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汉语词汇中存在大量的借代义,大多数学者在分析借代义产生的根源时,只认识到语言层面而并未深入剖析其形成的深层机制,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语言是思维反映。借代义的产生也应是人们运用一定思维方式产生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那就是借代思维或称借代认知机制:历史的、社会的因素只能说明词义变化的重要性,认知因素才能说明借代义产生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汉语词义引申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修辞格借代的运用也会引起词义的引申,我们称这种引申为借代引申.借代引申共有五种基本类型.由借代形成的引申义与由借代形成的修辞义不同.  相似文献   

3.
借代琐议     
萧逸 《语文知识》2000,(7):61-62
借代是一种常见的辞格,它的定义是“不直说某一事物名称而借用另一种说法来表现”(黄汉生《修辞漫议》);“不用本来指称某人或某事物的名词,而用另一个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词语来代替”(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那么,是否“换一名”、借用另一种说法都是借代呢?本文试图通  相似文献   

4.
借代是汉语中的传统辞格,运用极广。它作为一种修辞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其后不断发展,直至今天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广泛使用。本文从传统修辞学的角度对借代的功用进行了考察,并举例详细阐述了借代的功用在具体文本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借代不仅是语言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根本的认知方式,是词义的演变的重要原因。我们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借代产生的原因,并辅以实例分析,指出其对英语词汇意义演变和拼写简约化的影响,旨在发现英语词汇意义引申中借代的运用规律,给英语教学和词典编纂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借代是一种最为普遍且常见的修辞手法。因此,任何修辞学者任何修辞学著作都要谈借代。但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借代的论述多是停留在描写的层面上,且多是举例说明或分类描写之类。至于深层次的理论阐释如借代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问题的探讨,则无人及之。本文则彻底摒弃传统的研究法,着重于闻发探讨借代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认为借代修辞文本的建构多是基于关系联想的心理机制,指出:这种修辞文本的建构,在表达上有使语言具有形象性、突出性的效果,在接受上有引人思索回味、提高审美情趣的效能。  相似文献   

7.
王世平 《考试周刊》2012,(17):21-22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某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它,也就是改换事物的名称。它可以使人一听到名称,就联想到该事物的特点,获得鲜明的印象.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借代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  相似文献   

8.
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使用能使语言表达变得简洁明快并富有新鲜感.由于它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用易感知、易辨认、易记忆的部分代替整体或以一物联想他物,所以在上下语篇中它是可以被理解的,而且它的使用可增加语篇的衔接性.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从语篇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借代的几种衔接功能:照应、省略以及联想.  相似文献   

9.
吕永海 《学语文》2011,(5):70-70
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其特征是: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在高中文言文中,借代修辞的应用是一种非常突出的语言现象,值得引起我们重视。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借代”修辞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事物的本名,而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的修辞手法。借代是一种古老的辞格。在古诗词中运用十分广泛。在解读古诗词时,要注意理解其中包含的借代手法,才能更深地领悟诗词的妙处。下面列举几种古诗词中常见的借代手法加以分析。 1.以结果指代原因《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诗中不直言“瘦”,却说衣带宽缓。表意非常委婉,这正是借代修辞所能获得的表达效果。“衣带缓”是“人憔悴”的结果。这是原  相似文献   

11.
英语借代是用一种名称代替另一种名称的方式,它不直接说出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通过喻体说出本体,使语言更加简短、生动、有趣。本文简述了借代的各种形式,包括:动植物的借代;地名、街道名、建筑物的借代;商标的借代;工具或实物借代某一行为或行为主体;具体借贷抽象或抽象借代具体;人名、作品名的借代等。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的借代和提喻是英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两种修辞格。文章从借代和提喻的基本概念 ,常见的表现形式及修辞效果 ,与其它类似修辞格的差异等几方面 ,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同义借代词语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类聚,是修辞作用于词汇领域的具体体现。文章从社会基础、认知框架、语言因素三个角度揭示同义借代词语的生成机制,认为同义借代词语的产生与客观存在的相关关系密切相关,也离不开人们对借代关系的主观认识,语言因素则是促使同义借代词语产生并稳固的关键,最终形成同义借代词语类聚。  相似文献   

14.
借代的比喻基础及其构成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代 (metonymy)是英语中的修辞格 ,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 ,而是借用与要说的人或事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的一种写作手法。借代是美学修辞范畴的一种辞格 ,其本体 (tenor)与借体 (vehicle)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其构成方式也比较复杂 ,所以在运用时就要求准确得体。适当地运用这种辞格 ,注意借代与隐喻的区别及相互渗透 ,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和语言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借代的定义和范围及本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代是常用修辞格。流行的定义忽视了它的本质特征,使得一些重要的借代现象长期被忽视了。从定义入手,重新认识借代的范围,全面把握借代的研究对象,有助于深入认识借代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存在数量可观的借代词语,其中建立在同一语素借代义或借代用法基础上的若干个借代词语形成同素族借代词语类聚。同素族借代词语类聚的存在加速了语素借代义的产生与稳定。从借代词语间的聚合关系出发,根据对《汉语大词典》借代词语的统计,详细介绍了同素族借代词语的逻辑类别,并根据借体与本体的关联程度以及借代语素本身的使用情况探讨了影响同素族借代词语类聚多少的因素,最后按照语素不同借代义或借代用法之闻的关系介绍了同素族借代词语中借代语素的语义类别。并提出同素族借代词语类聚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借代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现代汉语中应用甚广,它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其形象更鲜明;可以打破语言表达的平板单调,使语言简炼含蓄而富有诙谐幽默的情趣。本文试图通过毛泽东诗词中借代修辞手法的运用,探讨诗人毛泽东词语运用独特的修辞功能和艺术效果,展现其诗歌艺术的无穷魁力。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汉语中,借事物的性状相代是借代的一种基本类型,属于旁借,包括属性借代、色彩借代和状态借代等方式。它主要分布在韵文语体中,基本表达功效是简洁语词、突出性状、协调声韵。它有别于借事物的特征、标志相代、用抽象代具体,也是兼代、中心语的省略所概括不了的。这种借代在现代汉语中仍有旺盛的生命力,有些已经凝固为词语的借代义。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阶段,语言面貌纷繁复杂,词汇方面更是如此。借代造词属于汉语修辞造词中较为特殊的一类,这种造词法古已有之,它在此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虽然产生新词数量并不算多,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体现清末民初的词汇特点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借代词语中含有“赤”、“红”、“白”、“苍”、“青”等起借代作用的颜色词,赋予借代词语鲜明的形象色彩。在借代位置、是否具有固定借代义及单用与合用方面,这类颜色词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况,反映出颜色词构词类型和构词能力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