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陵 《当代电大》2003,(7):24-26
4 论述题1)为什么说《神曲》具有两重性 ?2 )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哈姆莱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品格高尚、多才多艺。对现世、人生、人与人的关系、爱情、友谊都有与传统教会观念不同的看法。但哈姆莱特在剧中出现时却忧心忡忡 ,忧郁成为他性格的特征之一。其原因是现实与他的人文主义理想相悖。哈姆莱特回到丹麦时 ,国家正逢乱世。父死母嫁 ,叔叔篡位。他从父亲的鬼魂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并决心替父报仇。他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的责任 ,不断地与敌人周旋 ,却始终没有下手杀死克劳狄斯。哈姆莱特行动延宕的原因主…  相似文献   

2.
程陵 《当代电大》2002,(7):27-29
4 论述题1)为什么说《神曲》具有两重性 ?2 )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哈姆莱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品格高尚、多才多艺。对现世、人生、人与人的关系、爱情、友谊都有与传统教会观念不同的看法。但哈姆莱特在剧中出现时却忧心忡忡 ,忧郁成为他性格的特征之一。其原因是现实与他的人文主义理想相悖。哈姆莱特回到丹麦时 ,国家正逢乱世。父死母嫁 ,叔叔篡位。他从父亲的鬼魂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并决心替父报仇。他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的责任 ,不断地与敌人周旋 ,却始终没有下手杀死克劳狄斯。哈姆莱特行动延宕的原因主…  相似文献   

3.
程陵 《当代电大》2004,(7):41-43
1)为什么说《神曲》具有两重性? 2)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哈姆莱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品格高尚、多才多艺。对现世、人生、人与人的关系、爱情、友谊都有与传统教会观念不同的看法。但哈姆莱特在剧中出现时却忧心忡忡,忧郁成为他性格的特征之一。其原因是现实与他的人文主义理想相悖。哈姆莱特回到丹麦时,国家正逢乱世。父死母嫁,叔叔篡位。他从父亲的鬼魂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并决心替父报仇。他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的责任,不断地与敌人周旋,却始终没有下手杀死克劳狄斯。哈姆  相似文献   

4.
理想与现实     
莎土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性格有诸多特质,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犹豫和延宕。在人文主义理想与丑恶的社会现实之间,在深刻的洞察和缜密的思虑中,他失掉了替父报仇的良机。可以说,除了各种社会因素之外,正是哈姆雷特自己的过多的思虑遏制了果断的行动,最后因为情势所迫,不得不与僭王同归于尽,因而无法承担重整乾坤的  相似文献   

5.
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两人为父报仇是《哈姆莱特》剧情发展的重要线索,本文通过两人复亿悲剧的对比,简析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观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着重从两大方面探讨哈姆莱特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的悲剧性:1)从哈姆莱特的皇室家庭贵族身份和人文主义的教育背景分析他的初始性格;2)从剧情的发展来阐述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局限性最终导致哈姆莱特性格的转变和复仇拖延亡命的悲剧。结论是:哈姆莱特的悲剧性实质上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文主义者缺乏对现实社会不可调和矛盾的本质认识,揭示出社会的进步必须依靠改革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哈姆莱特》(1601)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振聋发聩的惊世之作。曾被誉为“戏剧诗人之王的灿烂王冠上的一颗最光辉的金钢钻”。主人公哈姆莱特复仇时忧郁踌躇的性格几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思考与探讨,其形象也成为世界文艺舞台上经久不朽的艺术典型。王子哈姆莱特起初是个充满欢乐幸福与满足的丹麦王子,在人生的大海中自由风顺地航行了一段航程。正当精力、知识、品德、思想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接受了激魂荡魄的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他对人生和世界充满美好乐观的想像,认为人像天使一样,是“了不起的杰作”、‘宇宙…  相似文献   

8.
生与死是哈姆莱特在父亲死后所面临的终极抉择,也是导致他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哈姆莱特性格上的骤变以及最终放弃死亡的缘由是他对死亡本身的恐惧、为父报仇的行动、他的俄狄浦斯情结以及他所肩负的完成重建上帝之国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生与死是哈姆莱特在父亲死后所面临的终极抉择,也是导致他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哈姆莱特性格上的骤变以及最终放弃死亡的缘由是他对死亡本身的恐惧、为父报仇的行动、他的俄狄浦斯情结以及他所肩负的完成重建上帝之国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哈姆莱特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文主义的理性精神与宗教信仰的驳离.哈姆莱特在失去精神归宿后,又失去了现实的有力支撑,理性和信仰的双重缺席,造成了哈姆莱特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哈姆莱特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文主义的理性精神与宗教信仰的驳离,哈姆莱特在失去精神归宿后,又失去了现实的有力支撑,理性和信仰和双重缺席,造成了哈姆莱特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上 ,具有特别鲜明的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之一的人文主义 ,具有中国自己的独特内容 ,它基本上是指礼乐之教与礼乐之治。正是因为中国文化关注的是现实世界是社会人生而不是天堂地狱 ,反映在文学上 ,作家都关注现实与人生 ,社会现实生活是作品的主要题材 ,即使是神话题材 ,也寄托着作家关注社会和人生的理想。中国文化以“人”为核心 ,它表现在哲学、史学、教育、文学、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乐以成德 ,文以载道 ,追求人的完善 ,追求人的理想 ,追…  相似文献   

