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晁老师,您在先秦史研究领域是一位久负盛名的学者,对于先秦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多论述,并有许多新见解。今天很高兴与您一起讨论一些有关您的学术经历与学术思想方面的问题。首先,我想问的是:从您大学毕业的时间来看,1965年已经是文化大革命的前夕,四清运动已经开始。这就是说,当您一毕业开始工作的时候就赶上了政治运动,一耽误就是十年。但是从您现在所取得的学术成果看,好像那十年的损失被您很快地补回来了。请您谈谈这段时间的经历好吗?●:承蒙夸奖,说是“久负盛名的学者,”实不敢当。我只是一个学习和研究先秦史…  相似文献   

2.
张先生,您好!您长期从事宋史研究,对两宋历史作了多角度的探讨,成就引人注目,受到学界赞誉。今天想就您的治学经历、研究心得体会以及治学经验等方面作一访谈。首先请您谈一谈您的治学经历。  相似文献   

3.
■高先生 ,您是我们尊敬的学界前辈 ,在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等断代史研究中 ,在古代经济史、农民战争史、土地制度史、兵制史以及简牍和简牍学等研究领域 ,著述丰富 ,论证精辟 ,见解独到 ,贡献突出 ,在国内外史学界影响极大。本来 ,我建议由张旭华老师对您进行一次访谈 ,并得到了《历史教学问题》主编王斯德先生的首肯。但是 ,最后还是由我来进行这次访谈 ,我真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下面 ,是不是先请您从您的学术经历谈起呢。●好的。我主要说说我在武汉大学跟唐长孺先生学习的情况吧。我跟唐先生学习历史 ,早在大学时候就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郑先生 ,您在史学研究的学术成就和地位有目共睹 ,这些成就的取得自然离不开独到的治学方法 ,请您就治学经历、研究心得以及当前的学风问题谈谈自己看法。首先 ,不妨从您的治学经历谈起。● 6 0年代初是个物极必反的时代 ,经过“反右”、“大跃进”的折腾后 ,学术界、高校元气大伤 ,要求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重视学术的呼声高涨。 1 96 0年我从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后 ,留校从事隋唐史教学工作 ,随韩国磐先生做助教。自 1 96 4年开始 ,系里又安排我接替傅衣凌先生教授“中国古代经济史”。现在看来 ,这是我一生的一次机遇 ,从此在老一辈史学家的…  相似文献   

5.
一、我搞历史学的特殊经历 刘老师.您是史学工作者中少有的女性学者.而且在您70岁以后.依然非常活跃,成果丰硕。这些年您在明史,社会史、社会文化史方面一直都走在学术的前沿.有许多新的见解和成果。我们今天想请您先谈一谈您是怎样走入史学研究这一领域的?  相似文献   

6.
为学与为人的统一、化学术为德性是中国古代贤哲的优良传统。潘懋元先生的人生历程和为学经历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尺度,让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的教育家,是如何将学术融入生命,实现为学与为人高度统一的。潘懋元先生治学与为人是学术研究者"化理论为德性"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一、“建立根据地”与“超越根据地”赵卫东:吴老师,记得您曾在谈及自己学术历程的一篇访谈中说,一个学者要构建自己的学术“根据地”.然后还要超越“根据地”,从而走向更广大的学术天地。我认为这是对学术成长规律的一个很形象的概括。您能否借这个机会再阐发一下?  相似文献   

8.
“学者亦必志于彀”-访刘家和教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 :您的学术精神对我们晚辈学者来说有一种鼓舞和昭示的作用 ,我们很想了解您的治学经历 ,尤其是 ,在您学习的过程中 ,是否曾受到一些前辈的特别的影响 ,对形成您自己的学术道路起了重要的作用 ?● :我小时候先上私塾读了几年旧书 ,然后才上小学 ,上了不到三年 ,抗战爆发 ,接着就逃难 ,上学校读书断断续续 ,但我从老先生读旧书一直没有中断。当时的老先生讲古文 ,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 ,常会讲它是怎么来的 ,写出它的篆体 ,说出它的古音 ,逐渐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 ,稍微读了一点书 ,就问先生这些是怎么学来的 ,先生说首先要…  相似文献   

