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大众传媒对妇女的影响 ,中国妇联于2001年10月在天津、黑龙江、湖南、湖北、宁夏、江西、云南7省(区、市)对600名女性进行了问卷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597份 ,有效率为99.5 %。被调查者基本上是中、青年女性 ,且文化程度较高 ,分别来自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与此同时 ,我们还在云南、江西两省分别召开了三次“妇女与传媒”座谈会 ,与会者有省社科院、省党校的专家学者 ,报刊、电台、电视台的主编 ,还有街道、工厂、学校等各行业的妇女代表。座谈会上 ,与会者主要反映了对传媒的需求、传媒对妇女的积极影响、批评…  相似文献   

2.
传媒监洲网络是世界性的、由新闻从业人员中的自愿者组成的对传媒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加以研究的群众性组织。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中有一条战略目标,即倡导传媒中公正的、没有成见的女性形象。为时中国传媒中女性形象加以观察、研究、引导,1996年3月,首都女记者协会成立了妇女传媒监测网络,网络成立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中国妇女报》妇女论坛”专版上以“通过监测提高传媒性别意识”为主题,发表一整版文章,让社会了解和参与我们的工作。还通过该报的“女性与社会”专版的有关栏目,对大众传播媒  相似文献   

3.
面对女性在传媒中的缺席的“存在”状态情况,可能有许多人不以为然,认为现代传媒对女性颇为“关注”,在大量的传媒文本中女性出场的频率挺高。的确如此,在商业文化席卷全球的今天,大众传媒的繁盛是有目共睹的。女性虽然在新闻传播中呈严重的缺席状态,但同时也在其它的传媒关注下显得风光无限。那么,女性在大众传播中到底以一种什么样的面目出现?并以什么样的方式在言说或被言说?  相似文献   

4.
“男女平等”、“妇女解放”早在上个世纪之初就已经提起,妇女的“半边天”提法也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是确定妇女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地位,不仅仅是物质上、精神上的与男性平分天下,更在于全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认知,而这种认知与大众传播媒介密不可分。在众多传媒中,电视在塑造女性方面担当了重要角色。它通过控制信息来传播、诠释、解读女性,形成对女性社会行为的隐性支配。因此,从这一意义上看,电视传媒观察女性的视  相似文献   

5.
罗红 《新闻记者》2007,(12):58-59
所谓女性传媒,就是以报道女性、反映女性生存状态为主要内容的传媒。综观中国妇女媒体起源与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它兴起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妇女走出家门,为自身的自由、权利斗争,号召妇女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为国家民族的和平与解放出力。被誉为“中国沉沉女界报晓的第一声”的向警予(曾任1923年创刊的《妇女周报》主编)将妇女问题与政治联系起来,提出妇女解放同整个人类解放不可分开的著名沦断。  相似文献   

6.
声屏文丛     
对当前女性宣传的导向思考在女性宣传中如何把握导向,是新闻传媒特别是宣传女性为主的传媒领导和编辑记者们应经常思考的问题。目前传媒在对女性宣传中,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1、在我们的新闻报道、副刊、专题节目中,有些论点偏离于马克思主义妇女现和男女平等的基本原则。传媒在椎出女性典型时,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几千年传统文化中对女性人生和社会角色的认定,与中国妇女解放旗帜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相违背。如“一个成功男性身后站着一个伟大女性”、“干得好不如嫁汉好”、“贤内助”等提法;2、强化了传统的性别角色…  相似文献   

7.
自从人类演变至父系社会之后,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最丑恶、最不人道的现象,便总是像恶梦一样纠缠着女性。由中国人独创的恶俗——“缠足”,印证了毛泽东的判断:中国妇女受迫害之深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由于总是想不通男人为何要迫害歧视女人,五年来我便把注意力从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转向了女性话题。前后拉拉杂杂也发表了七八十万字的东西,据说也算是“一家之言”了。然而,时时令我汗颜的便是对中国女性文  相似文献   

8.
基于资本永远无限追求商业利益和中国传媒市场的两大“潜力”——人口众多带给传媒产品的巨大消费潜力和有待开垦的文化资源潜力,外资电视传媒被中国传媒市场深深吸引着。通过中国市场,外资电视传媒有了两种赚钱的方式:将国外传媒  相似文献   

9.
女性与传媒这一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非常热门的话题之一,这说明学术界已经对媒体促进性别平等、妇女发展以及建立先进性别观念所发挥的重要意义有充分认识,也说明人们的女性意识有一定的增强。随着社会及媒介性别意识的逐渐提高,也随着商品化时代的来临,近年来,我国冠以“女性”名称的媒介数量大增,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杂志等,纷纷推出女性版面、栏目、频道、专刊等。关于女性媒介的概念,当然不是因为其冠名为“女性”,就是女性媒介。女性媒介是指传播者拥有较高的社会性别意识水平,主要以女性议题为内容,以服务于各阶层女性、传播先进…  相似文献   

10.
佟吉清 《新闻传播》2009,(10):100-100
特色,造就影响力。胡锦涛同志在致中国妇女报创刊10周年的贺信中,鼓励这份全国唯一的女性大报.“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事实上,从1984年10月创刊那天起,妇女报便以“向社会宣传妇女,向妇女宣传社会”为宗旨,始终从女性视角出发,以传媒人应有的责任和风骨.不失时机地打造具有女性视角的新闻评论,向社会宣传妇女与男性拥有同等的人格与尊严,同等的权利与地位。  相似文献   

