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茨威格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为情而生、为情而困、为情而死的陌生女人形象,这一形象用她的错位人生展现了小说艺术的多元错位:人物和外部环境的错位,人物之间感情的错位以及人物自身实用价值和情感价值的错位。  相似文献   

2.
声乐教学绝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声乐艺术心理学正是以此为目的,从艺术教育的本质出发,拓宽知识广度,增进知识深度,改善知识的结构,为培养才华出众的声乐人才提供精神食粮。所谓“以情传声”、“以情带声”来达到“声情并茂”,正是体现了声乐艺术心理与心理创造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陈步刚 《文教资料》2005,(36):84-85
心理艺术的运用,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方法,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共情艺术、情感激励艺术、倾听和情景设计艺术以及群体心理和暗示艺术的巧妙运用,将会使中专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作为春秋时期众多诸侯国之一的郑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鲜明的地域审美心理,产生在此基础上的《郑风》,也呈现出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和思想价值。《郑风》中所体现的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对情的张扬和对社会政治的关注,使我们有太多的理由来对它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5.
如果我们对艺术美感作静态分析,即只从心理学美学的角度来研究,那么对艺术审美心理的研究,则是艺术美感心理论的主要内容。茅盾艺术美感心理论研究了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等各种心理形式,认为美感就是这诸种心理形式的综合。在这些心理形式中,茅盾谈得最多的还是情(情感)和理(思维等理性内容)。他认为,艺术美感,从创作心理看,  相似文献   

6.
浅论梁陈边塞诗兴盛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观念带来了梁陈边塞诗的繁荣。具体说来,一是追求“情灵摇荡”的悲怨情感强度是诗人共同的审美心愿,而这一审悲快感则是民族审美心理积淀的结晶;一是“趋新求变”的时代风气感召着诗人。此外,“北歌南传”和“北伐战争”也起了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趣味的生成和人类基本的体验活动知、情、意三者不相分离,并伴随其中.知的阶段能产生知趣,情的阶段能产生情趣,意的阶段能产生意趣,而知、情、意三者的同时共生就会产生趣味.言、景、身体体验与知趣,象、情、审美移情与情趣,意、事、艺术抽象与意趣是趣味生成的心理机制所包含的三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色彩具有促人联想产生表情的作用,不同的色彩可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而文字本身就有丰富的词彩,可在文章中透现出斑斓的色泽。朱自清的散文往往情彩并茂,就是以文设色,以色达情而致。读者无不在动人的情彩中陶醉、神往。以色彩美创造精湛的艺术美方面,朱自清先生有深思独到之处,下面就此谈谈其散文的色彩艺术。  相似文献   

9.
声与情是声乐艺术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在我国民族传统唱法中所讲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就是声乐艺术的最高境界.为此,需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扎实的基本功,渊博的知识,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教学表达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它一般分为语言表达和非言语表达.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以情为基调,并运用教学表达艺术,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学语言表达艺术的一言一语总关情和教学非言语表达艺术的于无声处见真情,使学生在情满心田、心理共融的愉悦状态下获取知识,增长才干,为实现减负增效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诗的本体--"情气"着眼,解读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对这一诗学细胞中所包涵的"情、象、意"等诗的基本要素,作了深入的"细读";同时,本文还从诗学的审美心理和创造心理、从语言学的语言传承、语言传达、读者接受等角度,对王安石这一诗性创造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诗的本体——“情气”着眼,解读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对这一诗学细胞中所包涵的“情、象、意”等诗的基本要素,作了深入的“细读”;同时,本文还从诗学的审美心理和创造心理、从语言学的语言传承、语言传达、读者接受等角度,对王安石这一诗性创造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南唐后主李煜和清初纳兰性德都是中国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词人。"愁情"作为词作中不可或缺的主题,在现如今存世的词中,写愁情的词作占了很大一部分,纵观可看李煜和纳兰性德的愁情词却尤其之多。他们做愁情词时,虽然各自的出身环境、经历遭遇的不同,但他们的愁情词作中所蕴含的艺术方式却大有相似之处。因此本文就两人的生平、作品的内容、艺术形式对李煜和纳兰性德的愁情词加以比较,并探究二者愁情词蕴含的人文情愫。  相似文献   

14.
王羽 《教学随笔》2016,(7):151-152
南唐后主李煜和清初纳兰性德都是中国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词人."愁情"作为词作中不可或缺的主题,在现如今存世的词中,写愁情的词作占了很大一部分,纵观可看李煜和纳兰性德的愁情词却尤其之多.他们做愁情词时,虽然各自的出身环境、经历遭遇的不同,但他们的愁情词作中所蕴含的艺术方式却大有相似之处.因此本文就两人的生平、作品的内容、艺术形式对李煜和纳兰性德的愁情词加以比较,并探究二者愁情词蕴含的人文情愫.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的田园诗深受大自然的影响,其总的艺术风貌在于心物之间的高度交融、浑化无痕,形成了其诗歌高远秀逸的艺术天地。陶诗的艺术特征主要有,物我情融、如盐入水,意象群的营构具有诗人的个性特征,在对自然事象的捕捉上反映了作者敏锐的感受力,诗中所运用的语言也具有词采新颖而自然的特点。这些,就构成陶渊明作为一个得自“江山之助”的杰出田园诗人的重要底蕴。  相似文献   

16.
《小雅》之诗兼具民歌与文人诗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其修辞方面,《采薇》一诗堪称典型,该诗以情写景而景中有情,以景托情而情中有景,达到了情融于物、景融于情的艺术效果.该诗赋兴合一的手法以及多种修辞方式的综合运用是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运用人际反应性指标量表调查江苏、江西四所高职院校学生共情心理发展状况,发现高职学生认知共情发展较好,而情绪共情发展较差.高职学生性别、学习专业以及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其情绪共情的发展水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共情心理,改善高职学生人际关系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晓 《华章》2009,(19)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心理艺术的运用,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思政工作方法,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共情艺术、情感激励艺术、倾听和情景设计艺术以及群心理和暗示艺术的巧妙运用,将会使学校思政工作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9.
学习心态,即通常所说的学习心境、学习心情,它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一种平静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扩散弥漫式的情续状态,能使学生感觉到周围的一切都感染上了一种情绪色彩。尽管是微弱的,但影响着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学习效率。一、学习心态对学习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学生学习,一开始就是从特定的、有机的整体心理结构出发的,这种心理结构,如同一个有来源、有方向的“知、情、行”等心理要素聚合在一起的“泵”,启动并驱使着学习活动。积极良好的学习心态,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正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能充满信心地去克服。还能…  相似文献   

20.
用人声表现人性、抒发人情是声乐表演的魅力,传统声乐表演讲究能歌会演、情韵双绝、声情并茂,即表演者需要"形""神""情"俱佳,表演者不仅要具备较好的声音控制能力,还要有较强的舞台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声乐表演在舞台上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更好。鉴于此,本文对声乐表演中所需要的形、神、情这三种艺术效果的理论知识加以分析,提出了相关艺术效果的处理措施,希望能给学习者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