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语缺乏形态的变化,汉语的词形和词的句法功能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汉语词的语法范畴兼有复杂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使汉语词性的确定往往要依赖其在句子中的位置与成分。  相似文献   

2.
英汉翻译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学翻译的人在把英语动词译成汉语时,往往容易忽视动词的一些语法特征,如时态、虚拟语气、动词非谓语形式等等。或者没有掌握把这些语法特征译成汉语时所常用的一些方法,以致在理解和表达上产生了问题。下面分类举例加以说明。一、时态英语的时间概念主要通过动词的词形变化来表示,而汉语动词没有词形的变化,时间概念主要靠副词表示。因此,在把英语句子中的动词译成汉语时,有时应增加有关的副词。例如:  相似文献   

3.
由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习惯上的差异,英译汉时不能完全按照英语原句的句子词性和句子成分直译成汉语,必须转换某些词的词性或者句子成分才能用汉语准确地表达出来英语原文的意思。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中常见的翻译题型充分体现了英汉翻译中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英语词汇丰富,可用多种方式表达同一个汉语意思。不仅如此,英语的一词多意也很普遍,一个词语可表达多种汉语意思。下列各句中斜体词语含有不同意思,请你猜猜看,它们分别是什么词意和词性,并将句子译成汉语。  相似文献   

5.
沈璐 《考试周刊》2010,(4):36-37
词类转换法是英汉翻译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是指将英语中的某种词性的词语翻译成汉语中的另一种词性的词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袁达方式不同,很多句子在翻译时不能采用逐词对译的手法,只有转换词类才会变得自然、通顺。在忠实于原意的前提下.可以将一些英语词性作适当调整.如英文的名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动词、副词及形容词:英文的动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名词及副词等.从而使译文既能表达原意又能通顺、地道.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6.
“首字母填词”是根据句意和已给的首字母,在句子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单词,使句子意思完整,语法正确的一种题型。这一题型是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英语适应新的教学大纲要求而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该题型既考查学生的单词记忆和拼写能力,又考查学生对句子和“四会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现在谈谈做好此类题目的方法和技巧,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1.通读全句,正确把握句意,并分析已给的句子部分,确定应填的单词。1)检查填入空白处的单词词性是否正确,例如,作定语修饰名词时,要用形容词,作状语修饰动词时,要用副词等。2)检查单词词尾是否需要词形…  相似文献   

7.
英语语言注重形合,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前后对应,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汉语语言注重“意合”,借助语言意义传达句子意思。所以在解单项选择题时。学生经常按照汉语语言表达习惯和汉语的思维方式来解题,与英语的“形合”特点发生碰撞。本文从三方面分析汉语思维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对英语语言“形合”特点的干扰现象。  相似文献   

8.
一个句子中的某个词如果被一个异类词置换,一般都会使得句子的句型变化。由于汉语的各类词都有各自的语法功能,同时汉语的词类又是多功能的,所以词性对句型的影响情况是较为复杂的。本文全面描写了词性对句型影响的概况。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主旨,本文还对一些形似句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两个方面进行了辩析。  相似文献   

9.
倪洪源 《考试周刊》2009,(51):39-40
英语和汉语在用词、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有其相同之处,但也有相异之处。在英译汉时,对有些在用词和表达方式上和汉语一致或相近的英语句子,可以采用"词与词对译"的方法翻译;而有些句子则不可用此法翻译,否则译文就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这时就要运用词性转换策略来完成翻译。结合英汉语的不同特点,可采用的策略主要有副词转换为形容词、名词转换为动词、介词译为动词、形容词译为动词等等。  相似文献   

10.
名词性词语能否作补语,一般语法教材不涉及,本认为名词性词语能作补语,并且不是个别现象,但含名词性补语的句子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在这类句中,补语一般是表示情况或处所等意义的,能带名词性补语的一般是动词。  相似文献   

