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称隐士为“高士”,始于战国时代的新垣衍之于鲁仲连。东汉以降,隐逸之风迭兴,以《高士传》命名的隐士传记陆续行世,发轫者当推东汉梁鸿和苏顺的同名撰述;声名最著的,却要数西晋皇甫谧的《高士传》。据《直斋书录解题》卷7所引皇甫谧《高士传序》和《玉海》卷58引《中兴馆阁书目》说,皇甫谧《高士传》选收从尧至魏咸熙中的隐士90多人,为之立传。咸熙(264——265年)是曹魏最末一个年号,因此可以确定皇甫谧完成此书巳是入晋之后了。  相似文献   

2.
西晋皇甫谧是继刘向之后又一个大量创作杂传的作家,其杂传作品包括《高士传》、《逸士传》、《达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韦氏家传》。皇甫谧的杂传创作是小说式的,这不仅体现在其为传的旨趣与心态、选材态度与方式方面,更体现在其以杂传述志写心,而小说式的创作,使他的杂传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小说品格。  相似文献   

3.
《咏贫士》七首思想内容丰富,借歌咏古代贫士来抒发己志。诗中所咏贫士的事迹分别见于其他史籍中,其中皇甫谧《高士传》是其主要的材料来源。陶渊明对材料的选择和构思不仅体现了其诗的创作特色,也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取向。  相似文献   

4.
明人皇甫涍所撰《续高士传》十卷,又名《续高士传编目》,该书在流传过程中衍生出二卷本《逸民传》,其间《逸民传》的作者归属又出现了讹误,导致《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史志著录接连失误。通过对两书文本与版本的分析发现,《逸民传》《续高士传》实为一书,系周履靖、刘凤等人所改头换面而来。  相似文献   

5.
皇甫谧生平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皇甫谧是魏晋时期的著名学者。他终身不仕,潜心著述,从《晋书》本传的介绍和《隋书·经籍志》的著录情况来看,成绩确实颇为可观:12种著作合计50余卷①,涉及文学、历史、医学诸领域。近十年来,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受到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帝王世纪》是魏晋学者皇甫谧研究上古以来帝王史的成果,记载的一些不见于其他典籍的材料,多采取较为审慎的态度,往往数种说法并存。有人据后世典籍所引其中个别帝王在位年数的不同,认为存在"一书二说",进而推测是皇甫谧根据《竹书纪年》修改原作的结果。但细绎相关证据,即使有"二说"的帝王在位年数也多与《竹书纪年》的记载不同。而皇甫谧卒于元康三年(293)的新说也不成立。  相似文献   

7.
洛阳纸贵     
西晋作家左思,以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初不为时人赏识。后来左思携此赋拜见当时的名士皇甫谧,皇甫谧阅后大为称赏,亲自为之作序,张载、刘逵也为《三都赋》作注,张华并把左思誉为东汉著名辞赋家班固、张衡一流人物。班、张诸人  相似文献   

8.
形容著作风行一时,人人争相传抄的典故。典出《晋书·左思传》,西晋左思写了《三都赋》,开始并不被时人赏识。左思便将文章送给当时在文坛很有名望的皇甫谧(mì)看。皇甫谧大为赞赏,并为它写了序。接着张载、刘逵等人纷纷为《三都赋》写序作注,张华读后也赞叹它余韵悠长,越读越觉得新奇喜人,可与班固、张衡的作品媲美。于是豪门贵族争相传抄,一时间,洛阳城纸张紧缺,纸价也因之上涨。《世说新语·文学》也有东晋的庾阐将他写的《扬都赋》(注:扬都即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送给庚亮看,庚亮因为庚  相似文献   

9.
女性类传以记载能够作为封建礼教忠孝、节义、贞信典范的各个阶层女性事迹为主,其中以贞顺、节义观为女性类传的主要思想内容。自刘向《列女传》首创女性类传开始,历代出现了众多女性类传,其中以皇甫谧《列女传》、解缙《古今列女传》以及刘开、孟涂《广列女传》为代表,这些作品在人物分类、入传标准、材料搜集以及内容记载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写作模式。类传中众多的女性形象,各自以母亲、妻子和女儿的不同身份,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古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和精神境界。女性类传在中国史学史以及文学史上都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灵台文化旅游业下一步发展的若干战略选择:实施"以煤养文"战略,切实全面融入关天经济区,重新评价、规划灵台文化旅游资源。充实"皇甫谧文化园"的展示内容,应该从医哲学上充实皇甫谧在针灸方面的事迹和贡献,从"知识人格"的高度重新评价和展示皇甫谧文史成就及贡献,增设"数字皇甫谧文化园"。对于精心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灵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应重视《诗经》名篇体验旅游线路,建议联合召开全球性的"中华医学养生高层论坛"并申请经费支持"皇甫谧针灸养生城"建设,应高薪招聘高水平针灸大夫,设置"皇甫镇"和卦台乡,建设"文王城"和"孝道"景点,用中华传统风水学进一步精化荆山风水意象,创造灵台风水园林品牌。  相似文献   

