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西服饰文化数据库"是突出闽江学院学科特色的自建数据库,其内容涵盖客家女服饰、畲族服饰、惠安女服饰、蟳埔女服饰与湄洲女服饰。该数据库的建设对于服务海西建设、促进福州大学城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教学与科研有着重要意义。今后该数据库还将从继续完善数据库建设、与相关部门长期合作交流、与公共网合作、实现馆际共享、加强维护与更新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正>一、活动背景在坐落于泉州的一个小渔村——蟳埔村中,生活着福建“三大渔女”之一的蟳埔女。她们有着特殊的装扮:头顶“花园”,戴着鲜花做成的“簪花围”,穿着大裾衫、宽脚裤,以海为田,肩挑星星、渔火、帆影、朝霞……当地俗称蟳埔女为“海的女儿”,是闽南妇女勤劳、勇敢、朴实和贤惠的代表。  相似文献   

3.
周晶 《华章》2010,(34)
鲟埔女和惠安女堪称闽南民俗文化的两朵奇葩,但是相比之下,许多人却对鲟埔女鲜少了解.然而鲟埔女以其头饰上插满鲜花等饰品的簪花围而独具特色,其艳丽的头饰和奇特的发型,坚守着古老的习俗,传承着祖制的文化.鲟埔头被美称为"流动的头上花园"、"四季花园".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流逝,这种珍贵,古朴的民间文化遗风正在一点一点的消失殆尽.如今,鲟埔渔村的民风民俗已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要提醒我们对这一闽南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缩短了人们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了人们的自由时间,使得休闲日益成为人们最普遍的生活实践形式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劳动工时和休闲之间的关系,接着以我国的劳动工时制度改革为例,阐明了一系列的改革对我国休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我国的"休闲时代"也将伴随着劳动工时制度的不断改革而到来。  相似文献   

5.
《莆田学院学报》2019,(4):18-22
以湄洲女服饰为研究对象,分析湄洲女服饰传承现状。从多个设计角度出发,丰富妈祖文化传播载体,拓展途径。并参考闽台两岸文创设计产品,提取湄洲女服饰中重要元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举例分析湄洲女服饰元素在不同种类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以促进妈祖文化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浔埔女服饰制作技艺不但包含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还与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相互依存。在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尤其要重视保护和传承这一类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地方非遗进入高职课堂成为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在传承地方非遗工作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与担当,要做到发展性传承的同时又能保持其活力及本真,需构建行之有效的高职院校传承非遗的教育模式,并进一步助推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恩怨常比人们想象的要微妙复杂,即使童年的经历也会对她们成年后的生活和情感产生重大的影响。可以说,女性在她们自身那个世界中的地位往往对她们具有更深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代表作之一《猫眼》中女主人公伊莱恩.瑞斯利微妙复杂的行为和心理的分析证明这一观点,并由此得出结论:"女人心结"而非"童年情结"、"怀旧情怀"或"厌女症"是对女性行为和心理最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朱宁  王彦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169-171
展示艺术在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服饰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说到服装展示,人们会联想到的或是来回于T型台上模特们精彩的表演,或是对某个品牌的店面印象.人们对展示所呈现的服装本身以外的内容抱以很大的兴致,这是因为服装的展示不仅仅是对人们穿着在身体上的衣服本身的诠释,而是采用更丰富的艺术手法赋予了服装这种神秘感.展示设计不仅符合了社会文化.经济技术水平.而且满足了人们情感与审美乃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因此它能满足人们追求个性的心理,层出不穷的设计风格让人们看到自己的服饰也能有这么多的选择.服装展示艺术,其意义在于通过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宣传服装,存在着对纯粹审美和商业目的的追求.为服装树立一个鲜明的品牌形象,找准市场定位,通过视觉传达刺激人们的审美欲望,并为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从而引导消费者的服饰消费.  相似文献   

