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国对社会权的保护路径主要包括:通过宪法条款实施司法救济;通过立法实施保护;通过发挥人权保护机构的作用而保护。我国宪法明确确认了社会权,但在现实政治运作中,公民社会权的保障主要通过宪法条款立法具体化的途径。我国公民社会权保障既不能把司法审查作为唯一路径,也必须克服过度依赖立法产生的消极后果。同时,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行政救济制度、建立专门的人权保障机构以及有效实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是促进我国社会权保障制度发展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尽论述了我国宪法司法化的必要性 ,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对宪法司法化的途径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完善违宪审查制度和建立宪法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3.
虽然国内学者对作为宪法基本权利的受教育权有不同的认识,但受教育权的社会权和自由权的双重属性却基本达成了共识。由于我国没有宪法诉讼,加上宪法解释的欠缺,通过诉讼保障受教育权的做法又没有具体的法律做依据,使得宪法对受教育权的保障基本成为空中楼阁。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受教育权保障的经验,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宪法保障的应然选择是实行宪法司法化、增强违宪审查的力度、做好宪法解释及完善下位法,加快教育法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虽然国内学者对作为宪法基本权利的受教育权有不同的认识,但受教育权的社会权和自由权的双重属性却基本达成了共识。由于我国没有宪法诉讼,加上宪法解释的欠缺,通过诉讼保障受教育权的做法又没有具体的法律做依据,使得宪法对受教育权的保障基本成为空中楼阁。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受教育权保障的经验,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宪法保障的应然选择是实行宪法司法化、增强违宪审查的力度、做好宪法解释及完善下位法,加快教育法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杨平 《西北师大学报》2002,39(2):125-128
齐玉苓案倍受关注表明了社会公众对建立中国宪法诉讼制度的期待,宪法诉讼制度的建立对于中国宪政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齐玉苓案对中国法治建设的意义不可否认,但称其为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值得商榷。对最高人民法院有关的司法解释进行分析,我国实际上并没有宪法适用的法律障碍。但以类似的司法解释为依据建立中国的宪法诉讼制度并不可取,我国应该选择以人大立法为依据的专门机关违宪审查模式,从而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国情的宪法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作为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宪法,能否起到根本法的作用,关键在于能否得到全面完整的实施。但长期以来,宪法不能同刑事法律、民事法律、行政法律一样进入诉讼,不能成为法官审理案件的依据,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无法体现。因此,如何建立我国宪法诉讼制度就成为当前司法实践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拟从宪法诉讼制度的起源、发展,谈我国宪法诉讼制度建立的必要性,看法粗浅,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需要违宪审查制度予以保障。我国现行的违宪审查制度存在诸多不足,致使公民的基本权利频遭侵犯而得不到救济。现行制度的改良只是权宜之策,从长远来看,为切实保护公民基本权利,有必要重新构建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8.
李虹 《甘肃高师学报》2008,13(1):128-130
宪法的核心和最高价值是保障人权,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被侵犯时,如果没有相应的具体法律规定加以保障,也不能直接依据宪法提起诉讼,在公民基本权利不能得到保障的同时,宪法的权威也将被损害。鉴于近年来很多公民宪法权利案件的发生以及我国目前宪法救济制度的不足,建立宪法诉讼制度,使宪法司法化,是树立宪法权成、保障人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指为了保障公民个体的生存与发展,而依法享有的要求国家积极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条件和机会的社会权利,当公民行使受教育权利遇到障碍时,得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以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其权益的实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认识的不足,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实际状况令人堪忧.本文认为从宪法层面上讲在我国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并借鉴国外的宪法诉讼制度都能更好地保障公民享有他们的受教育权利并且这些制度在我国都有其实行的可能性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1803年,以美国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为契机,揭开了宪法诉讼的序幕,在该案中,马歇尔法官提出一个极有价值的宪法问题。一部违宪的国会立法是否成为国家的法律?他认为,宪法是由人民制定的,是人民设定未来政府的方案,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立法机构的权力是有限的。至此,以违宪审查制度的基础为宪法诉讼制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审查法律、法规以及某些重要的政治行为是否合宪来解释宪法的含义和保障宪法的实施成为宪法发挥其作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流动儿童受义务教育权是一项兼具自由权和社会权的基本权利,并具有可诉性。我国流动儿童受义务教育权在入学机会和受教育过程方面存在不平等,同时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宪法诉讼制度,而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在保护流动儿童受义务教育权方面存在缺陷,因而其权利存在缺损。为了有效保护流动儿童受义务教育权的实现,我国宪法应增加迁徙自由条款,实行宪法的司法化,完善违宪审查制度,并在行政诉讼中增加能够保障流动儿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相关规定等。  相似文献   

12.
