减值准则的制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会计准则之资产减值准备特点的概述,依据其特点分析了实施新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以期能为我国企业正确运用资产减值准备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准则与国际相关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分析了我国资产减值准则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并结合问题给出在我国更好实施资产减值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已确认的资产减值不得转回,对于资产减值制度而言这一规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资产减值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尤其是亏损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检验,指出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利用资产减值准备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上市公司在能避免亏损的会计年度减少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已无法避免亏损的会计年度加大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扭亏为盈年度减少或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改变企业当期会计盈余,粉饰企业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9.
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一方面,由于许多企业按照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要求对自己的资产进行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使企业的账面资产更接近于实际资产;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存在的诸多问题,被企业用以进行账面资产和各期利润的调节,导致不少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有鉴于此,我国应参照并吸收国际会计及世界各国会计的经验,对资产减值准备会计进行完善,使企业提供的信息更加真实,更具决策有用性。  相似文献   

10.
新会计准则下的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初,我国正式公布了新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在这场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中,资产减值准备变革成为了理论界备受关注的焦点。新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1.
郭妍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0):128-128,329
2007年1月1日财政部颁布实施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制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该准则在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从资产减值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我国资产减值准备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新准则颁布的必要性,探讨了新准则的特点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资产减值准备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资产减值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了一些公司操纵经营业绩、粉饰财务状况、逃避监管的工具。笔者就我国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现状,资产减值的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差异做了比较,并提出完善建议,要求重新审视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八项资产减值准备”政策的实施,使上市公司的资产计量面临更为严格的标准。对解决上市公司的虚盈实亏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资产减值准备赋予了企业较多的职业判断的权力,在操作上形成了较大的灵活性。因此,有关资产减值准备在计提中存在的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否则资产减值准备将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成为上市公司用于调节利润的又一工具。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解决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孙琳 《科协论坛》2007,(10):133
1我国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制度规定及应用现状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需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性生物资产、商誉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些长期资产在有些企业总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计提减值准备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我国目前有关长期  相似文献   

15.
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减值由四项扩展到八项,规范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该项改革措施在会计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资产减值的讨论。本文首先阐述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着重分析计提准备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为依据,就我国资产减值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研究,阐述了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萱  陶静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2):75-76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促进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但资产减值会计在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难题。通过比较新准则和原制度规定,探究出新准则的特点,分析新准则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新准则下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实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资产减值会计政策一直是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中的重点,因为资产减值自引入我国以来,一直是企业极其重要的盈余工具之一,虽然自2006年2月15日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以来,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新准则仍存在诸多问题,让企业利用准则的漏洞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资产减值会计的变革备受关注。分析了资产减值实施的现状、资产减值会计的主要突破以及新准则对资产减值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新准则下资产减值相关处理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资产减值会计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操纵利润,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被滥用等弊端。分析了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选择与利润操作的动机和途径,针对资产减值会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作利润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