11.
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对于许多女性来说,传媒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她们的观念。传媒在女性的生活中占什么样的位置?她们的阅读习惯是什么?哪些题材是女性最不喜欢的题材?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中国妇女杂志社和华坤女性调查中心就“女性阅读习惯和倾向”题目对北京地区的女性读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共收回问卷967份.  相似文献   

12.
从话语角度透视女性报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凌菁 《当代传播》2002,(4):37-39
本通过我国当前的媒介话语状况透视女性报道,显示了传媒中女性话语普遍受压抑和妇女处于非中心地带的状况,深入地对媒介“话语”进行分析,揭示女性话语受压抑的根源,指出建立女性自己的话语体系是摆脱依附走向独立的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3.
王永亮 《今传媒》2007,(10):33-36
"女性是天生的信息传播者."近日,《传媒领秀--影响中国传媒的28位女性》编著出版,书中人物既有"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也有传媒高端权威;既有学界精英,也有声屏丽影.掩卷深思,琢磨淬砺出传媒女性成功"七宗最":重人、至爱、唯美、修德、行善、守诚、贵真.  相似文献   

14.
刘勇 《青年记者》2004,(11):45-45
互动是时下出现频率极高的“传媒语汇”。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业已成为“注意力经济”的新闻传媒,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势必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受众的反馈,基于此,新闻有奖问答,迅速成为一种风靡全国的“互动”形式——越来越多的媒体选择根据节目内容为受众出题的方式增加节目的“看点”,刺激受众接触媒介的欲望。然而,选择什么样的传播内容进行互动,却被许多媒体所忽略,事实上,这些“细节”往往彰显了传媒的品格。前些日子,央视四套在报道俄罗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核心“社会性别”的角度观照大众传媒 ,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内容上分析传媒中常见的几种男性话语 :1、将女性视为“第二性” ;2、将女性对象化、物化 ;3、以男权标准区分“圣女”与“巫女”。第二部分从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层面追溯传媒中男权话语的根源 ,认为传媒中男权话语滥觞于东西方历史文化中的性别歧视 ,并且至今存在于文化的观念层 ,同时与商品文化的兴盛有关 ,我国女性的社会性别敏感度弱于西方女性。第三部分着重考察传媒对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 ,主要在以下方面起作用 :1、传媒形成社会性别“刻板成见” ;2、传媒对弱势族群进行“消音” ;3、传媒所持的男性中心价值观内化为女性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6.
刘勇 《新闻记者》2004,(11):39-39
“互动”是时下出现频率极高的“传媒语汇”。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业已成为“注意力经济”的新闻传媒,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势必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受众的反馈。因此,新闻有奖问答,迅速成为一种风靡全国的“互动”形式——越来越多的媒体选择根据节目内容为受众出题的方式增加节目的“看点”,刺激受众接触媒介的欲望。  相似文献   

17.
朽木 《传媒》2002,(6):21
据说如今传媒——我这里主要指地方传媒,刊发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东西正在多起来。好得很。一个证据便是批评报道、“问题新闻”的增多。看看现在的一些地方传媒,隔三差五便有“抨击性”、“揭露性”的报道出现,热闹得很嘛。 聪明的读者可能会读出笔者的不恭乃至不以为然之味。说实在话,对以上这类现象作出不加分析的乐观的估计,我还真的不尽苟同。批评报道多不多,我说不少;批评报道多了好不好,我说太好了。问题是真的多吗,真的好吗?甭说  相似文献   

18.
“平民视角”最近几年象春风吹遍新闻传媒,从一些栏目的宗旨上我们可以略见一斑。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时事追踪报道、新闻热点分析、社会问题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身边的事。可以这么说,“平民视角”融入了新闻传媒对受众深厚的爱,是新闻传媒追求的新境界。但是“平民视角”操作不易,颇费心血。“平民视角”是回应受众日益变化的信息需求而诞  相似文献   

19.
唐宁 《新闻记者》2003,(12):8-8
“女人是天生的信息传播者”,美国普利策奖评委会前任主席、纽约时报前主编西摩·托平夫妇富有幽默感的话语对当代女性在传媒业中越来越火的现象做了生动的点评。 随着当代传媒和咨询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女性新闻工作者在传媒人员中比例急剧上升,给新闻学界带来了一系列值得注意的新课题。女性新闻工作者在传媒中的作用、女记者在对社会观察思考中的特点与局限,这些特点对报道产生的影响、对社会舆  相似文献   

20.
鲍海波 《今传媒》2003,(2):43-44
从我们对女性在新闻传播中的存在以及在传媒中女性话语面临的双重困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大众传媒中女性的文化形象被设想为支持和延续了普遍存在的劳动中的性别划分,以及关于女性和男性的传统观念。女性及其利益由大众传媒忽略、谴责、贬低或鄙视,她们的生活和她们的兴趣没有得到大众传媒的准确反映。大众传媒文化没有向我们展示出女性的真实生活,即女性被“象征性歼灭”。以下几种方式足以说明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