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文学发展40年的风雨历程中,出现了丰富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当代先锋文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拨,虽然其兴盛的时间不长,仍然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本文旨在以莫言的《透明的红罗卜》和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为例来展开对当代先锋文学特征的探讨及其发展、衰落的原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文学发展40年的风雨历程中,出现了丰富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当代先锋文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拨,虽然其兴盛的时间不长,仍然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本文旨在以莫言的《透明的红罗卜》和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为例来展开对当代先锋文学特征的探讨及其发展、衰落的原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十八岁出门远行》最初发表在1987年第1期《北京文学》上。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学语文教育理念几度嬗变,人们终于在文学教育领域接纳了这个颇具先锋色彩的小说。人教版课标本高中《语文》必修3把《十八岁出门远行》放在第一单元,与《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等传统小说并列,显示了文学教育的包容胸怀。  相似文献   

4.
西方童话《小红帽》和中国"先锋文学"作品《十八岁出门远行》均关注成长主题,两者在创作背景、主人公形象刻画和线索意象的选取上有着相似之处,在成长引导方式和故事结局开放性上有着差异化处理。《小红帽》和《十八岁出门远行》展示了成长题材小说的共通式原型、特色式处理手段以及不同文化语境下人们对成长话题的差异性理解和应对心理。  相似文献   

5.
余华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选人中学、中专教材,应该是对他的现代派小说(也称先锋实验小说)语言的关注与研究。指导学生品味现代派文学的语言,辨析与把握现代派文学语言的内质、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6.
《十八岁出门远行》著/余华莫言曾把余华称作是"当代文坛上第一个清醒的说梦者",认为《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一篇"条理清楚的仿梦小说"。的确,小说自始至终充满了种种不确定的、令人难以捉摸的情境。开头的一段描写,  相似文献   

7.
近读孙文辉老师《(十八岁出门远行)的叙事冒犯》一文(载《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11期),非常赞同他“继续使用人物、情节、环境这些传统小说的基本要求来阐释文本,不仅毫无力量,而且容易遮蔽《十八岁出门远行》叙事上的独特性”这一观点。实际上,从《十八岁出门远行》(以下简称《远行》)人选中语教材,再到用先锋小说理论解释它,从这一孔隙完全可以窥见近年来语文教材观及教学观的嬗变更易。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代文坛杰出的作家余华不同阶段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叙述声音和形象,这体现了作家强烈的自我挑战、自我超越意识及无以伦比的探索姿态。从早期的先锋叙述,到先锋向写实的过渡,继而是写实叙事,余华的每一步探索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本文从《十八岁出门远行》《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三部作品为例,分析余华作品从先锋叙述到写实叙事的嬗变。  相似文献   

9.
余华作为新时期“先锋文学”的重要作家在创作上深受卡夫卡的影响。本文从比较文学影响与接受的研究角度出发,以《十八岁出门远行》和《美国》两部寓言式的“成长小说”为例,具体地从人物设置、情节模式和主题内涵来发掘卡夫卡的文学创作对余华这部作品的影响,以及余华对卡夫卡的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0.
余华作为新时期"先锋文学"的重要作家在创作上深受卡夫卡的影响。本文从比较文学影响与接受的研究角度出发,以《十八岁出门远行》和《美国》两部寓言式的"成长小说"为例,具体地从人物设置、情节模式和主题内涵来发掘卡夫卡的文学创作对余华这部作品的影响,以及余华对卡夫卡的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它详细描述了一个少年从6岁开始到16岁的生活和成长中所经历的所有苦涩、挫折与屈辱。作者余华从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开始,到《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再到《兄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以跳跃式的姿态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学高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 ,在特定的精神文化背景上 ,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 ,展现出一个荒诞的虚构世界 ,成为当代文坛上的一道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13.
《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余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作品,是一篇具有典型先锋实验性质的短篇小说。它以荒诞写真实的手法言说了人性中冷酷、残暴的一面。十八岁的主人公"我"初入社会就遭遇了现实生活中的荒诞、阴暗,本来是朋友的司机转而加入了恶势力,对"我"实施抢劫,而"我"遭遇了狠狠的打击后依然坚守正义,心向光明。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在特定的精神文化背景下,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展现出一个荒诞的虚构世界,成为当代文坛上的一道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在特定的精神文化背景上,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展现出一个荒诞的虚构世界,成为当代文坛上的一道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16.
余华作为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自1987年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以来,历经了两次转型。余华的这两次转型,评论界历来莫衷一是,褒贬不一。借助艾布拉姆斯有关文学活动要素的理论,从"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等四个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试图对以余华为代表的先锋创作转型作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风格独特、先锋意味盎然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入选教材,可谓对长久以来现实主义小说独领风骚的中学语文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有力的反拨.自然,新的实践需要新的思维,尤其是读解那些秉持"怎样写比写什么更重要"创作观念的先锋小说家的作品,更需要教师和学生打破传统的教和学之习惯,以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尴尬和茫然.  相似文献   

18.
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最能体现西方后现代思潮在中国文化语境下对文学经典的冲击。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分析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中国当代的先锋小说家如何进行叙事技巧和话语层面上的实验.对文学文本进行着怎样的解构与建构以?及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如何渗透进先锋小说的创作先锋小说解构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叙事模式以及文学体系,却又有着很大的建构意义,在小说面临边缘化的背景下开创了新的小说创造道路。  相似文献   

19.
莫言曾把余华称作是“当代文坛上第一个清醒的说梦者”,认为《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一篇“条理清楚的仿梦小说”。的确,小说自始至终充满了种种不确定的,令人难以捉摸的情境。开头的一段描写,表现迷蒙离奇,漂浮不定的感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一部小说的主题往往不是单一的,何况是现代派作品,其主题会更加地复杂多元。余华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于1987年。作为先锋小说的代表,这篇小说的主题争议颇多。有参考书这样解读:“通过叙述涉世不深的少年‘我’第一次出门远行的离奇遭遇,作者表达了对世界的看法:陌生,荒诞、无法理解和把握,从而流露一种人生漂泊的悲观情绪。”更流行的观点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