9.
学术不端检测是防范学术不端与腐败行为净化学术生态的历史选择。在高校推广以来,对学术观念、学术规范和学术管理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在此场域下,高校学术研究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重构学术价值标准,确立技术规范治学模式,创新学术评价机制,成为高校繁荣学术研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博士生的学术经历和学术志趣对科研能力增长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不过很少有研究能够综合考察不同方面的学术经历以及学术志趣对科研能力增长的预测作用。基于1286份博士生调查数据进行相关探索,结果发现:(1)博士生的学术志趣对科研能力增长的正向预测作用最大,超过了前沿涉猎、导师指导、课程学习等学术经历的预测作用;(2)导师指导是对博士生学术志趣正向预测作用最大的变量;(3)与人文社科博士生相比,理工科博士生的学术志趣与科研能力增长具有更强的关联;(4)学术志趣在前沿涉猎、导师指导、课程学习等学术经历与科研能力增长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上述结果支持了学术志趣在博士生学术训练中的重要性,而导师在博士生学术志趣的激发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11.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学术经历满意度是体现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南京大学和首尔大学的调研发现,总体来看,南京大学本科生在通识课程的学习满意度上相对较差,而在专业课程的学习满意度上相对较好,这与中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改革尚在探索阶段且实施时间不长不无关系。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发现,对中韩两国的研究型大学而言,学术投入直接影响了学术经历满意度,交往投入通过与学术投入产生关联来间接影响学术经历满意度,但两种投入对学术经历满意度的影响,很可能是基于表层学习及基本课业学习上的投入所产生的影响,这一结论需要后续研究的进一步证实。基于这一结论,未来一要重视学生满意度的调查和研究,二要着力推进通识课程改革,三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正>:胡先生,您好!2012年3月,四川省社科联为您主办了一个八十寿辰的学术座谈会,大家对您的道德文章都评价很高,我们作为后学也深受教益。今天,受《历史教学问题》杂志社的委托,对您老做一次采访,想请您谈谈您的从学经历、治学概况和教学科研心得等。我们首先关心的是,您是如何走上学习和研究历史这条道路的?●:这要从我考大学选报历史专业谈起。我于1949年在自贡的旭川中学高中三年级时参加革命,1956年响应国家"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职参加高考,1956年7月被录取入读四川大学历史系。历史  相似文献   

13.
段国超先生二十多年来的鲁迅研究大致经历了学术准备,学术成熟和学术跃迁三个阶段,其研究工作主要是在“影响比较研究”的格局中展开的,其研究成果在新时期中国鲁迅研究方面有无法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2014年12月11、17、21日,蒋重跃带着访谈任务三次拜望刘家和先生,就学术工作基础的问题向先生请教,每次访谈都超过三个小时.现将访谈内容的第一部分整理如下.被访者以“先生”表示,访问者以“重跃”表示. 重跃:先生,您好!您在二十几年前曾发表过一篇谈学术工作基础的文章①,影响很大,让我们深受教益.近些年来,您多次说过,关于学术工作的基础,您又有一些新的进展. 先生:你好!多谢你来和我交谈学术问题,我十分高兴.我的确一直在关心这个问题,而且也的确在这个问题上又有所进步.  相似文献   

15.
▲王先生 ,您好。您是我们青年学者敬仰的前辈 ,在辽宋金史等领域 ,您做出了不少开创性的研究 ,影响并启迪了许多青年学者 ,推动了学术的发展。上海《历史教学问题》编辑部邀我对您进行一次访问 ,希望能就您的学术研究工作的展开过程、研究心得 ,以及您对目前学术界的一些看法等 ,谈一谈您的经验和体会。下面 ,您能否就您的学术经历谈起。■我的学术经历 ,在《我和辽宋金史研究》一文中已经谈到 ,最初发表在《学林春秋》三编 ,后收入《凝意斋集》 ,最近也在中国宋史研究会的网站 (www .songdai com)上发表 ,在此不需重复。应当重复的 ,只有…  相似文献   

16.
教授治学,是指教授从事具有研究属性的学术活动,它包括教授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参与学术事务的决策等三方面内容。教授治学符合大学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但是,目前我国教授治学在其学术道德、学术水平、学术权力等方面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学会有信仰     
1891年11月,短命的法国天才诗人兰波快要死了,他姐姐请来一位神父为弟弟作最后一次祷告。这位神父知道了这位天才诗人的非凡经历后,尽管他知道兰渡是一位对上帝大不敬者,却依然怀着敬意,庄严地对他的姐姐说:“孩子,你的弟弟有信仰,您说呢?他有信仰,有一种我见所未见的优质信仰。”  相似文献   

18.
这次中科院教育局为研究生组织的专题讲座,不知为什么点到我。也许是认为我在大学呆了20多年,讲课比较擅长。可这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讲课或作学术报告是一回事,要跟研究生讲做人修养、成才之道,又是另一回事,因为讲这一问题得讲出点道理来,就需要比较多的素材;另外,我是做具体研究工作的。缺乏政治理论修养,所以对讲这次课很为难。怎么办?想来想去,只能讲一讲我个人的治学经历,所走过的路,然后结合经历的每一阶段,谈点个人的体会和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先生,您是国学大师钱穆的弟子,能否请您先给我们谈一下,您是如何走向治史道路的,以及您的治学理念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的一批学人,曾亲炙于前辈大师,受过良好的学术训练。他们的学术事业及学术成就早在30、40年代已打下根基。这批学人对近数十年的学术发展和教育事业产生深远影响,其中得享高寿又保持学术活力的学者,对端正学术方向,建立学术新范式,培养后继人才,影响巨大,成为1978年后学术支柱和学界领袖。南京师范大学徐复教授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了解老一辈学者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活动,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治学精神,探讨他们的学术贡献,继承并弘扬前辈的优良学风,无论是对推动具体学科的发展,对端正当代学术方向,还是对弘扬学术文化精神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