建立纳税人诉讼制度,是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推进宪政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纳税人诉讼在经济法学上具有经济公益诉讼的本质,同时也具有税法学和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美国和日本纳税人诉讼制度的有关立法及司法实践经验,体现了纳税人诉讼制度是实现公民监督权的重要方式,也是完善税收法律救济必然途径。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纳税人诉讼制度,应特别注重纳税人诉讼的受案范围、主体范围、举证分配、诉讼奖励及制约机制等微观层面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3.
遵守宪法是适用宪法的逻辑基础,适用宪法行为的本身也是对于宪法的遵守,不可将两者完全隔离开来.宪法的司法适用也不意味着法院享有宪法解释权及违宪审查权.我国宪法司法适用应先从保护宪法上的公民基本权利开始,从解决宪法权利受私权侵犯开始,逐步建立起宪法的"司法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违宪审查是指为保障宪法实施,由具有违宪审查权的特定国家机关,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对违反宪法的行为加以纠正或制裁的专门活动。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实施的制度。但由于受多种条件的制约,这种违宪审查制度自建立以来似乎只是一种摆设,未产生过实际的效用。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违宪审查制度,必须要从革新理念、建立科学的宪法文本、宪法必须得到较好的实施、应以实用性的态度来对待违宪审查制度等方面出发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违宪审查制度。中国的专门违宪审查制度不可能一蹴而就,比较理想的模式是从全国人大之下设立宪法监督委员会的模式过渡玛最终的目标——建立中国的宪法法院。  相似文献   

15.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权利就有保障,有损害就有救济.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就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对其进行保障与救济.公民的环境权作为环境法的法益基础,其具有可诉性和可强制执行性.当公民的环境权受到侵害时,就应当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其实行保护和救济.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是保护公民环境权,主持社会正义与公平的需要,是维护国家与社会公共利益的体现.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有其现实必然性,可以通过原告资格的放宽,举证责任的倒置原则,诉讼时效的排除,对原告给予经济于技术的支持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建立我国特色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6.
社会权概念提出至今,由于理论上的困扰及实际保障中的局限,一直影响着该项权利的真正实现。针对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公民社会权的救济模式——积极救济模式(社会保障制度及实践)和消极救济模式(宪法解释、社会立法、司法裁决)何以可为及何以可行的分析,从法学与社会学融合的视角提出,在我国,把积极救济模式与消极救济模式结合起来对公民社会权予以保障,不仅有益于社会权理论的充实完善和公民社会权的真正实现,而且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社会权法治化进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17.
公民的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受教育权具有法律上的可诉性,司法救济是受教育权最终的保障方式,但是目前我国有关受教育权的司法救济途径都还存在一定问题。然而,教育又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公益事业之一,引入教育领域的公益诉讼具有立法上、理论上的可行性。结合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公益诉讼条款的规定,在受案范围、起诉主体、管辖原则、举证责任、诉讼费用、前置程序等方面对我国教育公益诉讼制度进行设计,对改变教育法治现状,实现教育法治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宪法监督制度的设立及其实现是树立宪法权威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状况的主要依据,如果没有该项制度或该项制度不健全,就不可能建立起现代法治国家。而违宪审查制度又恰是宪法监督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是一种非司法化、非专门化的监督制度,它符合我国的政治体制,植根于我国的现实国情,但在现实运作中存在着不少的弊端,不能充分、有效地保障宪法的实施。因而,我国应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新的既符合现代宪政要求,又满足于现实国情的,专门化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9.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所面临的公益性侵害、社会性侵害、区域性侵害等切实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其本身的司法救济模式缺失有着必然的联系。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则拥有环境权司法化、公益权救济化和社会权诉讼化之功效,可以有效弥补上述缺陷,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拓宽其原告资格范围,建立起相应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20.
行政公益诉讼起源于国外,是随着二战以后行政权的不断膨胀而形成的,由特定国家机关或者公民,团体提起的针对行政机关的损害公共利益的作为或者不作为进行诉讼和司法审查的制度。时至今日,公益救济制度在一些国外的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建立了一套得到普遍认可的规则和制度。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规定几乎空白。鉴于此,本文简要论述了美国等具有典型特征的行政救济制度和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