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杜凯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2(10):152-154
自我思想道德教育是个体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自己完善自己主观世界的精神建筑活动。自我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在矛盾以及矛盾运动是其发展的动力和根本源泉,它推动着自我思想道德教育主体自己形成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和自己完善自己。从整个自我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来看,包含三对内在矛盾:自我思想道德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矛盾;自我思想道德教育主体与统治思想的矛盾;自我思想道德教育客体与统治思想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关于自我思想道德教育,西方具有丰富的思想资源。西方自我思想道德教育的观念发端于古代,以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和亚里士多德“实现幸福”的自我思想道德教育观念为代表;形成于近代,以康德的“道德主体性”和费希特的“自我完善”的自我思想道德教育观念为代表;深化于现代,以杜威的新教育观和罗杰斯的“学生为中心”教学观的自我思想道德教育观念为代表。  相似文献   

3.
自我发展是强调受教育个体主动积极发展的教育方式。要讲好思想道德修养课,从而把握这一课程的结构和体系,就必须理清自我发展的矛盾关系,主要是自我发展同社会发展、自我现实和自我理想、自我设计与自我实现、自我认知与自我心理调适、自我学习与自我实践、自我发展过程与自我发展目标几个方面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新 《学子》2015,(1):59
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受教育者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具体是指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和集体要求,对自己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培养优良思想品德,提高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能力的一种方法 ,也是受教育者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长期指引自己向更高的目标奋斗的一种能力的培养方法。多年来初中阶段的教育仍然没有脱离中考的指挥棒,学生的  相似文献   

5.
肖圣忠 《巢湖学院学报》2002,4(2):125-126,128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有其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配合学校开展各种德育活动,把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到服务育人的活动中去,本文就高校图书馆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自我思想道德教育是个体完善主观世界,进而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的精神建筑活动,个体理应自我发展思想道德。个体思想道德是由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能力和思想道德行为,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相互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多面立体形整体。从任何一面看,表面是一个独立的内容,实质上是渗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准,主要包括这个人对思想道德规范知识的了解和言行规范化程度。学生不仅要了解基本的思想道德规范内容,更重要的是必须在生活中主动遵循规范,不断矫正偏离规范的言行。这就是所谓“学会做人”。现在,学校对于学生道德规范知识方面的教育内容很多,有《行为规范细则》、《守则》、校纪校规、相关教育学科等。学生在长期的受教育过程中,已经基本掌握了日常道德规范要求,但总的来看,学生知“法”犯“法”的情况比较普遍,反映出学生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能力较低。怎样使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既入耳又入心呢?笔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我教育能力就是受教育者把自身作为教育对象,根据社会、集体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对自己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克服不良的行为,提高自我认识,实行自我监督、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主要包括学和的自我认识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质,每个人都是在自我与社会关系中不断地实现真实的自我与可能的自我,在个人自尊与社会自尊实现的过程中,主动选择适合自己成长、发展与成功的道路。班主任应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与价值,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完成经验的扩充与生长,围绕自我价值体验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现对自己教育实践的改造。  相似文献   

10.
自我思想道德教育的善性效益是个体在自我思想道德教育中产生的具有肯定性和魅力性的有益结果。自我思想道德教育中,个体学习和实践统治思想,必然产生善性效益。自我思想道德教育的善性效益主要表现在健全义务观念,形成道德良心,热爱自身荣誉以及增进内心幸福上。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该文从高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特点、高职教育中德育现状及原因分析三个方面剖析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德育的基本情况,提出德育工作是高职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实践内容。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主导、师生共建",使思想政治教育走上网络第一线;建立"学工在线"网站,集"服务、交流、教育"于一体,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生活,吸引大学生对"自己网站"的注意力,引领大学生形成主流网络道德意识,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其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节日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富含道德教化内容,其节庆活动形象多样,适合幼儿品德教育。正确认识传统节日教育对幼儿品质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幼儿品质、促进社会发展等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今天的社会转型中,人类的生命意识在凸现。现行德育范式应转向探寻生命维度,并视“生命”为思维原点,形成德育的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文章试图在多维解读生命内涵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关注生命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本真要求;反思当前“去生命化”德育范式的种种困境,努力从生命维度对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方法等方面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更新。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有所创新发展,但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下,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西方事实上也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应的概念有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及公民教育等,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或人文科学研究中,普遍统称为德育。西方德育重视通过多种渗透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德性,对隐性德育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及丰富的实践经验。西方隐性德育理论及实践对我国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冯苗 《培训与研究》2010,(10):66-69
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以推广有利于社会的公益观念为目的的广告传播活动。它在公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公益广告通过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影响公众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公益广告中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经过合理开发、利用后产生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健康成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和任务,不应约束人的发展、限制人的成长,而应以学生为本,创造条件发展人,着重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力、创新力、辨别力、沟通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打下稳定的心理与道德基础,使他们毕业后能顺利走向社会、适应工作岗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培养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和良好道德品质形成为己任,使大学生不断增强自律、自立和自省能力,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由高职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针对本校学生特点编写了思想政治教育校本教材,在思政教育人本化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学校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德育本身固有的规律。职校的德育应从市场经济的要求出发,潜心研究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养与个性发展,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为学生未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本文针对职校学生实际,分别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个性培养的关系,指出了德育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如何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其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中的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则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如何发挥好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强调音乐教育中的“三观”教育是关键因素之一,即在音乐教育中应强化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  相似文献   

20.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和高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某方面道德素质难免有欠缺,缺乏感恩之心在他们身上日益凸显。感恩意识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成长成才,同样也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为此从感恩的涵义入手,指出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感恩意识现状、感恩意识淡薄的表现,对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