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而要教好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就应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数学课中如何创设思维情境呢?大家都知道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于求知,主动思考;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2.
张耀东 《考试周刊》2010,(26):133-134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启发教育的涵义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启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的表述。举出一个方面的事理启发他.而他却不能推知领悟其它与此相联的三个方面的事理,我就不再告诉他。这是中国古人的伟大思想结晶。然而,也值得我们今天认真地思考:到底什么是真切有效的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3.
(一) “启发”一词来自《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这话的意思是:不到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打开他心灵的门户,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引发他语言的弓弦。教给他一个角,而不能推知其它三个角,就不再教他了。“启”和“发”,相对成文,后来组成同义复合词“启发”。“启发”是教师和学生在  相似文献   

4.
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来实现的,思维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没有认识需要,就不会引起积极的思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积极的思维,就不可能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积极地思维,首先要创设思维情境,引发学生的认识需要.本文就如何创设思维情境,谈谈自己常用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激活他们的兴趣点,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  相似文献   

6.
俞如东 《考试周刊》2009,(37):194-195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教师怎么教自己就怎么记,根本不主动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对学习总是处于一种非常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被禁锢,他们习惯于回答“是什么”,而不善于问“为什么”.在问题面前更不会主动去说“如果……那么……”。  相似文献   

7.
《论语.述而》篇是这样阐述“启发”一词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含义为: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启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的表述。举出一个方面的事理启发他,  相似文献   

8.
李冬秀 《成才之路》2010,(22):I0008-I0008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实践中,以富有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且处于学生认知结构最近发展区的非常规性问题为素材.可创设认知冲突型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引起认知;中突。产生认知失调,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而采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数学思维的批判性是一种思维品质,它指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估计思维材料、检查思维过程,不盲从、不轻信.思维的批判性来自学生对思维活动各环节、各方面的调整、校正,即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的“调整”“校正”又来自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只有深刻的认识、周密的思考,才能全面正确地作出判断.因此,思维的批判性是在深刻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饶有兴趣。因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是重要的环节,教师要设法造成学生的“愤”“悱”状态,使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而不能。然后引导他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11.
MECE分析法是指运用结构化思维,将复杂问题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又条理清晰的简单问题再加以解决的方法。运用MECE分析法,能帮助学生快速从复杂问题中抓住问题的核心,从而解决“想不明白”“想得明白却说不明白”以及“说得明白却太啰嗦”的问题。文章以高三讲评课中的一道题为例,介绍了运用MECE分析法解决高中政治学科问题的三个重要步骤:科学分类,在设问审题中找到答题论点;高效提炼,在材料分析中获取答题论据;结构化表达,在思考输出中清晰论证。  相似文献   

12.
陈斌 《教学月刊》2010,(7):27-29
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而要让物理思维的花朵在学生心田绚丽绽放,需要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通过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巧释疑点来引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慧;需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来促使信息增殖,思维发散,进而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13.
没有问题.就无从“探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意思是说有了问题才会思考,而产生疑问是引起思考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也就不会深入地思考,那么学习就只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地探究,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化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对数学知识的强烈探究欲望,学生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  相似文献   

14.
一、反馈调节原则的思想来源与基本概念在目前已明确提出的教学原则中还没有反馈调节这一原则。但有关的思想还是相当丰富的。如孔子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达而》)“愤”是积极思考但思路不畅,问题未得解决的心理状态;“悱”是欲求表达但遇到困难,想说而说不出来的心理状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不等到学生有了心求通而未得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启发武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取诱发问题的思维环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散性思维的提高,会使学生学会思考、创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问题环境的设计,就是要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促使学生去积极思考,即达到“愤”、“悱”状态。  相似文献   

16.
教参上说这道题“有一定的思考难度”。实施起来的确困难重重。这道题渗透的是推测思想和可能性的知识。而学生到了三年级才接触“可能、不可能、一定”。一年级学生搞不明白.怎么一会儿篮子里是苹果,一会儿又变成梨了。他们认为里面摆的就是一种情况,要想跟他们解释清楚真是不容易。  相似文献   

17.
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数学思维的培养蕴含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在掌握新知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做到学以致用。正如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说,“思”与“学”是相辅相承的辩证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生成,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勤动脑子、善于思考、大胆地探索问题,积极、主动地调动思维去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把握各种数学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思维总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问题,便没有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存在问题的情境,使他们面临一种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愿望,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导入新课这个首要环节。多年的实践证明:上课伊始,教师若能找准知识的突破口,为学生创设一个“想做而不知如何做,想说而又无从说”的问题情境,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是一种复杂心理过程,是由人的认识需求引起的心理活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意向,激起学生的认识需求,就要创设一种学习的氛围,使学生主动求知和思考;就要创设相关问题和操作,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新方法之间形成差异性的冲突,从而造成认知冲突。这种冲突可以引起学生新奇感觉,诱发学生的关注和探索的意向。当课堂中形成了浓厚的探究的氛围时,即创设了学生的思维情境。以下就物理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思维情境的创设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数学即生活.而生活最本真。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明确“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数学是用概念思维的。从数学的发展过程看,数学概念凝聚着人类认识事物的思想精华。“如何确保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了数学学科教学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和方向。“情境教学”不仅能够提供教学知识所必需的课堂环境,而且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笔者通过把“生活情境”引入数学概念教学中的研究.意在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为情境教学的进一步推广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