13.
哈姆莱特的性格是文学史上一个解不开的谜.从对文本的细读发现老哈姆莱特的鬼魂出现、哈姆莱特受鬼魂之托复仇雪恨一事具有强烈的新教预定论色彩,"重整乾坤"便成为哈姆莱特命定的使命.然而一方面"重整乾坤"和哈姆莱特个人的价值追求背道而驰;另一方面,肮脏、混乱、虚无的现实使他找寻不到重整乾坤的希望和生存的价值,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迫使哈姆莱特将自我流放到疯狂、自杀的边沿.  相似文献   

14.
吴宓是五四时期“学衡派”的领军人物,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一直与新文化运动保持相当的距离。吴宓所激赏的是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开始的一条新人文主义的线索。他对儒家文化缺少精进的把握,个体经验性的阅读和缺少学术史的支撑,使得他的论述在公共领域显得幼稚浅显,吴宓回国之初的学术思路一直延续到他 1930年开始写作的《文学与人生》之中。他的学术思路受益于阿诺德,他的兴趣不仅仅是纯学术的研究,而更倾向于现实人生中个人和社会伦理的重构。但他在对人生的分析中,隐含着对新文化运动的否定。他没有关注充满多辨的学术史问题,往往以新人文主义的眼光来阅读作品,这使得他的作品难以进入比较文学的经典著作中。《文学与人生》预示着他在学术上无法进展,但对于他的则是个人人生的“圣经”,他把注意力过多地放置于具体的人生关怀上,加上与儒家理想相结合和表述不严密,当然受到主流话语的压抑,他所推崇的新人文主义在中国未能流行,他的学术著作也少有精彩之处,这与他归国时的抱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相似文献   

15.
吴双 《考试周刊》2009,(31):30-31
在家族文化的熏陶下,高觉新作为长孙,他有维护封建家庭长治久安的责任,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服从。“五四”新思潮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对封建家庭不满却无力反抗.只能采取“不抵抗主义”来逃避现实。以求得家庭的“安宁”。在理想与现实、思想与行动的冲突中煎熬着,他的人生就是一场悲剧,是长子的悲剧,是“不抵抗主义”的悲剧,更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对于他的悲剧创作,一般都认为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和黑暗现实之间的矛盾,并在不同程度上说明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理想的低潮和破灭。这是符合莎氏悲剧创作的实际情况的,但不是对莎氏悲剧创作的全面理解和评价。有的评论者虽然指出了莎氏悲剧中对资产阶级的揭露批判,但没有再作进一步的分析,容易使人因此产生疑问,即在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时期,莎士比亚作为一个人文主义作家,却反  相似文献   

17.
哈姆莱特的悲剧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演员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历来的评论家也一个个在各自的心目中塑造着不同面貌的哈姆莱特的形象。弗洛伊特学派用他们的性心理学说来给哈姆莱特作心理诊断,丹麦王子报仇心切,却为什么迟迟没有行动,一再拖延呢?英国琼斯博士认为:这缺乏行动意志力的病根子归源于恋母仇父的“俄狄浦斯情结”。他的叔父杀兄夺嫂,正是实现了潜伏在他内心深处的一个秘密愿望。原来在这个恋母者的心目中,父亲成了不能容忍的情敌。这一学说,似乎在西欧很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论述儒家人生理想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生现实的矛盾,在阐述儒家人生理想积极因素的同时,着重探讨美好的儒家人生理想与人生现实出现反差的原因,以供现代人思考对儒家人生理想如何既克服又继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嵇康的人格重在作为一个主体的“人”的自觉意识,他把人与人生作为审美的对象,将人生审美化、艺术化了,审美人格构成他主体人格的第一个层面;他崇尚自然、具有反抗意味的放达通脱、任性任情的个性构成他主体人格的自由层面;他的理想人格———“君子”形象既有道家的玄远、自然的理想色彩,又有亲切的人间气息,他以现实人生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人格,使玄学精神有了可实践性。嵇康是魏晋时代“人的自觉”与“艺术的自觉”的一个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20.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重要的作品。该剧以中世纪丹麦王室包尔锡诺城堡为背景,通过描写贵族与平民、王权与民权之间的矛盾,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尤其是剧中主人公哈姆莱特这一形象的复杂性格一赢是评论界争论的中心: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了的事为什么迟迟不做?从《哈姆莱特》的故事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哈姆莱特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灵魂极其深刻。感情非常丰富的形象,几乎人类所有崇高而有价值的东西都在他的身上有所体现,而人类自身难以克服的某些弱点也在他的身上闪现。由于他性格中存在着种种矛盾的因素,使得这个形象变得十分深奥,难以理解。当然,这也正是这一形象具有永恒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