11.
晋宋间“隐”的名目繁多,有朝隐、市隐、通隐、充隐、耕隐和遁隐等。鲁迅先生说:“隐士,历来算是一个美名”,“非隐士的心目中的隐士,是声闻不彰,息影山林的人物。但这种人物,世间是不会知道的。”(《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晋书·桓玄传》记,桓玄篡位作了皇帝以后,他“以历代咸有肥遁之士,而己世独无。乃征皇甫谧六世孙希之为著作,并给其资用,皆令让而不受,号曰高士,时人名为‘充隐’。”如果真正“隐”,就绝无人知晓;为人所津津乐道,未必  相似文献   

12.
三国魏晋时期的皇甫谧认为.平阳就是晋阳.也即太原。但古今诸多文献却无一例支持其观点。《光明日报》刊发的《太原建都已有四千四百七十年》一文.没有对平阳在临汾一带的历史文献进行有效的驳难。仅以皇甫谧所言为据.断定尧都就是太原。这个观点是不成立的,不能算作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3.
韬光。把声名才华掩藏起来。肖统《靖节先生集序》:“圣人韬光,贤人(遁)世。”《晋书·皇甫谧传》:“韬光逐蔽,含章未曜。”孔融诗:“玫璇隐曜,美玉韬光。”养晦。指隐居待时。《宋史·邢恕传》:“公著(吕公著)荐于朝,得崇文院校书。王安石亦爱之,因宾客喻意,使养晦以待用。”  相似文献   

14.
皇甫谧在创作杂传小说时面对不同的书写对象对儒家之礼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以神话英雄及上古帝王为对象时,体现出对礼的基础即祖先信仰的认同;以隐士高人为对象时,表达了对士人人身与精神自由受礼教束缚的不满;以妇女为对象时,则极力宣扬礼对妇德的要求。看似矛盾的观念反映了魏晋时期复杂的社会思潮以及皇甫谧精神世界的自我挣扎。  相似文献   

15.
皇甫谧,字士安,西晋时人。皇甫谧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学问家和医学家,也是有名的孝子,但他小时候却是个游荡无度、不务正业的“野孩子”。因叔父膝下无儿,皇甫谧从小就过继给叔父。他叔父家处闹市,皇甫谧整天游手好闲,不务学业,有时集市都散了,他仍不回家。叔母任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叔母虽然着急,但深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唠唠叨叨,话不在多而在于精。于是她等待着时机对皇甫谧进行教育。皇甫谧虽是整天东游西逛,但他也有优点:孝顺叔母。每当他在外面得到新鲜瓜果时,自己舍不得吃,总是拿回家让叔母先吃;叔母不吃,他绝不先动口。一次,皇甫谧双手捧着新鲜瓜果送到叔母面前,叔母让他吃,他坚决不肯,并说:“叔母虽然不是我的亲娘,但像亲娘一样疼我。您从小把  相似文献   

16.
汉末晋初人皇甫谧,少年时因父母早逝,便寄养在叔父母家。由于叔父母的疼爱,皇甫谧20岁了,仍旧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决定好好教育他,让他改过自新。一天,皇甫谧从外面回到家,婶母严肃地对他说:“你已经20岁了,还不知道走正路、讲德行,这怎么能行呢?从前,孟母三迁,曾子杀猪,都是为了孩子好,你现在这个德行,看来是我没有教育好你呀!”婶母伤心地流下了眼泪。皇甫谧怕婶母太伤心,就表示要改过自新,婶母摇摇头走开了。想到婶母多年来对自己的关心和疼爱,皇甫谧深感自己辜负了婶母的一片苦心,从此,…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在其著作《两晋南北朝史》一书中说:“凉州之地距中原颇远,然与西域相交通,其地实颇富饶,而文明程度亦颇高,西南苞河、湟,又为畜牧乐土,故两晋之世,始终有据以自立者,其首起者则张轨也。”张轨(254-314年),字士彦,安定郡(郡治所今甘肃泾水县北)乌氏(县治所今甘肃平凉西北)人,西汉常山景王张耳十七代孙,家世孝廉,以儒学显。其父张温任西晋太官令。太官令,汉代始置,属少府,掌宫廷膳食及酿酒,献四时果实。张轨随父居住于晋都洛阳。史载张轨“明敏好学,有器望姿仪”,“与同郡皇甫谧善”。皇甫谧,字士安,汉太皇甫嵩之曾孙,学识渊博,著有诗赋诔颂帝王纪年历高士逸士烈女等数种著作。张轨与皇甫谧曾隐于宜阳女儿山。由此可知张轨亦是才学不凡。晋武帝太始(265-274年)初,张轨受封为  相似文献   

18.
近一段时期以来,有关皇甫谧的研究与争论比较热烈,但多关注其籍贯归属问题,而其他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在皇甫谧生平研究中,对“谧年四十丧所生后母,遂还本宗”历来有不同的解读,文章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此有歧见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迷途知返     
《红领巾》2009,(7):89-90
皇甫谧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中医学家、文学家。他二十多岁的时候,不爱好学习,到处去游玩,很不懂事。有一次,皇甫谧给婶母送去瓜果。婶母不但不高兴,还很担忧地说:“你今年二十多了,不看一点儿教化人的书,  相似文献   

20.
浅谈赋     
两千多年来,赋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以其自身特有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进,从骚体赋到散体大赋、抒情小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它的产生与《诗经》是密不可分的,班固、皇甫谧、挚虞均认为赋是“古诗之流也”。刘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