11.
汉语方言词汇有古近代两大层次,文章用历时溯源的方法指出淮北方言中的古代汉语词语,并运用比对的形式,从直接传承、意义和用法、词性、词变为构词语素、词形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地分析,并举出淮北方言中的例句加以印证,揭示了淮北方言中的古代汉语词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57):85-86
英汉造句方式上的差异必然导致词类使用频率的不同,主要体现为连接手段的区别和词性的不同。英语多使用介词、代词、连接词等连接句子,而汉语则更多依靠词序、逻辑顺序连接句子。英语多用名词和介词等表达,汉语则多用动词等表达,因此在翻译中必须做大量的词性转换工作。  相似文献   

13.
词性活用,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现象.它与汉语的以下特点有关:汉语的词及词类划分的标准没有确定的界限,汉语词类与句子成分之间没有整齐的对应关系而句法成分之间有确定的位置,汉语固有的语法手段为词性的变动提供可能,汉语构词方式的特点为词性的活用提供可能.汉语词性活用是相关词语互动的结果,它与句意和词义具有密切的关系并受到它们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96NMET改革后的“单词拼写”命题有二种形式,即“提示汉语型”和“提示首字母型”。对于提供有汉语注释的试题考生只需读懂全句,通过题干语境或情景,确认词性,注意词形,准确拼写单词即可。但对于提示首字母型的试题,则需考生首先在读懂全句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语境确认词意,然后再确认其词性和词形。由于我国考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普遍偏低,所以  相似文献   

15.
语序是汉语功能很强的语法手段,它在语用中促成了动词形容词僭越句子主宾语和名词性短语中心语位置这一典型现象。语序与语义特征及个别句式历时材料的有机结合是诠释这一现象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6.
同属印欧语系的英语和法语具有词形拼写的共性特征,而不同语族的英法语也具有表示屈折词尾语法意义的词形个性特征。英语通过保留法语借词词根和局部改变词形的方式实现了法语借词英语词形化。借词词形同化方式受到语言共性和个性因素的影响。通过利用英法语词形共性因素和削弱和消除借词词形个性特征,实现了跨语族法语借词英语词形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逐渐摸索出了一种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扩词成句”的词语教学法,即将词语扩展成句子进行教学,并将相关语法融于其中,既教词语,又教语法,一举多得。这种教学方法,连带效应突出,不仅有利于外国学生潜移默化地学好汉语语法,也有利于他们增强汉语语感,提高汉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付曜辉 《天中学刊》2012,27(3):110-112
汉语的"句子"不等于英语的sentence。英汉句子结构具有不同的本质,英语是以句子为取向的,句子界限清晰,而汉语是以篇章为取向的,句子不易判断。汉语"句子"与英语的"sentence"并不具有同样的心理现实性。汉语的"句子"是具体使用的单位,其话题是一个语篇概念,而不属于形式语法的研究范围。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来看,汉语的"句子"更相当于英语的discourse。  相似文献   

19.
丁鑫 《文教资料》2014,(36):160-162
语法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在语法教学中,又包括了词性、句式、语序等多方面。其中,汉语还存在着一部分的特殊句式,即这些句子的句式结构不同于常规结构,存在其独特的特征。所以,这也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这篇文章将会着重研究汉语特殊句式中的连动句,通过各种例子来详细分析连动句的句型特征、语法功能、语法环境、学习者常见的一些偏误类型以及对外汉语教学需要的一些方法和策略等等。  相似文献   

20.
将汉语句子译成英语句子,第一步须使英语句子合乎英语语法,第二步须使英语句子合乎逻辑。一个既合乎语法又合乎逻辑的英语句子才算得上一个通顺的句子。实际翻译中,往往顾此失彼。对-ed结构、-ed独立结构和with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三个语法项目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可以交替运用。推而广之的结论是,汉英翻译中,交替运用具有相同的用法功能的语法项目,能够增加译文的丰富性、多彩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