9.
羌族服饰文化是中国众多民族服饰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韵味出现在民族文化舞台上。羌族作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同时也作为许多民族的前身,其服装造型、纹样、色彩等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羌族服饰图案来源于宗教崇拜思想、生产劳动和娱乐游戏中,这些因素构成了今天羌族服饰的文化状态,体现了目前羌族服饰文化中的稳定性、独特性、民族性和个性化的审美内涵。本文对几个不同地区的羌族服饰形态进行了简单总结,并对其所包含的宗教思想以及历史成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小火炬》2013,(12):30-31
咱们中国素有"礼仪之邦"、"衣冠王国"的美称,服饰艺术更是体现着这个伟大东方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量。千百年来,中国历代服装虽然姿态万千,但从总的形制上看只有两种,胡服和汉服。胡服最典型的代表是起源于满人服装的旗袍;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唐服。从黄帝开始至明朝末期,汉服以汉族的礼仪文化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风貌,成为华夏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1.
法律制度是劳动关系的调整器,它决定和影响着劳动关系运行的状况。当前,我国虽然已初具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政策体系,但在制度设计和制度实践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缺陷。这既不利于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也不利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实现。因此,要走出劳动关系法律规制的困境,需要我们以科学性原则指导法律制度建设,在制度实践中实现劳动者的"增权"以及改革和创新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2.
对人性的假设引导着制度设计的方向。现行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是以"理性人"为人性假设,师德规范则是以"德性人"为人性假设。这两种制度在学校并行,其人性假设的冲突引发了教师的角色冲突与内在焦虑。此种状况提示学校管理者应以系统的思维开发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加强对制度设计的人性考虑,以更加复杂和全面的人性假设来支持制度的设计与运转,对人性中的积极因素既要加以合理的利用,又要提供必要的约束和引导。  相似文献   

13.
服饰广告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来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刺激着人们的购买欲。在服饰广告中,色彩是冲击人们视觉的第一要素。科学地将色彩运用于服饰广告之中是决定服饰广告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服饰广告中色彩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并对服饰广告中色彩运用的若干误区作出了一些提示,以及对我国服饰广告未来的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劳动"和"工作"这是一组我们经常会遇到的名词,看似简单,却蕴涵着两个范畴概念。范畴是认知的基本概念,是人们在互动体验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在思维上的概括反映。人类对范畴和范畴化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从古至今形成了两种主要的范畴理论:经典范畴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进一步阐述对外汉语教学中"劳动"和"工作"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天意.梁子"服饰坚持"天人合一""自然平和美丽"作为品牌的设计理念,以古老环保的莨绸为代表的天然纤维面料为主,款款服饰因其独特的设计语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东方的穿衣哲学。  相似文献   

16.
冰女! 冰女!     
"冰女"群体诞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隐蔽在家中或职场,是被人们忽略的群体。被称为"冰女"是因为她们不相信真、善、美,压抑了人性中最初最纯最真的情感诉求——爱的诉求。她们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对亲情淡漠,对爱情怀疑,对友情功利。  相似文献   

17.
唐代妇女服饰丰富多彩,妆饰争奇斗艳,而女着男装这种现象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多见。唐代女着男装,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反映出唐代文化的多元化、兼收并蓄和独特性,它也是今天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服装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源泉。文章主要从唐代女子着男装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该现象在现代服饰的应用与启示等方面分析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8.
现代服饰是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提炼的基础上,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眼光打造富有传统风格的服饰,使得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以传承和体现。现代蒙古族舞蹈服饰在设计上继承了蒙古族各部落服饰的设计风格,将经典元素加以提炼和丰富,同时减去了繁琐的装饰,以最具表现舞蹈精神内涵的服饰出现在舞台上。  相似文献   

19.
服饰是人类的特殊创造,《诗经》时代的服饰与远古时代相比,有了很大的革新与创造。这时的人们着衣已不仅仅是为了遮体避寒,而是已经开始了对服饰美的追求。在这一追求中,服饰佩饰逐渐具有了性别、年龄及其阶级、地位、身份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探讨《诗经》中服饰佩饰的美学功能和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对进一步探究《诗经》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畲族与惠安妇女服饰至今仍保留着自己的文化特质和风格,展现出绚丽多姿的地域服饰文化特色。同时,畲族与惠安妇女服饰纹样无论是装饰部位、装饰手法还是装饰风格、题材运用等方面都存在着相似性。比较发现,传统畲族和惠安女服饰是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主要体现在凤鸟纹样、蝴蝶文样的文化内涵和装饰造型的吉祥寓意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